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今春三度茁初蓂,恰值餘杭翠輦停。
展義省方欽祖烈,承歡祝嘏奉慈寧。
三朝休養繁滋息,萬里提封在戶庭。
覽彼就瞻心實切,慚茲懷保德非馨。
人文舊地風猶朴,禮樂名邦教易型。
明聖湖重瞻聖藻,飛來峰已送來青。
昌昌艷裔差無負,濯濯林泉信有靈。
即漸風光臨上巳,便當觴詠賞蘭亭。
詩詞問答
問:《三月朔日車駕至杭州駐蹕之作》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排
注釋
1. 七言排律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二十五
參考注釋
三度
三種尺寸。《周禮·考工記·輈人》:“輈有三度,軸有三理。國馬之輈,深四尺有七寸,田馬之輈,深有四尺,駑馬之輈,深三尺有三寸。”
指治國必須考慮的三個方面。《管子·五輔》:“所謂三度者何?曰:上度之天時,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順。”
翠輦
飾有翠羽的帝王車駕。《北史·突厥傳》:“ 啟人 奉觴上壽,跪伏甚恭。帝大悅,賦詩曰:‘ 鹿塞 鴻旗駐, 龍庭 翠輦回。’” 唐 李賀 《追賦畫江潭苑》詩之一:“行雲霑翠輦,今日似 襄王 。” 元 虞集 《和馬侍御西山口占》:“岧嶢宮殿水西頭,春日時聞翠輦游。” 清 洪昇 《長生殿·冥追》:“這不是羽蓋飄揚,鸞旌蕩漾,翠輦嵯峨!”
展義
宣示德義。《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天子非展義不巡守,諸侯非民事不舉。” 杜預 註:“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義。” 唐 皮日休 《憂賦》:“非有事於名山,即展義於群牧。”《舊唐書·音樂志四》:“展義天扃,飛英雲岫。”
省方
巡視四方。《易·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孔穎達 疏:“省視萬方,觀看民之風俗。” 漢 班固 《東都賦》:“乃動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 唐 楊炯 《送徐錄事》詩序:“聖人以葉時同律,義在於省方;皇儲以守器承祧,任隆於監國。”《清史稿·禮志八》:“皇帝省方觀民,特舉時巡盛典。”
祖烈
祖宗的功業。《漢書·敘傳下》:“丕顯祖烈,尚於有成。” 顏師古 註:“烈,業也。” 宋 蘇轍 《皇太后上仙功德疏》:“伏惟大行皇太后,祖烈崇高,坤儀博厚。” 明 李夢陽 《贈何舍人賚詔南北諸鎮》詩:“吾君謙讓不可得,割哀踐阼弘祖烈。” 清 龔自珍 《西域置行省議》:“其非順天心,究祖烈,劑大造之力,以統利夫東西南北四海之民,不在此議。”
承歡
迎合人意,博取歡心。多指侍奉父母、君王等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難持。——《楚辭·九章·哀郢》
承歡侍宴無閒暇。——白居易《長恨歌》
承歡膝下
祝嘏
(1).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和傳達神言的執事人。《孔子家語·禮運》:“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禮記·禮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 孔穎達 疏:“言祝嘏於時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清 龔自珍 《<商周彝器文錄>序》:“羣吏之官之職,以文字刻之宗彝,大抵為有土之孝孫,使祝嘏告孝慈之言,文章亦莫大乎是,是又宜為文章家祖。”
(2).祭祀時祝禱和所傳達的言辭。《禮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鄭玄 註:“祝,祝為主人饗神辭也;嘏,祝為屍致福於主人之辭也。”
(3).祝福;祭祀。 唐 柳宗元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帝德廣運,而尊號猶闕;郊廟備禮,而祝嘏無詞。”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薦獻,如神明焉。”
(4).祝賀壽辰。多用於皇室貴族等。《清史稿·德宗紀一》:“諭本年萬壽毋庸告祭,停升殿禮,免各省文武大員來京祝嘏。” 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某公子》:“探知公子誕辰,特來祝嘏。”
三朝
(1).正月一日。為歲、月、日之始,故曰三朝。《文選·班固<東京賦>》:“春王三朝,會同 漢 京。” 李善 註:“三朝,歲首朔日也。”《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 顏師古 註:“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詩:“九陌朝臣滿,三朝候鼓賒。” 宋 楊萬里 《誠齋荊溪集序》:“戊戌三朝,時節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
