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鹿行疊去歲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涿鹿行疊去歲韻原文

采毦重臨凹字城,獻功將為在泮行。

去年過此師方出,尚憶興寄軒轅明。

鴞翩其集鷹亦飽,狡焉颺去自雲好。

由來天道本禍淫,險遠安能恃奸巧。

檻車累致應自尤,腆顏猶詡懷恩稠。

露布正到啟程際,叩陵途為三日留。

天涯盡處銷兵氣,干戈包以虎皮收。

千村耕牧本無事,行因釋奠文教修。

詩詞問答

問:涿鹿行疊去歲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涿鹿行疊去歲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一

2. 阿睦爾撒納叛後猶上奏乞為四部總台吉署銜尚稱定邊左副將軍雙親王奏中多受恩圖報語

參考注釋

獻功

(1).獻上功績;報功。《詩·魯頌·泮水》:“不告於訩,在泮獻功。” 孔穎達 疏:“唯在泮宮之內獻其戰功而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這巡丁捧了罈子,到師爺那裡去獻功。” 魯迅 《書信集·致曹靖華》:“﹝這種東西﹞凡有可以欺凌的,他總想欺凌一下,也帶些……可以獻功得利的野心。”

(2).謂在冬祭時奉獻谷、帛等。《周禮·天官·內宰》:“佐後而受獻功者。” 鄭玄 註:“獻功者,九御之屬。 鄭司農 云:‘蒸而獻功。’” 賈公彥 疏:“謂內宰佐助後而受女御等獻絲枲之功、布帛等。”《國語·魯語下》:“王后親織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綖……社而賦事,蒸而獻功。” 韋昭 註:“冬祭曰蒸,蒸而獻五穀、布帛之屬。”

在泮

在學宮。泮,古代學宮。《詩·魯頌·泮水》:“ 魯侯 戾止,在泮飲酒。”後因以“在泮”稱童生考入縣學為生員,亦即考中秀才。

去年

上一年

我從去年辭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詩

興寄

指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唐 陳子昂 《修竹篇》序:“僕嘗暇時觀 齊 梁 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絶,每以永嘆。” 明 李東陽 《壽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公九十詩序》:“平生所著意見及典籍格言,歷代奏議,日取而閲之,雖興寄沖漠,而愛君體國之念,猶耿耿不能忘也。”

軒轅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黃帝 的名字。傳說姓 公孫 ,居於 軒轅之丘 ,故名曰 軒轅 。曾戰勝 炎帝 於 阪泉 ,戰勝 蚩尤 於 涿鹿 ,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 中華 民族的始祖。《楚辭·遠遊》:“ 軒轅 不可攀援兮,吾將從 王喬 而娛戲!”《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名曰 軒轅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軒轅 之世,史有 倉頡 ,主文之職,其來久矣。”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2).借指中華民族。 魯迅 《集外集拾遺·<自題小像>詩》:“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 軒轅 。”

(3).指車輈。《戰國策·趙策二》:“前有軒轅,後有長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與其憂。”《史記·蘇秦列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說文·車部》“輈,轅也” 清 朱駿聲 通訓:“大車左右兩木直而平者謂之轅;小車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謂之輈,故亦曰軒轅,謂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龍,故稱。其第十四星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為女主象。後多借指皇后。《史記·天官書》:“權,軒轅。軒轅,黃龍體。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宮屬。” 張守節 正義:“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後宮之象也……二十四變,皆軒轅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諸星皆次妃之屬。” 清 錢謙益 《皇后冊文》:“上應張星,主太廟明堂之位;下臨角亢,葉後宮 軒轅 之占。”

(5).運行。 清 龔自珍 《尊隱》:“夫日胎於溟涬,浴於東海,徘徊於華林,軒轅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傳說中的國名。 漢 張衡 《思玄賦》:“超 軒轅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龍魚,此國之千歲兮,曾焉足以娛余。”

(7).複姓。 唐 有 軒轅集 。見《全唐文》卷九二八。

由來

(1)

(2) 事情發生的原因

(3) 歷來;自始以來;從發生到目前

由來已久

道本

(1).立身行道、經世致用的根本。《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 賈公彥 疏:“至德以為道本者,至德為至極之德,以為行道之本也。”《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

(2).儒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漢書·藝文志》:“ 唐 虞 之隆, 殷 周 之盛, 仲尼 之業,已試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 唐 柳宗元 《道州文宣王廟碑》:“惟公探夫子之志,考有國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

