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瀾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寄瀾堂原文

朗著虛堂對碧湖,一瀾甫過一瀾趨。

中間前後渾難得,四智三身例此夫。

詩詞問答

問:寄瀾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寄瀾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寄瀾堂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

參考注釋

堂對

廳堂楹柱上的對聯。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內閣三·宰相對聯》:“ 江陵公 初賜第於鄉,上御筆親勒堂對曰:‘志秉純忠,正氣垂之萬世;功昭捧日,休光播於百年。’”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稱,今成楹聯之號,中更門帖,亦云堂對。”

中間

(1) 中心

中間突破

(2) 在事物兩端之間或兩個事物之間

中間馳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傳》

坐在他們兩個中間

(3) 在裡面

生活在人民民眾中間。

前後

(1) 早於或遲於某一特定時間的一段時期

冬之望日前後。——清· 林覺民《與妻書》

春節前後

(2) 大約在特定的時間

在1969年前後

(3) 指時間上從開始到結束

全場演出前後用了兩小時

(4) 總共

她前後來過四次

(5) 某一地點的前面和後面

宅院前後都已綠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後受敵

難得

(1) 很難做到(含珍重意)

難得他這么忙還惦記著我們

(2) 少有;不經常;不易得到

這是難得的大雪

三身

(1).傳說海外有國,國人一首三身。《山海經·海外西經》:“ 三身國 在 夏後啟 北,一首而三身。”《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丈夫民 、 奇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

(2).佛教語。說法不一。通常指法身、報身和化身(或應身)。乃成佛所證之果。《金光明最勝王經·分別三身品》:“如是三身具足,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唐 權德輿 《酬靈徹上人以詩代書見寄》詩:“已取貝多翻半字,還將陽燄諭三身。”《朱子語類》卷一二五:“佛氏所謂三身:法身者, 釋迦 之本性也;報身者, 釋迦 之德業也;肉身者, 釋迦 之真身而實有之人也。”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四:“凡佛皆有三身:一曰法身,謂圓心所證;二曰報身,謂萬善所感;三曰化身,謂隨緣所現。”

詩詞推薦

寄瀾堂原文_寄瀾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