(2).謂三日。 唐 李白 《上三峽》詩:“三朝上 黃牛 ,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3).舊時婚後或出生後第三日均稱“三朝”。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三日,女家送冠花、彩段、鵝蛋……並以茶餅鵝羊果物等合送去壻家,謂之‘送三朝禮’也。”《四遊記·玉帝起賽寶通明會》:“卻説那小公子 靈光 ,纔三朝便能言語。” 清 孫枝蔚 《新嫁娘》詩:“從今愁婦職,人莫羨三朝。”
(1).外朝、內朝、燕朝。《周禮·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 漢 鄭玄 註:“ 周 天子諸侯,皆有三朝。外朝一,內朝二。內朝之在路門內者或謂之燕朝。”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二:“古者天子三朝:外朝、內朝、燕朝。外朝在王宮庫門外,有非常之事以詢萬民於宮中。內朝在路門外,燕朝在路門內,蓋內朝以見羣臣,或謂之路朝,燕朝以聽政,猶今之奏事,或謂之燕寢。”
(2).指前後三代君主統治的時期。 唐 李德裕 《離平泉馬上作》詩:“十年紫殿掌洪鈞,出入三朝一品身。”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三朝供奉無人敵,始覺 僧繇 浪得名。” 宋 蘇軾 《題永叔會老堂》詩:“三朝出處共雍容,歲晚交情見二公。”
休養
休息調養
滋息
繁殖;增生。《孔叢子·陳士義》:“於是乃適 西河 ,大畜牛羊於 猗氏 之南,十年之間,其滋息不可計。”《三國志·魏志·王郎傳》:“國無怨曠,戶口滋息,民充兵彊。”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安邊》:“且今降者幾至十萬,數年之後,滋息過倍。”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於南北議和的清方檔案》:“而旗民滋息日繁,國家財力不給。”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 * 。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提封
(1).通共;大凡。《漢書·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 王先謙 補註引 王念孫 曰:“《廣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猶今人言大凡,諸凡也……都凡與提封一聲之轉,皆是大數之名。提封萬井,猶言通共萬井耳。”《漢書·食貨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萬頃。”
(2).猶版圖,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漢 、 桑乾 之地,鹹被聲教,併入提封。”《舊唐書·東夷傳·高麗》:“ 遼東 之地, 周 為 箕子 之國, 漢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晉 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擄掠》:“長驅胡騎剪提封,誰奪龍沙斬將功。” 清 顧炎武 《海上》詩之三:“南營 乍浦 北 南沙 ,終古提封屬 漢 家。”
戶庭
戶外庭院。亦泛指門庭、家門。《易·節》:“不出戶庭,無咎。” 朱熹 本義:“戶庭,戶外之庭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觀萬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戶庭。” 南朝 宋 鮑照 《潯陽還都道中》詩:“未嘗違戶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頻 《府試老人星見》詩:“良宵出戶庭,極目向青冥。” 孫中山 《上李鴻章書》:“故西人於水,則輪船無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戶庭;萬國九洲,儼同闤闠。”
實切
實在;的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只是萍蹤相遇,受此深恩,無地可報,實切惶愧耳。”
懷保
安撫保護;撫養。《書·無逸》:“徽柔懿恭,懷保小民。” 漢 班固 《典引》:“巡靖黎蒸,懷保鰥寡之惠浹。”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 周文王 懷保小民,不遑暇食。” 明 何景明 《寡婦賦》序:“予痛吾兄宦業未竟,而孤嫂懷保遺孩,煢煢在疚。”
人文
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
舊地
曾經去過、遊玩過或生活、居住過的地方
舊地重遊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名邦
著名的地區。 南朝 齊 謝朓 《酬德賦》:“君紓組於名邦,貽話言於川渚。” 清 李漁 《與某郡伯書》:“貴治之繁劇,甲於海內諸名邦。”《解放日報》1986.6.7:“ 餘姚 何以稱文獻名邦呢?原來自 漢 以來,此地文化發達,賢達輩出。”
明聖湖
即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西湖總敘》:“ 西湖 ,故 明聖湖 也…… 漢 時,金牛見湖中,人言明聖之瑞,遂稱 明聖湖 。以其介於 錢塘 也,又稱 錢塘湖 。以其輸委於 下湖 也,又稱 上湖 。以其負郭而西也,故稱 西湖 雲。”