(3).道家思想與主張的根本。 南朝 齊 張融 《門論》:“昔有鴻飛天道,積遠難亮, 越 人以為鳬, 楚 人以為乙。人自 楚 越 耳,鴻常一鴻乎?澄本雖一,吾自俱宗其本,鴻跡既分,吾已翔其所集,汝可專尊於佛跡而無侮於道本。” 南朝 齊 周顒 《難張長史<門論>》:“ 周 之問曰:‘足下專尊佛跡,無侮道本,吾則心持釋訓,業愛儒言,未知足下雅意,佛儒安在為當?’” 吳越 錢鏐 《天柱觀記》:“洎大 唐 創業,以 玄元皇帝 為祖宗,崇尚玄風,恢張道本。”

(4).真性;本來面目。 元 楊暹 《劉行首》第一折:“我著你托化在雨雲鄉,還宿債在鶯花陣,休迷卻前生道本。”

禍淫

謂淫逸過度,則天降之以禍。語出《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蔡沉 集傳:“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禍之。” 晉 劉琨 《答盧諶》詩:“天地無心,萬物同塗;禍淫莫驗,福善則虛。” 南朝 梁 劉孝標 《辨命論》:“嗚呼,福善禍淫,徒虛言耳!”《隋書·煬帝紀下》:“歷年永久,惡稔既盈,天道禍淫,亡徵已兆。”

險遠

謂道路險阻遙遠。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少好方術,負步請問,不憚險遠,每有異聞,則以為喜。”《宋史·周敦頤傳》:“行部不憚勞苦,雖瘴癘險遠,亦緩視徐按。” 清 顧炎武 《北嶽辨》:“故五嶽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覲諸侯,考正風俗,是亦必於大山之陽,平易廣衍之地,而不在險遠曠絶之區也明甚。”

奸巧

亦作“奸巧”。1.猶奸詐。《管子·治國》:“民作一則田墾,姦巧不生。”《墨子·尚同下》:“小人見姦巧,乃聞不言也,發罪鈞。”《東觀漢記·邱騰傳》:“懷挾姦巧,稽留道路。” 元 劉致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怕不你人心姦巧,爭念有造物乘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今且再説一個容貌廝像弄出好些奸巧希奇的一場官司來。”

(2).引申為欺詐。《史記·三王世家》:“於戲! 葷粥氏 虐老獸心,侵犯寇盜,加以姦巧邊萌。”

(3).指奸詐的人。《南史·王悅之傳》:“時承奢忲之後,姦竊者眾, 悅之 按覆無所避,得姦巧甚多,於是眾署共呪詛。”

檻車

囚車

檻車送元濟。——《資治通鑑·唐紀》

腆顏

厚顏。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明目腆顏,曾無愧畏。”《明史·艾穆傳》:“ 居正 今以例留,腆顏就列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被妖物威脅,歷役賤務;腆顏向人,實非所樂。” 郭沫若 《屈原研究》:“不像後世有好些文人一遇著威逼便腆顏事仇而歌功頌德。”

懷恩

感念恩德。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張 魯 逋竄,走入 巴中 。懷恩悔過,委質還降。”《晉書·刑法志》:“率土蒙更生之澤,兆庶必懷恩以反化也。”《新唐書·魏徵傳》:“今立可汗未定,即詣諸國市買,彼必以為意在馬,不在立可汗。可汗得立,必不懷恩。”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不顛倒是非如《碧雲騢》,不懷恩挾怨如《周秦行記》。”

露布

(1).不緘封的文書。亦謂公布文書。《東觀漢記·李雲傳》:“ 白馬 令 李雲 素剛,憂國,乃露布上書。” 三國 魏 曹操 《讓縣自明本志令》:“人有勸 術 ( 袁術 )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宋 法常 《漁父詞》詞:“此事《楞嚴》嘗露布,梅華雪月交光處。”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 查如龍 ﹞為血書一通上 平西 ( 平西王 吳三桂 )……令一童子於王府上之。其意欲露布此書於人,脅王以不得不從之勢。”

(2).軍旅文書。(1)征討的檄文。《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明 帝 時,大司農 弘農 董遇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後 馬超 反, 超 劫 洪 ( 賈洪 ),將詣 華陰 ,使作露布。 洪 不獲已,為作之。司徒 鍾繇 在東,識其文曰:‘此 賈洪 作也。’”按, 清 趙翼 《陔餘叢考·露布》:“自 賈洪 作此討 曹操 後,遂專用於軍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宣武 ( 桓溫 )北征, 袁虎 ( 袁宏 )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 袁 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 清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露布降封豕,琱戈掃孽鯨。”(2)告捷文書。《周書·呂思禮傳》:“ 沙苑 之捷,命為露布,食頃便成。”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露布》:“露布,捷書之別名也。諸軍破賊,則以帛書建諸竿上,兵部謂之露布。” 明 張四維 《雙烈記·從征》:“捷書不必通家信,露布先須達帝京。” 陳玉樹 《乙酉春有感》詩:“瘴海珠江馳露布,金戈鐵馬逐天驕。”

