次韻孔處度李榮期同游汝陽城西等慈寺溪堂

作者:釋道潛 朝代:宋代

原文

汝陽介崧洛,郡邑古且幽。

出郭才數里,招提據清流。

千章郁古木,中有百尺樓。

循梯到朱欄,眼接萬象游。

二豪俱才華,筆力勝九牛。

佳辰同覽眺,高懷肯悲秋。

軒渠發笑語,遼亂驚鳧鷗。

平生讀書要,取用不假鉤。

想當援毫初,應手如見投。

挹子明月光,泠然洗吾眸。

詩詞問答

問:《次韻孔處度李榮期同游汝陽城西等慈寺溪堂》的作者是誰?答:釋道潛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釋道潛的名句有哪些?答:釋道潛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2. 原作侔,據四庫本改

參考注釋

郡邑

府縣。 唐 元稹 《茅舍》詩:“牧民未及久,郡邑紛如化。” 清 方文 《贈錢馭少》詩:“風塵催戰鼓,郡邑走降書。” 清 孫枝蔚 《代書寄呈大兄伯發》詩:“郡邑久蕭條,如患染肢膚。”

才數

才略本領。《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會 ﹞及壯,有才數技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陸績 ﹞幼有儁朗才數,博學多通。” 明 李東陽 《壽工部尚書曾公七十詩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論。以予觀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間持才數,夸聲譽,善始而不令終者亦多矣。”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清流

(1).清澈的流水。《漢書·補樂志》:“ 鄭 衛 之聲興則淫辟之化流,而欲黎庶敦樸家給,猶濁其源而求其清流,豈不難哉!” 晉 左思 《吳都賦》:“樹以青槐,亘以緑水,玄蔭耽耽,清流亹亹。”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書》:“譬如倦行客,中路逢清流。”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內江石壁魚》:“後破之,乃有一魚躍出,其中泓然清流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三:“ 環溪 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2).喻指德行高潔負有名望的士大夫。《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宋 歐陽修 《朋黨論》:“ 唐 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 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 黃河 ,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 唐 遂亡矣。” 清 顧炎武 《梓潼篇贈李中孚》:“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 李大釗 《混充牌號》:“社會上有一二清流學者,很得大眾的信仰。”

(3).晚 清 統治階級內部的一個政治派別的名稱。他們評議時政,上疏言事,彈劾大臣,指斥宦官,對外反對列強蠶食,對內主張整飭紀綱。 中 法 戰爭前後,清流繁衍為前後兩輩。前清流奉軍機大臣 李鴻藻 為魁首,後清流以戶部尚書 翁同龢 為支柱。 光緒帝 親政後,他們以擁帝相標榜,稱為帝黨,以別於當權的後黨。

(4).比喻政治清明。《後漢書·楊震傳》:“臣伏惟陛下以邊境未寧,躬自菲薄,宮殿垣屋傾倚,枝柱而已,無所興造,欲令遠近鹹知政化之清流, 商邑 之翼翼也。”

千章

(1).千株大樹。《史記·貨殖列傳》:“水居千石魚陂,山居千章之材。” 宋 葉適 《毋自欺室銘》:“蔚然千章,被冒洞谷。”

(2).指大樹千株。 唐 杜甫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百傾風潭上,千章夏木清。” 趙光榮 《長篇十四章》:“拔地勢湧出,眾木還千章。”

中有

即中陰。《俱舍論·分別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應至處,故中有非生。”《大乘義章》卷八:“兩身之間,所受陰形,名為中有。”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四講:“ 犢子 主張有‘中有’(‘生有’與‘死有’之間的狀態),此論也有‘中間涅槃’即在中有中入滅的說法。”詳“ 中陰 ”。

百尺樓

(1).泛指高樓。《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汜 ( 許汜 )曰:‘昔遭亂過 下邳 ,見 元龍 ( 陳登 )。 元龍 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牀臥,使客臥下牀。’ 備 ( 劉備 )曰:‘……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 元龍 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間邪?’” 唐 王昌齡 《從軍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宋 蘇軾 《次韻答邦直子由》之四:“恨無 揚子 一區宅,懶臥 元龍 百尺樓。”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量移》:“身憑百尺樓,目斷千山秀。” 呂志伊 《鎮山樓遠眺》詩:“登臨行遠幾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樓。”

(2).詞牌名。即《卜運算元》。因 秦湛 詞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故名。參見“ 卜運算元 ”。

朱欄

朱紅色的圍欄。 唐 李嘉祐 《同皇甫冉登重元閣》詩:“高閣朱欄不厭游,蒹葭白水遶長洲。”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攝身凌蒼霞,同憑朱欄語。”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觀其俛受金絙,俯入朱欄,既聽樂而率舞,亦仰德而來觀。”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二豪

兩位豪傑之士。指 宋 王禹偁 和 蘇軾 。 宋 王十朋 《望黃州》詩:“忽見 江 上山,人言是 黃州 。懷人望 雪堂 ,讀記思竹樓。二豪不復見,大 江 自東流。”

才華

表現於外的才能(多指文藝方面的)

