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關

作者:王明嗣 朝代:元代

龍首關原文

萬里雲南道,壯哉龍首關。

氣吞西洱水,勢軋點蒼山。

天矯盤青秀,蜿蜒躍碧潺。

地靈吁可駴,天險邈難攀。

井絡稱雄鎮,坤維倚大閒。

周章無六詔,俯仰了群蠻。

新地提封闊,元戎遴選難。

度遼推世胄,越巂靖神奸。

虎節先推轂,犀毗響賜環。

銘功崖畔石,寧羨玉門班。

詩詞問答

問:龍首關的作者是誰?答:王明嗣
問:龍首關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龍首關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王明嗣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明嗣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御選元詩卷六十三

參考注釋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南道

(1).指南方。《史記·遊俠列傳》:“至若北道 姚氏 ,西道諸 杜 ,南道 仇景 ,東道 趙他 、 羽公子 , 南陽 趙調 之徒,此 盜跖 居民間者耳,曷足道哉!” 漢 王充 《論衡·言毒》:“南道名毒曰短弧。”

(2).南面或南方的道路。《楚辭·劉向<九嘆·憂苦>》:“邅彼南道兮,征夫宵行。” 王逸 註:“言己放流轉彼 江南 之道。”

(3).專指古代中原地區對 西域 交通的主要道路南北二道中的南道。《漢書·西域傳上》:“自 玉門 、 陽關 出 西域 有兩道。從 鄯善 傍 南山 北,波河西行至 莎車 ,為南道;南道西踰 蔥嶺 則出 大月氏 、 安息 。”

龍首

(1).龍的頭。《儀禮·鄉射禮》:“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虵交。” 鄭玄 註:“兩端為龍首,中央為蛇身相交也。”《淮南子·要略》:“今畫龍首,觀者不知其何獸也,具其形則不疑矣。”《後漢書·禮儀志下》:“載飾以蓋,龍首魚尾,華布牆,纁上周,交絡前後,雲氣畫帷裳。”

(2).科舉時代稱狀元為龍首或龍頭。 唐 馮贄 《雲仙雜記·蟣肝龍首》:“蟣肝之奉何堪,龍首之攀可望。”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葉道卿 嘗帶貼職知 秀州 ,時狀元 宋公序 ,及同榜 鄭天休 ,已修起居注。 道卿 有詩寄二公曰:‘相先一龍首,對立兩螭頭。’世稱為警句。” 宋 文天祥 《為或人賦》:“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 江 東。”

(3).投壺術語。箭入壺中而倚竿,箭首正向自己者稱龍首。見 宋 司馬光 《投壺新格·龍首》。

(4).山名。在 陝西省 長安縣 北。一名 龍首原 。 蕭何 營 未央宮 於此。 漢 張衡 《西京賦》:“疏 龍首 以抗殿,狀巍峩以岌嶪。”《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規 龍首 ,撫 未央 。” 李賢 註:“ 龍首 ,山名, 蕭何 於其上作 未央宮 。”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宮賜綵縷人勝應制》詩:“拂旦雞鳴仙衞陳,憑高 龍首 帝城春。”

氣吞

謂一口氣吞下。形容氣勢很大。 宋 陸游 《雨三日歌》:“興來尚能氣吞酒,詩成不覺淚漬筆。”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清 惲敬 《刑部尚書金公墓志銘》:“我公得之,大水破沙,力刷其阻,氣吞其涯。”

洱水

(1).古水名。源出今 河南省 內鄉縣 熊耳山 ,東南流注於 淯水 。《漢書·地理志上》:“ 盧氏 , 熊耳山 在東, 伊水 出……又有 育水 ,南至 順陽 入 沔 ;又有 洱水 ,東南至 魯陽 ,亦入 沔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淯水》:“ 洱水 又東南流注於 淯水 。”

(2).即 洱海 。 清 吳偉業 《贈蒼雪》詩:“ 洱水 與 蒼山 ,佛教之 齊 魯 。”參見“ 洱海 ”。

點蒼

山名。在 雲南省 大理市 西北、 洱海 及 漾濞江 間。《元史·地理志四》:“有 點蒼山 在 大理 城西,周廣四百里。” 清 趙翼 《甌北詩抄·龍尾關》:“ 點蒼 千仞高, 洱海 萬頃沛。”

青秀

青色的谷穗。《管子·地員》:“其種大秬細秬,黑莖青秀。”《管子·地員》:“其種大萯細萯,白莖青秀以蔓。”

蜿蜒

(1) 蛇類曲折爬行的樣子

橫過天花板蜿蜒著一條長的裂縫

(2) 曲折延伸

山路蜿蜒向下

地靈

(1).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韓詩外傳》卷八:“惟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 明 何景明 《上李時樓方伯》詩:“由來天運復,誰謂地靈偏!”