(3).泛指布告、通告之類。 三國 魏 曹操 《表論田疇功》:“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誘胡眾。”《資治通鑑·唐懿宗鹹通九年》:“ 龐勛 自謂無敵於天下,作露布,散示諸寨及鄉村。” 王蒙 《歌神》五:“大街上貼出了通緝‘現行反革命分子’ 艾克蘭穆 的露布,露布右上方還有他的一寸半身照。”

啟程

動身;出發

探險隊啟程前往新大陸

三日

(1).三天。《易·蠱》:“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2).一個月的第三天。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質書》:“二月三日, 丕 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節。 晉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詩:“聊為三日游,方駕結龍旂。”

天涯

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

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同是天涯淪落人。——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銷兵

(1).消弭戰爭。 唐 李山甫 《兵後尋邊》詩之三:“胸中縱有銷兵術,欲向何門説是非?” 傅尃 《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銷兵鋤強風所被,直使生靈終古,形如槁木心如灰。”

(2).銷毀兵器。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舒文襄公末節》:“又上疏 * 民間私蓄火器,為言官所糾,比以 秦皇 銷兵雲。”

(3).縮減兵員。《新唐書·蕭俛傳》:“乃密詔天下鎮兵,十之,歲限一為逃、死,不補,謂之銷兵。”

干戈

乾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爭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虎皮

(1).老虎的皮。《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胥臣 蒙馬以虎皮,先犯 陳 蔡 。”《禮記·曲禮上》:“前有士師,則載虎皮。” 孔穎達 疏:“若見前有兵眾,則舉虎皮於竿首,使兵眾見以為防也。” 唐 王績 《遊仙》詩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費虎皮。”

(2).講席的代稱。語出《宋史·道學傳一·張載》:“﹝ 張載 ﹞嘗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眾。” 宋 劉克莊 《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撤我虎皮,讓君牛耳,誰道兩賢相厄哉!”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先生負山斗之望,抱天人之學,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願為假館以矜式大方。”

(3).比喻用以嚇唬別人的一種假象。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著自己,去嚇呼別人。”

(4).冠名。 唐 李白 《幽州胡馬客歌》:“ 幽州 胡馬客,緑眼虎皮冠。”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四》:“虎皮,胡冠也。”

(5).荔枝的一種。《說郛》卷七七引 宋 蔡襄 《荔枝譜》:“虎皮者,紅色絶大,繞腹有青紋正類虎斑,嘗於 福州 東山 大乘寺 見之。”

耕牧

耕種畜牧。《史記·平準書》:“ 卜式 雖躬耕牧,不以為利,有餘輒助縣官之用。”《後漢書·馬援傳》:“開導水田:勸以耕牧,郡中樂業。”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 弘式 匿奇於耕牧。”

無事

(1).沒有變故。多指沒有戰事、災異等。《禮記·王制》:“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 鄭玄 註:“事謂征伐。”《史記·平準書》:“ 漢 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邊境去矢石之憂,天下無事,百姓和樂。” 明 陳子龍 《議財用》:“若雲多事,則自古亦無無事之國也。”

(2).指無為。道家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記·蘇秦列傳》:“竊為君計者,莫若安民無事,且無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問 《李道人崧陽歸隱圖》詩:“道人本無事,何苦塵中為?”

(3).無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史記·張儀列傳》:“ 陳軫 曰:‘公何好飲?’ 犀首 曰:‘無事也。’”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宋 辛棄疾 《醜奴兒近·博山道中》詞:“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4).無須;沒有必要。《後漢書·臧洪傳》:“ 洪 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 明 劉基 《題枯木圖》詩:“白髮死枕席,無事傷其躬。” 清 納蘭性德 《夢江南》詞:“ 江 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緑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5).無端;沒有緣故。《北齊書·神武帝紀下》:“今若無事背王,規相攻討,則使身及子孫,還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楊柳歌》:“定是 懷王 作計悞,無事翻覆用 張儀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詩:“威名功業吾何有?無事飄飄犯百蠻。”

釋奠

古代在學校設定酒食以奠祭先聖先師的一種典禮。《禮記·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於學,以訊馘告。”《禮記·文王世子》:“凡學,春官釋奠於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於先聖先師。” 鄭玄 註:“釋奠者,設薦饌酌奠而已。”《北史·周紀下·太祖文帝》:“二月丁巳,帝幸路門學,行釋奠禮。” 宋 歐陽修 《大理寺丞狄公墓志銘》:“乃修 孔子 廟,作禮器,與其邑人春秋釋奠而興於學。”參見“ 舍3奠 ”。

文教

(1) 文化和教育

文教工作

文教事業

(2) ;指禮樂法度

(3) 文章教化

文教之宏敷

詩詞推薦

涿鹿行疊去歲韻原文_涿鹿行疊去歲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