聖藻
帝王的文辭。 唐 顧況 《樂府》:“文房開聖藻,武衛宿天營。”
飛來峰
(1).山峰名。也稱 靈鷲峰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北,與 靈隱寺 隔溪相對,高二百多米。峭壁岩洞中有 五代 至 元 代的造像三百多尊。《鹹淳臨安志》卷二三:“ 晏元獻公 《輿地誌》云:‘ 晉 鹹和 元年西天僧 慧理 登茲山,嘆曰:此是 中天竺國 靈鷲山 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今此亦復爾邪?因掛錫造 靈隱寺 ,號其峰曰 飛來 。’” 宋 王安石 有《登飛來峰》詩。
(2). 宋徽宗 時,於 東京 汴梁 (今 河南 開封 ) 景龍山 側築一土山,名 艮岳 ,其中一山峰名 飛來峰 。 宋 張淏 《雲谷雜記·艮岳》:“因其餘土,積而為山,山骨虣露,峰稜如削,飄然有雲姿鶴態,曰 飛來峰 。”
昌昌
(1).繁多貌。 唐 李商隱 《春風》詩:“春風雖自好,春物太昌昌。” 葉蔥奇 疏註:“昌昌,極言眾多。”
(2).縱情貌。 清 龔自珍 《上大學士書》:“有是非,則必有感慨激奮,感慨激奮而居上位,有其力,則所是者依,所非者去;感慨激奮而居下位,無其力,則探吾之是非,而昌昌大言之。”
艷裔
指鮮花嫩苗。 南朝 梁 吳均 《攜手曲》:“艷裔陽之春,攜手清 洛 濱。” 唐 張說 《奉和聖制春日出苑應制》:“禁林艷裔發青陽,春望逍遙出畫堂。”
濯濯
清新;明淨
春陽潛沮洳, 濯濯吐深秀。——韓愈《南山》
林泉
(1).山林與泉石。《梁書·處士傳·庾詵》:“經史百家無不該綜,緯候書射,棊筭機巧,並一時之絶。而性記夷簡,特愛林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此箇閤兒雖小,其間趣不讓林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許渾》:“ 渾 樂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懷古,已見壯心。”
(2).指隱居之地。 唐 駱賓王 《上兗州張司馬啟》:“雖則放曠林泉,頗得閒居之趣。”《舊唐書·隱逸傳·崔覲》:“為儒不樂仕進,以耕稼為業……夫婦林泉相對,以嘯詠自娛。”《兒女英雄傳》第二三回:“我自今以後,縱然終老林泉,便算榮逾台閣。”
風光
(1) 風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風光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毛 * 《沁園春·雪》
(2) 名勝風景
(3) 光耀,體面(含貶義)
上巳
舊時節日名。 漢 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 魏 晉 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絜。”《宋書·禮志二》引《韓詩》:“ 鄭國 之俗,三月上巳,之 溱洧 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拂不祥。”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詩:“日惟上巳,時亨 有巢 。” 宋 吳自牧 《夢粱錄·三月》:“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 晉 時。 唐 朝賜宴 曲江 ,傾都褉飲踏青,亦是此意。”但也有仍取巳日者。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一折:“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節令, 洛陽 王孫士女,傾城翫賞。”
便當
可隨身攜帶的便當乾糧
兩個女兒都已上中學,每天自己準備自己的便當
觴詠
飲酒詠詩
文人墨客常來此地觴詠
蘭亭
(1).亭名。在 浙江省 紹興市 西南之 蘭渚山 上。 東晉 永和 九年(公元353年) 王羲之 之 謝安 等同游於此, 羲之 作《蘭亭集序》。
(2).指《蘭亭帖》。 唐 李約 《蕭子云飛白蕭字贊序》:“比獲《蘭亭》之書,世情觀之,未若野人之塊,不闕於世,在世為無用之物,苟適余意,於余則有用已多。” 宋 陸游 《太平時》詞:“臨罷《蘭亭》無一事,自修琴。” 明 陶宗儀 《<蘭亭集>刻》:“《蘭亭》一百一十七刻,裝褫作十冊,乃 南宋 理宗 內府所藏,每版有內府圖書鈐縫玉池上,後歸 賈平章 。” 郁達夫 《寄映霞》詩之二:“欲撰 西泠 才女傳,苦無椽筆寫《蘭亭》。”
(3).見“ 蘭亭春 ”。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胸中未減食牛氣,出手一擲當成盧沈與求《次韻李元叔田邦鎮唱酬之什》
- 黃媼不克家,倏伏半月枕陳造《病起閒步》
- 拂衣赤松游,辟穀求神仙李處權《退老堂》
- 老僧曾教我,任運且騰騰
- 蜂蝶卑凡渾省識,良迷桃李趁狂飛
- 雲外仙花眾莫儔,廣寒宮殿足清幽董天吉《月中桂》
- 舊來那個是知音王哲《浣溪沙》
- 岩桂飄香,井梧凋葉釋紹曇《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 不與草爭春,四時挺幽碧潘璵《移種菖蒲》
- 處事才遊刃,論文辯粲花樓鑰《趙提荊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