才華出眾

筆力

寫字、畫畫、寫文章用筆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氣勢

筆力雄健

佳辰

良辰;吉日。 唐 王勃 《越州秋日宴山亭序》:“豈非琴樽遠契,必兆朕於佳辰;風月高情,每留連於勝地。” 宋 柳永 《應天長》詞:“恁好景佳辰,怎忍虛設;休效 牛山 ,空對江天凝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蘇門孫先生言行》:“凡佳辰令節,寒食寒衣,皆拜,設時食。”

覽眺

極目遠望

覽眺寰宇

高懷

大志;高尚的胸懷。 南朝 梁 荀濟 《贈陰梁州》詩:“徒然懷伏劍,終無報國士。高懷不可忘,劍意何能已。” 唐 杜甫 《贈鄭十八賁》詩:“高懷見物理,識者安肯哂。” 清 李漁 《蜃中樓·耳卜》:“咄咄晨昏,嘆高懷莫副。”

悲秋

看到秋無草木凋零而感到傷悲

閒庭欹枕正悲秋。——劉兼詩

軒渠

歡悅貌;笑貌。《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兒識父母,軒渠笑悅,欲往就之。”一說,謂兒童舉手聳身欲就父母。見 宋 黃朝英 《靖康緗素雜記·軒渠》。後多用作笑悅之意。 宋 蘇軾 《跋山谷草書》:“他日 黔安 當捧腹軒渠也。” 清 陶煒 《課業餘談·形體》:“軒渠,笑狀也。” 嚴復 《救亡決論》:“ 王氏 窗前格竹,七日病生之事,若與西洋植物家言之,當不知幾許軒渠,幾人齒冷。”

發笑

笑出聲來

令人發笑

遼亂

猶繚亂。 句道興 本《搜神記》:“林中鳥鵲,遼亂而鳴。” 唐 溫庭筠 《題西明寺僧院》詩:“新雁參差雲碧處,寒鴉遼亂葉紅時。”

平生

(1) 終身;一生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婚姻是一個人的平生大事

(2) 向來;素來

他平生是很勤儉的

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清· 林覺民《與妻書》

讀書

(1) 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不假

(1).不借用。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仲尼 不假蓋於 子夏 ,護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說·王道》:“子之家六經畢備,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註:“不假借。”

(2).不需要;不憑藉。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魚;蘭膏停室,不思銜燭之龍。” 宋 司馬光 《伏蒙留守相公賜示陪太師》詩:“相國火城光滿路,夜歸不假玉蟾圓。”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崖鹽》:“其巖穴自生鹽,色如紅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一》:“但不以實力為根本的民氣,結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靈蓋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棄當作得勝。”

(3).確實;真的。

援毫

執筆。 唐 方乾 《李侍御上虞別業》詩:“真為援毫方掩卷,常因按曲便開尊。” 宋 蘇軾 《次韻劉貢父所和韓康公憶持國》之一:“援毫欲作衣冠表,盛事終當繼八 蕭 。” 明 劉基 《題仲山和尚群魚圖》詩:“上人安知身非魚,援毫貌出態更殊。”

應手

(1) 隨手而就

應手奏效

(2) 〈方〉∶用著覺得順手,運用自如

應手貨

子明

(1).桑樹的別名。傳說 三國 吳 孫權 時, 永康縣 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而歸。“夜泊 越里 ,纜舟於大桑樹。宵中,樹忽呼龜曰:‘勞乎 元緒 ,奚事爾耶?’龜曰:‘我被拘繫,方見烹臛,雖然盡南山之樵,不能潰我。’樹曰:‘ 諸葛元遜 博識,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計從安得?’龜曰:‘ 子明 無多辭,禍將及爾。’樹寂而止。”見 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卷三。

(2).傳說中的仙人。 陵陽 子明 好釣魚,於 旋溪 釣得白龍,拜而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以服食之法。 子明 食之而成仙。見 漢 劉向 《列仙傳·陵陽子明》。 唐 李白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詩:“願隨 子明 去,鍊火燒金丹。”

(3).水銀的別名。 唐 梅彪 《石藥爾雅·釋諸藥隱名·水銀》:“水銀,一名汞,一名鉛精……一名子明。”

月光

月亮的光線

泠然

(1).輕妙貌。《莊子·逍遙遊》:“夫 列子 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郭象 註:“泠然,輕妙之貌。” 宋 陳師道 《和和叟第課還自都下》:“青雲直上馬如龍,來往泠然若御風。” 清 趙執信 《彭蠡湖》詩:“泠然乘風游,託身任毫毛。”

(2).寒涼貌;清涼貌。《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叟乃授之微弄,座客心骨泠然。” 清 秋瑾 《黃海舟中感懷》詩之二:“天風吹面泠然過,十萬煙雲眼底收。”

(3).形容清越激揚的聲音。《晉書·裴楷傳》:“ 綽 子 遐 ,善言玄理,音辭清暢,泠然若琴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古鏡﹞今扣之,其聲泠然纖遠。”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四:“泠然時一鳴,故向人飛舞。”

詩詞推薦

次韻孔處度李榮期同游汝陽城西等慈寺溪堂原文_次韻孔處度李榮期同游汝陽城西等慈寺溪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