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四圖為何燕泉先生作·沙苑禁城隈

作者:薛蕙 朝代:明代

原文

沙苑禁城隈,天閒十二開。
欲修群牧令,還倚列卿才。
照野雲千色,填山錦萬堆。
鑄形珍漢闕,市骨小燕台。
大閱軍容壯,橫行虜陣摧。
始知中國富,不假大宛來。

詩詞問答

問:《出行四圖為何燕泉先生作·沙苑禁城隈》的作者是誰?答:薛蕙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薛蕙的名句有哪些?答:薛蕙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沙苑

地名。在 陝西 大荔縣 南,臨 渭水 ,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其處宜於牧畜。 西魏 大統 三年, 宇文泰 大敗 高歡 於此。 唐 於此置 沙苑 監。 唐 杜甫 《留花門》詩:“ 沙苑 臨清 渭 ,泉香草豐潔。”

城隈

城角;城內偏僻處。 唐 駱賓王 《帝京篇》:“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 清 厲鶚 《東城雜記·半畝居》:“ 俍亭 禪師( 淨挺 )《夜過半畝居》詩云:‘夜色滿城隈,一鐙懸古屋。’”

天閒

皇帝養馬的地方。 宋 梅堯臣 《傷馬》詩:“況本出天閒,因之重怊悵。” 宋 陸游 《感秋》詩:“古來真龍駒,未必置天閒。” 元 周伯琦 《天馬行應製作》詩序:“遂命育於天閒,飼以肉粟酒湩。”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海參領》:“國家所以不惜數百萬金錢以為蒭牧費者,良以天閒重務,備緩急之用也。”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牧令

舊時稱地方長官。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八:“吾恨不從牧令出身,事事由實踐。”《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 毛令 不但熟悉洋務,連著各國通商條約都背得出的,實為牧令中不可多得之員。”《清史稿·后妃傳·文宗孝欽顯皇后》:“並當整飭營伍,修明武備,選任賢能牧令,與民休息。”

列卿

指九卿。 漢 楊惲 《報孫會宗書》:“ 惲 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位在列卿。”《南史·袁湛傳》:“ 懷玉 父大司農 綽 見居列卿,妻不宜從子。”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 寇忠愍公 之貶也,初以列卿知 安州 ,既而,又貶 衡州 副使,又貶 道州 別駕。” 明 李贄 《初潭集·師友三·為文》:“ 太叔廣 甚辯給,而 摯仲治 長於翰墨,俱為列卿。”

市骨

指 戰國 時 燕昭王 用千金買千里馬骨以求賢才事。常用以比喻招攬人才之迫切。《南史·鄭鮮之傳》:“昔 葉公 好龍而真龍見, 燕昭 市骨而駿足至。” 唐 柳宗元 《斬曲幾文》:“ 昭王 市骨, 樂毅 歸 燕 。” 清 魏源 《都中吟》:“市骨招駿人才出,縱不拔得十五終得一。”參見“ 千金市骨 ”。

燕台

(1).指 戰國 時 燕昭王 所築的黃金台。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縣 東南。相傳 燕昭王 築台以招納天下賢士,故也稱賢士台、招賢台。見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後作為君主或長官禮賢之典。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詩:“謬忝 燕臺 召,而陪 郭隗 蹤。” 金 元好問 《即事呈邦瑞》詩:“明日 燕臺 傳盛事,坐中賓客盡名流。” 明 陳所聞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再休嗟明珠暗投,正 燕臺 把千金駿求。” 程善之 《革命後感事和懷霜作即用其韻》:“三品席珍虛鹿幣,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唐 高適 《酬裴員外以詩代書》:“題詩 碣石館 ,縱酒 燕王臺 。” 唐 高駢 《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詩:“匹馬東歸羨知己, 燕王臺 上結交新。” 唐 李商隱 《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此時聞有 燕昭臺 ,挺身東望心眼開。”

(2).指 冀 北一帶。 唐 祖詠 《望薊門》詩:“ 燕臺 一望客心驚:簫鼓喧喧 漢 將營。” 明 何景明 《送馬公順視學湖南》詩之一:“同是 燕臺 舊遊客,可堪相見又相違。” 陳毅 《聞八路軍大捷》詩:“抗 日 旌旗戰局開,大軍東出薄 燕臺 。”

(3).指幕府。 唐 李商隱 《梓州罷吟寄同舍》:“長吟遠下 燕臺 去,惟有衣香染未銷。” 馮浩 箋註:“ 燕臺 ,指幕府……言我惟懷府公之德,別無閒情牽繞也。” 唐 黃滔 《南海幕和段先輩送韋侍御赴闕》:“魏闕別當飛羽翼, 燕臺 獨且占風流。” 南唐 李中 《和胊陽載筆魯裕見寄》:“ 燕臺 多事每開顏,相許論交淡薄間。”

大閱

大規模地檢閱軍隊。《左傳·桓公六年》:“秋,大閲,簡車馬也。” 漢 張衡 《東京賦》:“歲惟仲冬,大閲 西園 。” 唐 元稹 《贈太保嚴公行狀》:“嘗大閲於 並城 東,種落畢會,旗幟滿野,周迴七十里不絶。”《清史稿·禮志九》:“ 天聰 七年, 太宗 率貝勒等督厲眾軍,練習行陣,是為大閲之始。 順治 十三年,定三歲一舉,著為令。”

軍容

本指軍隊的武器、裝備。後用以指軍隊的氣象威儀和軍人的儀容、紀律等

軍容整肅

橫行

(1) 不循阡陌,跨越田畝而行

(2) 依仗暴力做壞事

在世界上橫行的 * 勢力

(3) 以掠奪的方式游遍

曾在西部公路上橫行一時的惡棍

(4) 縱橫馳騁,所向無阻

當橫行天下。——《資治通鑑》

中國

(1) 指中原地區

與中國抗衡。——《資治通鑑》

(2) 又

驅中國士眾。

將中國人。

(3) 京城

惠此中國,以綏四方。——《詩·大雅》

不假

(1).不借用。 三國 魏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 仲尼 不假蓋於 子夏 ,護其短也。” 隋 王通 《中說·王道》:“子之家六經畢備,朝服祭器不假。” 阮逸 註:“不假借。”

(2).不需要;不憑藉。 晉 陸機 《演連珠》之三十八:“是以王鮪登俎,不假吞波之魚;蘭膏停室,不思銜燭之龍。” 宋 司馬光 《伏蒙留守相公賜示陪太師》詩:“相國火城光滿路,夜歸不假玉蟾圓。”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崖鹽》:“其巖穴自生鹽,色如紅土。恣人刮取,不假煎煉。” 魯迅 《華蓋集·補白一》:“但不以實力為根本的民氣,結果也只能以固有而不假外求的天靈蓋自豪,也就是以自暴自棄當作得勝。”

(3).確實;真的。

大宛

古國名。為 西域 三十六國之一,北通 康居 ,南面和西南面與 大月氏 接,產汗血馬。大約在今 蘇聯 費爾乾納 盆地。見《史記·大宛列傳》、《漢書·西域傳上·大宛國》。因其地產名馬,後亦稱駿馬為“大宛”。 唐 白行簡 《李娃傳》:“有一人控大宛,汗流馳至。”

詩文賞析

【注釋】:
(右太卿考牧。)

詩詞推薦

出行四圖為何燕泉先生作·沙苑禁城隈原文_出行四圖為何燕泉先生作·沙苑禁城隈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