(2).謂土地山川靈秀。 隋 姚察 《游明慶寺詩》:“地靈居五浄,山幽寂四禪。” 宋 歐陽修 《晉祠》詩:“地靈草木得餘潤,鬱鬱古柏含蒼煙。”

天險

天然地勢險峻的所在

井絡

(1).井宿區域。 晉 左思 《蜀都賦》:“ 岷山 之精,上為 井絡 。” 劉逵 註:“《河圖括地象》曰:‘ 岷山 之地,上為 井絡 ,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上為 天井 ’,言 岷山 之地,上為 東井 維絡; 岷山 之精,上為天之 井 星也。” 唐 孫樵 《刻武侯碑陰》:“是 井絡 之野,與 武侯 存亡俱矣。” 惜秋 《維新夢·授職》:“回望 天彭 井絡 ,彗星作作芒寒。”

(2).井宿的分野。專指 岷山 。 唐 李商隱 《井絡》詩:“ 井絡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設劍為峰。” 張索 《擬李義山<井絡>》詩:“ 井絡 天彭 地勢雄,極天雲霧起鴻濛。”

(3).泛指 蜀 地。《宋書·袁豹傳》:“清 江 源於濫觴,澄氛祲於 井絡 。” 宋 陸游 《晚登子城》詩:“老 吳 將軍獨護 蜀 ,坐使 井絡 無欃搶。”

(4).猶言井裡、街道。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 武昌 何雄哉?高藩巨鎮天為開。英雄割據三千年,新地乾坤盡陶冶。翬飛井絡周沓乎其間,不獨帆檣往來者。”

稱雄

憑藉武力或特殊勢力統治或獨霸一方

割據稱雄

稱雄鄉里

坤維

(1).指西南方。因《易·坤》有“西南得朋”之語,故以坤指西南。《文選·張協<雜詩>之二》:“大火流坤維,白日馳西陸。” 李善 註:“《毛詩》曰:‘七月流火。’ 毛萇 曰:‘火,大火也。’《淮南子》曰:‘坤維在西南。’”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初 蜀 師之役,中軍 雲侯 有終 ,辟公以行,如左右手。平定坤維,公有力焉。”

(2).指南方。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上當星紀,下裂坤維。” 清 李瀅 《望羅浮歌》:“ 豐隆 列缺 ,手劈坤維。”

(3).指大地之中央,正中。《隋書·禮儀志一》:“四方帝各依其方, 黃帝 居坤維。”

倚大

自恃年長。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我當初倚大呵,裝儇主婚;怎知我嫉妬呵,特故里破親。”《七國春秋平話》卷下:“ 伯楊 曰:‘兄然倚大,識此陣么?’”

周章

(1) 倉皇驚懼

周章失措

(2) 周折

煞費周章

(3) 週遊

六詔

唐 代位於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南的 烏蠻 六個部落的總稱,即 蒙雋詔 、 越析詔 、 浪穹詔 、 邆睒詔 、 施浪詔 、 蒙舍詔 。“詔”義為王或首領。其帥有六,因號“六詔”。 唐 開元 二十六年後, 蒙舍詔 併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 巍山縣 南境),史稱 南詔 。其地在今 雲南 及 四川 西部。 唐 元稹 《蠻子朝》詩:“西南 六詔 有遺種,僻在荒陬路尋壅。”後用以稱 雲南 。 宋 陸游 《晚登橫溪閣》詩:“瘴霧不開連 六詔 ,俚歌相答帶 三巴 。” 清 陸元輔 《送文介石學博歸滇南》詩:“ 三江 日月孤臣老, 六詔 風煙萬里歸。” 呂志尹 《過黔楚界喜晴》詩:“ 六詔 鄉關常恨別, 三湘 春水無情流。”參閱《舊唐書·南蠻西南夷傳》、《新唐書·南蠻傳上》。

