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之官四川原文
暫輟分曹秩,初懸刺史章。
承恩辭建禮,銜命出昭光。
峽束瞿塘險,山盤劍閣長。
蒲鞭隨騎後,卉服拜車傍。
已見風聲被,行聞德化彰。
大廷重考最,計日簉鵷行。
詩詞問答
問:送人之官四川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送人之官四川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人之官四川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陽韻
參考注釋
分曹
(1).分對。猶兩兩。《楚辭·招魂》:“分曹並進,遒相迫些。” 王逸 註:“曹,偶。言分曹列偶,並進技巧。” 唐 李商隱 《無題》詩:“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一曰布庫,相撲為戲也。徒手搏擊,分曹角力,伺隙蹈瑕,不專恃匹夫之勇。”
(2).分班;分批。《史記·平準書》:“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監分曹往。” 司馬貞 索隱引 如淳 云:“曹,輩也。謂分曹輩而出為使也。”《漢書·劉向傳》:“分曹為黨,往往羣朋。” 唐 劉禹錫 《山南西道新修驛路記》:“兩將受命,分曹星馳。”
(3).猶今之分部門,分科。《後漢書·百官志二》:“ 成帝 初置尚書四人,分為四曹。” 唐 沉佺期 《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並命登仙閣,分曹直禮闈。” 明 何景明 《寄馬君卿進士》詩:“通籍 金門 里,分曹畫省東。”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跋》:“其分曹治事,任久而責專。”
(4).猶分司。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時 崇 二子分曹 洛 邑,會 知古 至,恃其蒙恩,頗致請託。”參見“ 分司 ”。
刺史
古代官名,自漢設立本為監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後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
承恩
(1).蒙受恩澤。 唐 岑參 《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前日承恩 * 殿 ,歸來見者誰不羨。” 劉成禺 《洪憲紀事詩》之一七四:“君王碧洗頒冠玉,養子承恩四子婚。”
(2). 漢 台館名。《漢書·霍光傳》:“築神道,北臨 昭靈 ,南出 承恩 。”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云:“ 昭靈 、 承恩 、皆館名也。”
建禮
(1). 漢 宮門名,為尚書郎值勤之處。《文選·沉約<和謝宣城>詩》:“晨趨朝 建禮 ,晚沐臥郊園。” 李善 注引《漢書典職》:“尚書郎晝夜更直於 建禮門 內。”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始含香於 建禮 ,仍矯翼於 崇賢 。”
(2).借指尚書郎。 南朝 梁武帝 《贈謚孔休源詔》:“﹝ 孔休源 ﹞風業貞正,雅量沖邈,升榮建禮,譽重搢紳。”
銜命
(1).遵奉命令。《管子·形勢》:“銜命者君之尊也,受辭者君之運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豬飼彥博 曰:“銜,奉而守之也。言民奉命令則君尊。”
(2).接受使命。《後漢書·鄧寇傳》:“使君建節銜命,以臨四方。” 宋 蘇軾 《送北朝生辰等使副相逢傳宣撫問口宣制》:“卿等銜命出使,徂冬涉春。” 梁斌 《紅旗譜》五三:“你們有這個意思,我可以銜命奔走。”
昭光
使光大;發揚。 漢 揚雄 《羽獵賦》:“揖讓於前,昭光振耀,蠁曶如神。”《漢書·賈山傳》:“今陛下念思祖考,術追厥功,圖所以昭光洪業休德。”
瞿塘
見“ 瞿唐峽 ”。
閣長
古代朝中的近侍次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爭解元》:“先是 封川 李相 遷閣長,會有名郎出牧 九江郡 者,執辭之際,屢以文柄迎賀於公。” 宋 王讜 《唐語林·企羨》:“ 鹹通 十三年, 盧莊 為閣長,都尉欲以知禮部, 莊 七月卒。”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三:“今人呼中官之次者曰閣長。” 宋 洪邁 《容齋隨筆·寄資官》:“內侍之職,至於幹辦後苑,則為出常調,流輩稱之曰苑使。又進而幹辦龍圖諸閣,曰閣長。”
蒲鞭
以蒲草為鞭。常用以表示刑罰寬仁。《後漢書·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示辱而已,終不加苦。” 唐 李白 《贈清漳明府侄聿》詩:“蒲鞭掛簷枝,示恥無撲抶。” 宋 蘇軾 《次韻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闕》:“顧我迂愚分竹使,與君談笑用蒲鞭。”
卉服
(1).用絺葛做的衣服。《書·禹貢》:“島夷卉服。” 孔 傳:“南海島夷,草服葛越。” 孔穎達 疏:“舍人曰:‘凡百草一名卉’,知卉服是草服,葛越也。葛越,南方布名,用葛為之。”《漢書·地理志上》:“島夷卉服。” 顏師古 註:“卉服,絺葛之屬。” 唐 吳筠 《高士詠·孫公和》:“ 孫登 好淳古,卉服從穴居。” 明 宋濂 《白牛生傳》:“錦衣與卉服雖異,暖則一。”
(2).借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或島居之人。《魏書·匈奴等傳序》:“辮髮之渠,非逃則附;卉服之長,琛賮繼入。” 唐 王維 《送從弟蕃游淮南》詩:“席帆聊問罪,卉服盡成擒。”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三·林舍人使琉球詩》:“ 徐福 當年採藥餘,傳聞島上子孫居。每逢卉服蘭闍問,欲求 嬴秦 未火書。”
風聲
傳出來的訊息
風聲很緊
走漏風聲
德化
舊指以道德感化人
大廷
見“ 大庭 ”。
考最
政績考列上等。《舊唐書·職官志二》:“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月終則進課於內,歲終則考最於外。”按,古 * 核政績軍功,上等曰“最”,下等曰“殿”。 唐 制,凡考課有二十七最。 明 李東陽 《長沙府推官致仕王公墓銘》:“ 璽 既考最,封及其母。”
計日
(1).計算日數。《佛說長阿含經》卷十一:“爾時善宿聞佛語已,屈指計日,至七日已。” 宋 陸游 《溪行》詩:“逢人問墟市,計日買薪蔬。”
(2).形容短暫,為時不遠。 唐 岑參 《送羽林長孫將軍赴歙州》詩:“剖竹向江濆,能名計日聞;隼旗新刺史,虎劍舊將軍。” 宋 程洵 《伯羽許見過雨不果》詩:“鄉閭駕言歸,計日抵舊廬。” 明 陳所聞 《一枝花·贈陳延之》套曲:“怎如你,豹成文,計日也囊脫穎,眼見得鳳生雛。”
鵷行
指朝官的行列。《梁書·張緬傳》:“殿中郎缺。 高祖 謂 徐勉 曰:‘此曹舊用文學,且居鵷行之首,宜詳擇其人。’”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鳳闕分班立,鵷行竦劍趨。” 清 唐孫華 《壽陸次公別駕》詩之二:“朝衫久卸別鵷行,陸展猶然髩未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