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古北口原文
自京至熱河,率稱秋有收。
其間由南北,更覺以漸優。
今朝入古北,墉櫛見果稠。
夏季聞有蝗,亟力命捕搜。
差勘及宣諭,民瘼悉心求。
因知起三河,惰吏懲示尤。
茲歷視閭閻,衣食民無愁。
方伯報納禾,順天五分酬。
蓋以府通計,截長補短籌。
復詳視清單,三縣八分侔。
徒以別縣歉,城門殃及魚。
歉者胥有恤,稔亦弗解憂。
讀洪範有言,雖老敢忘不。
詩詞問答
問:入古北口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入古北口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十六
2. 蝗蝻最為害稼乾隆三十年以前偶遇蝗災曾專差大臣前往督飭地方官盡力撲捕今歲直
參考注釋
其間
(1) 在中間
兩幢房子及夾在其間的院子
頹然其間者。——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北與寇往來其間。——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袍敝衣處其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時出於其間焉。——蔡元培《圖畫》
(2) 指某一段時間
參加這項工作已有半年了,這其間,他學到不少新的知識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古北
見“ 古北口 ”。
夏季
(1) 見“夏天”
(2) 埃及古歷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個月,其他兩季為冬季和洪水季
宣諭
宣布命令;曉諭。《北齊書·循吏傳·張華原》:“﹝ 張華原 ﹞深為 高祖 所親待, 高祖 每號令三軍,常令宣諭意旨。”《隋書·長孫平傳》:“其後 突厥 達頭可汗 與 都藍可汗 相攻,各遣使請援。上使 平 持節宣諭,令其和解,賜縑三百匹良馬一匹而遣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孝宗聖政》:“庚子九月,上宣諭宰執云:‘已指揮閤門,令今後常朝,宰臣免宣名,他朝會則否。’”《元典章·朝綱·不許隔越中書省奏啟》:“凡有詔令天下宣諭了呵,不許更改。”
民瘼
民眾的疾苦。語本《詩·大雅·皇矣》:“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馬瑞辰 通釋:“《漢書》、《潛夫論》及《文選》注,並引作‘求民之瘼’。”《後漢書·循吏傳序》:“廣求民瘼,觀納風謡。” 唐 孫樵 《武皇遺劍錄》:“民瘼其瘳,國用有加。” 宋 李綱 《與秦相公書》之十二:“入境之初,詢問民瘼。耆老皆雲,累年以來,既盜賊之所蹂踐,又科需之所搔擾。” 明 方孝孺 《書學齋佔畢後》:“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龔自珍 《水調歌頭·竹嶼病起賦一詞送別》詞:“帝念東南民瘼,一髮牽之頭動,親問六州鹺。”
悉心
盡心,全心
悉心以對
三河
泛指全國的江河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毛 * 《送瘟神》
懲示
警告。 晉 葛洪 《抱朴子·用刑》:“以肉刑代其死,則亦足以懲示凶人。”
閭閻
(1).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史記·平準書》:“守閭閻者食粱肉,為吏者長子孫,居官者以為姓號。” 唐 白居易 《湖亭望水》詩:“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清 薛福成 《應詔陳言疏》:“以臣所見,閭閻十室九空,而百物昂貴,小民奔走拮据,艱於生計。”
(2).泛指民間。《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論》:“ 甘茂 起 下蔡 閭閻,顯名諸侯,重彊 齊 楚 。”《梁書·處士傳·何胤》:“頃者學業淪廢,儒術將盡,閭閻搢紳,尠聞好事。”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五:“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 章炳麟 《駁建立孔教議》:“未嘗普施閭閻,貤及謡俗。”
(3).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論》:“ 李斯 以閭閻歷諸侯,入事 秦 。” 唐 劉禹錫 《同州謝上表》:“閭閻凋瘵,遠近共知。” 孫中山 《軍政府宣言》:“以衛國保種自任,戰士不愛其命,閭閻不惜其力,則革命可成。”
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種基本生活資料
無愁
(1).沒有憂慮。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二:“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宋 范成大 《晚春》詩之二:“好事憐春老,無愁耐日長。” 清 錢謙益 《讀豫章仙音譜漫題》詩之五:“舞艷歌嬌爛不收, 南朝 從此果無愁。”