俯仰

(1) 低頭和抬頭,泛指隨便應付

左右周旋,進退俯仰。——《左傳·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比喻很短的時間

俯仰之間,已成陳跡。——王羲之《蘭亭集序》

新地

舊時對於當代的諛稱。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熙光新地,邁勛九區。”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 周 室,迄於新地,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雲耳。”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吾家有季父,傑出新地英。” 清 金農 《新編拙詩四卷手自抄錄付女兒收藏雜題》詩之一:“新地空嗟骨相癯,常裁別體闢榛蕪。”

提封

(1).通共;大凡。《漢書·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 王先謙 補註引 王念孫 曰:“《廣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猶今人言大凡,諸凡也……都凡與提封一聲之轉,皆是大數之名。提封萬井,猶言通共萬井耳。”《漢書·食貨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

(2).猶版圖,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漢 、 桑乾 之地,鹹被聲教,併入提封。”《舊唐書·東夷傳·高麗》:“ 遼東 之地, 周 為 箕子 之國, 漢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晉 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長驅胡騎剪提封,誰奪龍沙斬將功。” 清 顧炎武 《海上》詩之三:“南營 乍浦 北 南沙 ,終古提封屬 漢 家。”

元戎

主將

元戎十乘,以先啟行。——《詩·小雅·六月》

不是元戎令,誰敢亂爬蹅。——《西遊記》

遴選

慎重地選拔;審重選擇

一介之任,必欲因能;講藝之臣,犬為遴選。——王安石《辭男雱說書札子》

遴選總統候選人的艱巨任務

世胄

世家子弟;貴族後裔。 晉 左思 《詠史》詩之二:“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舊唐書·高祖記》:“ 隋 右驍衛大將軍 李金才 、左光祿大夫 李敏 ,並鼎族高門,元功世胄,橫受 * ,朝野稱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霍女》:“ 何 大姓,世胄也,豪縱好客,燈火達旦。” 章炳麟 《訄書·客帝匡謬》:“ 中夏 共主,非 仲尼 之世胄則誰乎?”

神奸

亦作“ 神奸 ”。1.能害人的鬼神怪異之物。《左傳·宣公三年》:“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 杜預 註:“圖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備之。” 漢 王充 《論衡·儒增》:“安能入山澤不逢惡物,辟除神姦乎?” 北周 庾信 《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三槐以鼐鼎象物,知其神奸;五等以桓珪班瑞,守其宮室。” 宋 蘇軾 《洞庭春色賦》:“盡三江於一吸,吞魚龍之神姦。”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觀人如列鼎,欲察神姦狀。”

(2).奸詐狡猾的人。 明 屠隆 《綵毫記·祿山謀逆》:“裂土控 燕 韓 ,部落連蕃 漢 ,包藏逆節伏神奸,一舉神州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回目:“內外吏胥神奸狙猾,風塵妓女豪俠多情。” 鍾敬文 《念總理》詩之五:“疑信謗忠從古事,念沙射影恨神奸。”

見“ 神姦 ”。

虎節

(1). 周 代山國使者出行時所持的符節。《周禮·地官·掌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 鄭玄 註:“使節,使卿大夫聘於天子諸侯,行道所執之信也,土,平地也。山多虎,平地多人,澤多龍,以金為節鑄象焉。” 孫詒讓 正義引 江永 曰:“此即小行人之虎、人、龍節,列國之使,各用其虎、人、龍節,以為行道之信。觀其用虎節,知其自山國而來,人、龍亦然。”

(2).泛指符節。 唐 顏真卿 《贈僧皎然》詩:“龍池護清激,虎節到深邃。”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首路龍旗盛,提封虎節嚴。賜衣纏紫艾,衛甲綴朱綅。” 清 汪懋麟 《送舟次二兄冊封琉球》詩:“稽顙請封聖人喜,虎節特令儒臣持。”

推轂

(1).推車前進。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後因以稱任命將帥之禮。 唐 崔日用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去當推轂送,來佇出郊迎。”《花月痕》第五一回:“正看著皇上親行拜將推轂之禮,何等熱閙!”

