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賞申氏園海棠原文
誰裁錦段碎文章,憑藉春工便吐芳。
自是多花宜少葉,肯教仙格有凡香。
妝容試酒偏增麗,舞興迎春擬作狂。
使幕縣庭雖甲乙,更饒鄰圃借餘光。
詩詞問答
問:和賞申氏園海棠的作者是誰?答:呂陶
問:和賞申氏園海棠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賞申氏園海棠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呂陶的名句有哪些?答:呂陶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2. 自註:蜀人以花多葉少為海棠,花葉相間而開者非也。
參考注釋
裁錦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有美錦,不使人學製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製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後以“裁錦”比喻為官治邑。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陛下《渭陽》興念,寵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錦萬里,敬奉明敕,不敢失墮。”參見“ 製錦 ”。
文章
(1) 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憑藉
依恃;用…的手段
憑藉我現在職務所賦與我的權威
春工
春季造化萬物之工。 唐 張碧 《遊春引》詩之三:“萬匯俱含造化恩,見我春工無私理。” 宋 柳永 《剔銀燈》詞:“何事春工用意,繡畫出,萬紅千翠。” 元 姚燧 《新水令·冬怨》套曲:“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紗窗暗香時送。” 明 楊慎 《雁來紅賦》:“茲微生兮秋穎,乃借榮於春工。”
自是
(1) 自然是
眾人見他如此無禮,自是憤憤不平
(2) 自以為是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從此
多花
方言。許多。《海上花列傳》第十四回:“ 朴齋 尋思半晌,復嘆口氣道:‘耐生意倒有哉,我用脫仔多花洋錢,一點點勿曾做倽!’”《海上花列傳》第四四回:“ 黃二姐 道:‘ 羅老爺 説得勿差,我也勿是定歸要俚三千。 翠鳳 自家先説個多花猛捫閒話,我阿好説倽?’”
仙格
(1).道家謂仙人的品級。《雲笈七籤》卷九三:“ 伯夷 叔齊 曾參 ……如此之流,鹹入仙格。”
(2).借喻清雅高潔的人品。 唐 高彥休 《唐闕史·杜舍人牧湖州》:“ 杜舍人 再捷之後,時譽益清,物議人情,待以仙格。”
試酒
品嘗新釀成的酒。 宋 周邦彥 《六醜·薔薇謝後作》詞:“正單衣試酒,恨客里、光陰虛擲。”
迎春
(1).古代祭禮之一。古人以春配應五方之東、五色之青,故於立春日,天子率百官出東郊祭 青帝 ,迎接春季到來。《禮記·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 鄭玄 註:“迎春,祭 倉帝 靈 威仰 於東郊之兆也。”《後漢書·祭祀志中》:“立春之日,迎春於東郊,祭 青帝 句芒 。車騎服飾皆青。” 唐 韋縝 《讀春令賦》:“辨色而金貂列位,迎春而玉輅迴輪。”
(2).後世地方官例於立春前一日,率士紳僚佐,鼓樂迎春牛、芒神於東郊,謂之“迎春”。《初刻拍案驚奇》卷七:“蓋因刺史迎春之日,有個白衣人身長丈餘,形容怪異,雜在人叢中觀看。”
(3).迎候春天。 南朝 宋 何承天 《芳樹篇》:“翠穎陵冬秀,紅葩迎春開。” 南朝 陳 謝燮 《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毛 * 《卜運算元·詠梅》詞:“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4).迎新年。 朱樹誠 《我愛這一行》:“元旦晚上,她們劇團要同我們廠開一個迎春聯歡晚會。”《文匯報》1991.2.7:“本報昨天在七重天賓館舉辦《文匯報》讀者迎春座談會。”
(5).花名。即迎春花。 唐 白居易 《對新家醞玩自種花》詩:“香麯親看造,芳叢手自栽;迎春報酒熟,垂老看花開。”參見“ 迎春花 ”。
(6).花名。辛夷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辛夷》。
擬作
摹仿別人風格或以別人的口吻寫的作品
使幕
指節度使的官署。幕,幕府。 唐 韓愈 《冬薦官殷侑狀》:“﹝ 殷侑 ﹞兼通三傳,傍習諸經,註疏之外,自有所得,久從使幕,亮直著名。”又 唐 韓翃 有《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送趙評事赴洪州使幕》、《送張丞歸使幕》、《送深州吳司馬歸使幕》等詩。
縣庭
見“ 縣廷 ”。
甲乙
(1).指春季。《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 孔穎達 疏:“其當孟春、仲春、季春之時,日之生養之功,謂為甲乙。”《管子·四時》:“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發五政。” 尹知章 註:“甲乙統春之三時也。”《史記·天官書》:“察日、月之行以揆歲星順逆。曰東方木,主春,日甲乙。” 唐 武則天 《唐明堂樂章·角音》:“扇條風,乘甲乙。”
(2).次第;等級。《關尹子·四符》:“有死立者,有死坐者,有死臥者,有死病者,有死藥者,等死,無甲乙之殊。”《後漢書·馬融傳》:“校隊案部,前後有屯,甲乙相伍,戊己為堅。” 李賢 註:“甲乙謂相次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恰好這回遇了官課,照例當堂繳卷之後,匯送到衙門裡,憑官用評定甲乙的。”
(3).評定優劣。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或言高下定於考試官,編排第受成而甲乙之,無預與奪。”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專愚》:“公讀書未識字,每附會知文,見制義,輒胡亂甲乙之。”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浣青 等五人﹞各呈詩請政,公欣然為甲乙之。”
(4).比並;相屬。 宋 陸游 《跋<中興間氣集>》:“議論凡鄙,與近世《宋百家詩》中小序可相甲乙。”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 帝乙 歸妹者,言人君之德與帝者相甲乙,故能正人倫也。”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筆墨研冠天下》:“ 韓偉升 所製,久藏膠力皆不乏精采,與新製敵,可與 李氏 父子甲乙者。”
(5).猶言數一數二。 唐 韓愈 《苗氏墓志銘》:“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盧府君 ,諱 貽 ,有文章德行,其族世所謂甲乙者。”
(6).引申為稱譽,讚揚。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君見弟益自力,鄉論多甲乙。”
(7).謂一一列舉。《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事事甚多,不復甲乙。”
(8).甲科、乙科的並稱。 唐 蕭穎士 《江有歸舟》詩序:“今茲春連茹甲乙,淑問休闡,為時之冠。” 清 方苞 《祭張母吳夫人文》:“嗚呼!世俗之人,願望子舉甲乙,歷科第,而死不恨者眾矣。” 清 魏源 《<明代食兵二政錄>敘》:“無論甲乙一第,未有終身不沾一祿者。”
(9).甲帳、乙帳的並稱。 漢 張衡 《西京賦》:“大駕幸乎 平樂 ,張甲乙而襲翠被。” 唐 長孫佐輔 《古宮怨》詩:“草染文章衣下履,花黏甲乙床前帳。”詳“ 甲乙帳 ”。
(10).指初更、二更。 明 唐寅 《唐長民壙志》:“讀書夜必踰甲乙,其興亦未嘗至漏盡也。”
(11).代詞。猶某某。《宋書·禮志二》:“某曹關太常甲乙啟辭。押。”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和賞申氏園海棠原文_和賞申氏園海棠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