(2).古樂府雜曲歌名。傳為 北齊 後主 所倡作,至 唐 天寶 年間,改名《長歡》。《北齊書·幼主紀》:“﹝ 後主 ﹞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琵琶而唱之。”《隋書·音樂志中》:“﹝ 北齊 ﹞ 後主 亦自能度曲,親執樂器,悅玩無倦,倚絃而歌。別採新聲,為《無愁曲》……樂往哀來,竟以亡國。”參見“ 無愁天子 ”。
方伯
殷 周 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 漢 以來之刺史, 唐 之採訪使、觀察使, 明 清 之布政使均稱“方伯”。《禮記·王制》:“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千里之外設方伯。”《史記·周本紀》:“ 周 室衰微,諸侯彊並弱, 齊 、 楚 、 秦 、 晉 始大,政由方伯。” 裴駰 集解引 鄭司農 曰:“長諸侯為方伯。”《漢書·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上所委任,一州表率也。職在進善退惡。” 唐 韓愈 《送許使君刺郢州序》:“ 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清 王韜 《淞濱瑣話·金玉蟾》:“薦章交上,升任 黔 中廉訪使,旋升方伯,改授 雲南 巡撫。”
順天
遵循天道;順從天的意旨。《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孔穎達 疏:“順奉天德。”《管子·形勢》:“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 三國 魏 阮籍 《通易論》:“季葉既衰,非謀之獲,應運順天,不妄其作。” 茅盾 《子夜》八:“他就覺得凡百無非天意,他亦只好順天行事了。”
五分
猶言五成,一半。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六:“ 芳華樓 ,前後植梅極多……至開及五分,府坐領監司來燕。”《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 王元椿 ﹞心裡想道:‘這男女!不會得弓馬的……’只有五分防備,把馬慢慢的放過來。”
通計
總計
通計一舟。——明· 魏學洢《核舟記》
截長補短
(1).截取有餘,以補不足。《金史·白撒傳》:“又召在京軍官於 上清宮 ,平日防城得功者如內族 按出虎 、 大和兒 、 劉伯綱 等皆隨召而出,截長補短假借而用,得百餘人。”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一章:“以四洲海陸截長補短計之, 亞細亞 東西可七千英里,南北可五千三百英里。”
(2).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明 胡應麟 《詩藪·近體上》:“然 李 近體足自名家, 杜 諸絶殊寡入彀。截長補短,蓋亦相當。”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分土》:“昔雲,截長補短,猶可以為善國。” 清 錢謙益 《注杜詩略例》:“余於三家( 趙次公 、 蔡夢弼 、 黃鶴 )截長補短,略存什一而已。”
詳視
詳細察看。《南齊書·陸澄傳》:“以 竟陵王 子良 得古器……以問 澄 , 澄 曰:‘北名服匿,單于以與 蘇武 。’ 子良 後詳視器底,有字,髣髴可識,如 澄 所言。”
清單
記載有關項目的明細單
八分
漢字的一種字型,跟“隸書”相近。這種字型,一般認為左右分背,勢有波磔,故稱“八分”
封面上印著兩個八分體的字《鐵流》。——《魯迅回憶錄》一集《一面》
別縣
由某縣劃分出來的縣。《左傳·昭公三年》:“自 郤稱 以別,三傳矣。 晉 之別縣不唯 州 。” 楊伯峻 註:“ 晉 將一縣區分為二,不僅 州邑 。”
城門
城牆上的門洞,設有可關閉的門,供人出入或用作防禦
殃及
(1).連累。 元 劉致 《新水令·代馬訴冤》套曲:“再不敢鞭駿騎向街頭鬧起,則索扭蠻腰將足下殃及,為此輩無知,將我連累。” 元 關漢卿 《梧葉兒·別情》曲:“春將去,人未還,這其間,殃及殺愁眉淚眼。”
(2).請求。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四折:“休,休,教他不要則休,咎沒是則管殃及他則末?”
解憂
(1).解除憂愁。 三國 魏 曹操 《短歌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宋 陸游 《上殿札子》:“陛下雖居萬乘之貴,孰與解憂哉?” 明 劉基 《題陳太初畫扇》詩:“炎天玉爍水銀流,琴上薰風可解憂。”
(2).長踦的別名。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昆蟲·蠨蛸》:“《採蘭雜誌》:長踦,一名青鳥,一名解憂。”參見“ 長踦 ”。
洪範
* ;楷模。《漢書·王莽傳上》:“陛下奉天洪範,心合寶龜,膺受元命,豫知成敗。”《晉書·皇甫謐傳》:“子其鑒先哲之洪範,副聖朝之虛心。” 清 王韜 《瓮牖餘談·英人倍根》:“其人固碌碌無足取也,然其所著之書,則後二百五年之洪範也。”
有言
(1).有名言,有善言。《論語·憲問》:“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楊伯峻 註:“有言,意為有善言。”
(2).泛指有話。如:有言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