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山莊雨中刈稻原文
山田不耐雨,霢霢只經旬。
秋事勤朝夕,生涯多苦辛。
公家有常賦,鄰叟不嗟貧。
寄謝遠遊子,吾生甘隱淪。
詩詞問答
問:上林山莊雨中刈稻的作者是誰?答:向文煥
問:上林山莊雨中刈稻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上林山莊雨中刈稻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向文煥的名句有哪些?答:向文煥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真韻
參考注釋
山田
(1).山中狩獵。《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賈公彥 疏:“若田在山,則山虞芟萊草木於可陳之處。”
(2).指下等田。對高田(上等田)、間田(中等田)而言。《管子·山國軌》:“山田以君寄幣振其不贍,未淫失也。”
(3).山間的田地。《漢書·楚元王劉交傳》:“免為庶人,屏居山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汶水》:“林木緻密,行人鮮有能至矣。又有少許山田,引灌之蹤尚存。” 清 顧炎武 《江上》詩:“歲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長。”
不耐
不能。《禮記·樂記》:“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 鄭玄 註:“耐,古書能字也。”
(1).不能忍受。《南史·張敷傳》:“ 文帝 令以後車載沙門往,謂曰:‘道中可得言晤。’ 敷 不奉詔,曰:‘臣性不耐雜。’” 宋 向子諲 《減字木蘭花》詞:“不耐世間風與日,著意遮圍,莫教春光造次歸。” 清 周亮工 《復何匡山書》:“其聲嗚嗚,不耐愁人聽。” 魯迅 《書信集·致韋素園》:“而種種可惡,令人不耐,所以突然辭職了。”
(2).不願意。 宋 余桂 《春日即事》詩:“半晴半雨春無準,燕怯輕寒不耐飛。”
秋事
秋日農事。《管子·幼官》:“十二,期風至,戒秋事。” 石一參 今詮:“秋事,秋收之事。” 唐 唐彥謙 《和陶淵明<貧士>》之七:“去年秋事荒,販糴仰鄰州。” 宋 盧祖皋 《小闌乾·種桂戲成》詞:“窗間試與,閒培秋事,聊寄幽悰。”
朝夕
(1) 時時;日日夜夜
朝夕思慕
朝夕遣人。——《漢書·李廣蘇建傳》
汝朝夕待母。——明·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史朝夕獄門外。——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一朝一夕,指短時間
只爭朝夕
生涯
(1) 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的生活
從石磊溝回來以後, 黃老媽媽就重又過起了討飯生涯。——《黨員登記表》
(2) 指賴以維持生活的產業、財物
生涯罄盡
苦辛
(1).猶辛苦。勞苦艱辛。《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後漢書·孔奮傳》:“ 奮 力行清絜,為眾人所笑,或以為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苦辛耳。” 元 羅志仁 《絕句》:“囓雪 蘇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詩:“出營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葉聖陶 《未厭集·苦辛》:“男的捨不得女的再擔負母親的苦辛,所以情願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九十里,曰 陽華之山 ,其陽多金玉,其陰多青雄黃,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公家
(1) 指朝廷、國家或官府
赴公家之難
(2) 與私人相區別,今指國家、機關、團體等
副業產品,賣給公家
常賦
固定的賦稅。《魏書·食貨志》:“先是 太安 中, 高宗 以常賦之外雜調十五,頗為煩重,將與除之。” 唐 孫樵 《書何易於》:“百姓入常賦、有垂白僂仗者, 易於 必召坐與食,問政得失。” 宋 范成大 《寒亭》詩:“自雲足踏地,常賦何能免。”
寄謝
(1).傳告,告知。 唐 白居易 《讀史》詩之二:“山林少羈鞅,世路多艱阻。寄謝伐檀人,慎勿嗟窮處。” 宋 陸游 《醉眠》詩:“寄謝敲門人,予方有公事。”
(2).猶答謝;報答。《警世通言·崔衙內白鷂招妖》:“妾一身所有,皆出皇上所賜。只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以此寄謝聖恩,願勿忘七夕夜半之約。”
遠遊
亦作“ 遠遊 ”。1.謂到遠方遊歷。《論語·里仁》:“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楚辭·遠遊》:“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漢 班彪 《北征賦》:“遂奮袂以北征兮,超絶跡而遠遊。”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詩:“遠遊雖寂寞,難見此山川。”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慷慨辭家,踴躍遠遊。” 潘漠華 《呵》詩:“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遠遊的兒子。”
(2).見“ 遠遊冠 ”。
(3).見“ 遠遊履 ”。
見“ 遠遊 ”。
吾生
(1).謂己之生命。《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清 陳維崧 《唐多令·重九後食蟹半醉作》詞:“半醉睨吳鉤,吾生行且休。”
(2).對同輩或卑幼者的敬愛之稱。 晉 陸機 《贈潘岳》詩:“僉曰吾生,明德惟允。” 南朝 宋 謝瞻 《答靈運》詩:“牽率詶嘉藻,長揖愧吾生。”
隱淪
(1).神人等級之一。泛指神仙。《文選·郭璞<江賦>》:“納隱淪之列真,挺異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漢 桓譚 《新論》:“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隱淪,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鑄凝。” 南朝 宋 顏延之 《五君詠·嵇中散》:“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 南朝 齊 謝朓 《游敬亭山》詩:“隱淪既已託,靈異居然棲。”
(2).隱居。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既枉隱淪客,亦棲肥遯賢。”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 孫登 ﹞思欲遯跡林鄉,隱淪忘死。” 郁達夫 《秋夜懷人》詩之六:“晚年好靜南鄉住,仙壽溶溶樂隱淪。”
(3).指隱者。 唐 杜甫 《贈韋左丞丈》詩:“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隱淪。” 清 趙翼 《題周山茨觀察老圃秋容圖》詩:“公曾出塞悲流徙,我亦歸田作隱淪。”
(4).隱沒身體不使人見。《後漢書·方術傳下·解奴辜》:“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 漢 時, 解奴辜 、 張貂 皆能隱淪,出入不由門戶,此後世遁形之祖也。”
(5).沉淪,埋沒。《晉書·郭璞傳》:“ 嚴平 澄漠於塵肆, 梅真 隱淪乎市卒。”《文選·鮑照<行樂至城東橋>詩》:“尊賢永照灼,孤賤長隱淪。” 李善 註:“隱淪,謂幽隱沉淪也。” 章炳麟 《獄中聞沉禹希見殺》詩:“不見 沉生 久,江湖知隱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