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閒館明窗靜且便,展芸編足致精研。
固因績學緬李揆,卻是尊聞何有焉。
詩詞問答
問:《再題安瀾園十詠·其一·葄經館》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九十四
參考注釋
芸編
指書籍。芸,香草,置書頁內可以辟蠹,故稱。 宋 陸游 《夏日雜題》詩之五:“ 天隨 手不去朱黃,辟蠹芸編細細香。” 明 高明 《琵琶記·副末開場》:“秋燈明翠幕,夜案覽芸編。” 清 王時翔 《天香》詞:“天上芸編催校,待重來,御爐煙繞。”
致精
(1).積聚精氣。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國身》:“治身者務執虛靜以致精,治國者務盡卑謙以致賢;能致精則合明而壽,能致賢則德澤洽而國太平。”
(2).顯示精巧。《後漢書·張衡傳》:“ 蒱且 以飛矰逞巧, 詹何 以沉鉤致精。”
績學
謂治理學問。亦指學問淵博。 宋 蔡襄 《觀天馬圖》:“自 秦 滅 漢 興,綴文績學,德業彬然,獨 董仲舒 而已。” 清 顧炎武 《富平李君墓志銘》:“君少而剛方,績學不怠。” 清 戴名世 《敕授承德郎工部主事劉公墓志銘》:“ 山陽 有績學篤行之君子曰工部主事 劉公 ,方以名德巋然為一時之望。”《儒林外史》第七回:“ 周司業 不勝嘆息,説道:‘賢契績學有素,雖然躭遲幾年,這次南宮一定入選。’”
何有
(1).有什麼。《詩·邶風·谷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鄭玄 箋:“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崐山 何有?有瑤有珉。”
(2).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難。《論語·里仁》:“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難。”《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漢 袁康 《越絕書·計倪內經》:“王審用臣之議,大則可以王,小則可以霸,於何有哉?”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一:“意氣傾人命,離隔復何有?”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憐惜、不愛重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 蒲 狄 乎!” 楊伯峻 註:“何有,古人習語,意義隨所施而異,此謂心目中無之也。”《呂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4).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關。《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討,國何有焉?” 杜預 註:“言討家臣,無與國事。”《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顛, 瑤 何有焉?”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苟其人之惡,則於銘乎何有?”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顧慮、不在乎。《左傳·昭公元年》:“ 吉 若獲戾,子將行之,何有於諸 游 ?” 楊伯峻 註:“言不必顧慮 游氏 諸人。” 明 李贄 《與周友山》:“士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於廢棄歟?” 魯迅 《熱風·反對“含淚”的批評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卻未必都如此不淨;倘竟如此不淨,則即使‘授受不親’後來也就會‘瞟’,以至於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時便是一部《禮記》,也即等於《 * 》了,又何有於《蕙的風》?”
(6).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得。《左傳·僖公十五年》:“獲 晉侯 ,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預 註:“何有猶何得。”
(7).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文選·木華<海賦>》:“弘往納來,以宗以都。品物類生,何有何無?” 李善 註:“言諸品物以類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無?言其多也。”
(8).哪裡有,豈有。 漢 張衡 《西京賦》:“澤虞是濫,何有春秋?”《後漢書·賈琮傳》:“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聖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從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吳承恩 《贈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歲之水也,洪濤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與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