(2).推動;協助。《史記·荊燕世家》:“今 呂氏 雅故本推轂 高帝 就天下,功至大。” 司馬貞 索隱:“謂 呂氏 素心奉推 高祖 取天下,若人推轂欲前進塗然也。”《新唐書·裴寂傳》:“朕有天下,公推轂成之也。”

(3).薦舉;援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 、 武安 俱好儒術,推轂 趙綰 為御史大夫。”《南齊書·陸厥傳》:“ 永明 末,盛為文章, 吳興 沉約 、 陳郡 謝朓 、 琅邪 王融 以氣類相推轂。” 宋 司馬光 《送祖擇之守陝》詩:“俊德爭推轂,榮塗易建瓴。” 明 歸有光 《與徐子與書》:“實賴吾丈雅故推轂之。” 清 方文 《送姜如農明府擢儀郎》詩:“羣公極推轂,玄幣爭相持。”

犀毗

(1).帶鉤。《漢書·匈奴傳上》:“黃金飭具帶一,黃金犀毗一。” 顏師古 註:“犀毗, 胡 帶之鉤也。亦曰鮮卑,亦謂師比,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 元 楊維楨 《春俠雜詞》之四:“上樓更衣玉山倒,腰間帶脫金犀毗。”

(2).亦作“ 犀皮 ”。漆器的別稱。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漆器有所謂犀皮者,出 西毘國 ,訛而為犀皮。” 明 馬愈 《馬氏日抄·犀毗》:“髹器稱犀毗者,人不解其義,譌為犀皮……蓋毗者,臍也。犀牛皮堅有文,其臍旁四面文如饕餮相對,中一圜眼,坐臥起伏,磨礪光滑。西域人 剸西 ,剜取之以為腰帶之飾……後世髹器倣而為之,曰白犀毗焉。有以細石水磨,混然成凹者,曰滑地犀毗。黑剔為是,紅剔則失本義矣。”

賜環

亦作“ 賜圜 ”。舊時放逐之臣,遇赦召還謂“賜環”。語本《荀子·大略》:“絶人以玦,反絶以環。” 楊倞 註:“古者臣有罪待放於境,三年不敢去,與之環則還,與之玦則絶,皆所以見意也。” 唐 張說 《出湖寄趙冬曦》詩之二:“ 湘浦 未賜環, 荊門 猶主諾。”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自解一官,又經數載。 軾 兒謫任 武林 ,未獲賜環訊息; 轍 兒召居諫院,猶然落魄規模。” 清 陳康祺 《壬癸藏札記》卷一:“他書多稱 稚存 賜圜,由 文正 力,蓋非事實也。”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嗚呼 長素 ,何樂而為是耶?熱中於復辟以後之賜環,而先為是齟齬不了之語,以聳東胡羣獸之聽,冀萬一可以解免。”

銘功

在金石上刻寫文辭,記述功績。《後漢書·南匈奴傳論》:“銘功封石,倡呼而還。” 李賢 註:“為刻石立銘於 燕然山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呂望 銘功於 昆吾 , 仲仙 鏤績於庸器。” 王闓運 《振威將軍武提督碑》:“其先出於 武丁 ,銘功作族。”

崖畔

(1).山崖邊。《水滸傳》第九七回:“忽見崖畔樹林中,走出一個樵者。”

(2).界限,邊際。 三國 魏 郭遐叔 《贈嵇康》詩之三:“譬彼造化,抗無崖畔,封疆畫界,事利任難。”

玉門

(1).宮闕,帝闕。《楚辭·劉向<九嘆·怨思>》:“背玉門以犇騖兮,蹇離尤而乾詬。” 王逸 註:“玉門,君門。”

(2).飾玉的門。《晏子春秋·諫下十八》:“及 夏 之衰也,其王 桀 背棄德行,為璿室玉門。”《淮南子·道應訓》:“ 文王 歸,乃為玉門,築 靈臺 ,相女童,擊鐘鼓,以待 紂 之失也。”

(3).山名。《楚辭·劉向<九嘆·遠遊>》:“回朕車俾西引兮,褰虹旗於 玉門 。” 王逸 註:“ 玉門 ,山名也。” 三國 魏 曹操 《陌上桑》詩:“駕虹霓,乘赤雲,登彼 九疑 歷 玉門 。”

(4).古關名。即 玉門關 。《漢書·西域傳序》:“﹝ 西域 ﹞東則接 漢 ,阸以 玉門 、 陽關 ,西則限以 蔥嶺 。” 南朝 宋 鮑照 《建除》詩:“成軍入 玉門 ,士女獻壺漿。” 宋 陸游 《枕上》詩:“荷鋤家圃知何憾,猶勝生求入 玉門 。” 明 吳騏 《塞下曲》:“四牡騑騑出 玉門 ,詔持繒帛賜 烏孫 。”參見“ 玉門關 ”。

(5).中醫謂處女的 * 口。《脈經·脈證》:“師曰: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已產屬胞門,未產屬龍門,未嫁女屬玉門。”

詩詞推薦

龍首關原文_龍首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