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原文
午夢初回,捲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
自對黃鸝語。
絮影苹香,春在無人處。
移舟去。
未成新句。
一硯梨花雨。
詩詞問答
問: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的作者是誰?答:周晉
問: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是什麼體裁?答:詞
周晉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午後從夢中醒來,捲起帘子將滿室春愁散去。白天時間漫長,無人做伴,甚是無聊。只能獨自對著樹上黃鸝言語。
空中柳絮飄飛,隱隱傳來蘋香,尋覓不到的春天原來在這裡啊!乘著小舟去尋訪舊友,兩人正在梨花樹下醞釀構思,一陣細雨打落梨花,落滿硯台。
注釋
硯:硯台。
詩文賞析
周晉的詞大多描寫的是清逸自然之趣。從調下詞題可以看出,此詞係為訪問一友人而作,矣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屬四川省)人,因為愛好吳興山水清遠,遂家居湖州的南門。南漪小隱是矣存叟家花園的名字,園中有碩果軒、元祐學堂、芳菲二亭、萬鶴亭、雙李亭、桴舫齋、岷峨一畝宮諸景。
“午夢初回 ,捲簾盡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氣,催人慾睡,詞人午後醉入夢鄉,醒來後,又覺室內異常清靜,空氣似乎凝滯了一般。這種環境,使人愁悶。於是詞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陽光伴隨清新的空氣湧入室內,心情為之一暢 。“捲簾盡放春愁去 ”。春愁乃無形之物 ,簾兒一卷,它竟象鳥兒一樣被放了出去。這句寫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賦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覺。“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寂寞的詞人,只有與黃鸝相對而語 ,將寂寞之情緒卻寫得趣味悠然,惱人春色日初長,在長長的白天裡,詞人沒有詩朋酒侶,極感無聊。黃鸝而可與語,真奇想也。這一是烘托出無侶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閒愁之仍在,前面所謂 “盡放春愁去 ”,其實並未放盡。詞情宛轉,妙在含蓄。
由於春愁難排 ,更由於無人與語 ,詞人遂移舟訪友 ,很自然地過渡到下闋。“絮影蘋香,春在無人處 。”詞人已離開室內,融入大自然的懷抱。暮春時節,柳絮紛飛,在陽光映照下,境界極美。在那飄著絮影、沁著蘋香的地方,自然充滿了春意。著意尋春春不見,原來春天卻在這裡。詞人一腔喜悅溢於言外。至此,那無盡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結筆寫出訪矣氏花園。“移舟去”,寫得閒婉。詞人只抓住園中一個景物——碩果軒旁的大梨樹一株;只寫一樁雅事——樹下題詩。正當他和園主人醞釀構思,可是詩句未成 ,突然下起雨來。杜甫有《丈八溝納涼》詩云:“片雲頭上黑 ,應是雨催詩。”辛棄疾有《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詞云:“詩未成時雨早催。”他們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不同。相似處是都寫以雨催詩;不同的是,杜詩辛詞均已明點此意,而周詞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特別是借寫梨花滴到墨汁之中,使得寫出的文章也帶有梨花之香 ,這一結尾給人以美的遐想。詞人雖雲“未成新句 ”,實際上新句已躍然紙上。這難道不讓人嘆贊嗎?
標籤:婉約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柳帶搖風漢水濱,平蕪兩岸爭勻。
- 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
- 惟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宋祁、歐陽修、范鎮、呂夏卿等《新唐書·列傳·卷八十二》
-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李毓秀《弟子規·親仁》
- 竹樹帶飛嵐,荇藻俱明麗。劉道著《湘江秋曉》
-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雲起,夜窗如晝。
-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王駕《社日》
-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陳亮《虞美人·東風盪颺輕雲縷》
-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原文_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