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換竹

作者:李正民 朝代:宋代

再和換竹原文

此君風度不可無,禪老方翻貝葉書。

試遣酪奴相問訊,為邀青士看扶疏。

芳香雅稱松江水,蒼翠還宜長者居。

明月清風隨處是,去來有分意何如。

詩詞問答

問:再和換竹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再和換竹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再和換竹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魚韻

參考注釋

此君

《晉書·王徽之傳》:“﹝ 徽之 ﹞嘗寄居空宅中,便令種竹。或問其故, 徽之 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後因作竹的代稱。 唐 岑參 《范公叢竹歌》:“此君託根幸得地,種來幾時聞已大。” 唐 白居易 《東樓竹》詩:“樓上夜不歸,此君留我宿。” 宋 蘇軾 《於潛僧綠筠軒》詩:“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 揚州 鶴?” 宋 姜夔 《念奴嬌·謝人惠竹榻》詞:“梅風吹溽,此君直恁清苦。”

風度

美好的舉止、姿態或氣度

有風度的人

風度大方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貝葉書

指佛經。 唐 柳宗元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詩:“閒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元 胡助 《愛松軒》詩:“袈裟坐其下,自讀貝葉書。” 清 全祖望 《大佛牙曲》:“緬維萬幾暇,有時不廢貝葉書。”

酪奴

茶的別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覺寺》:“羊比 齊 魯 大邦,魚比 邾 莒 小國。惟茗不中,與酩作奴…… 彭城王 重謂曰:‘卿明日顧我,為卿設 邾 莒 之食,亦有酪奴。’因此復號茗飲為酪奴。” 金 劉勛 《不寐》詩:“酪奴作祟攪秋眠,追咎前非四十年。” 清 顧炎武 《自大同至西口》詩之三:“年年天馬至,歲歲酪奴忙。”

相問

(1).互相贈送。《禮記·雜記下》:“相問也,既封而退。” 鄭玄 註:“相問,嘗相惠遺也。”《國語·吳語》:“王乃之壇列,鼓而行之,至於軍,斬有罪者以徇,曰:‘莫如此以環瑱通相問也。’” 韋昭 註:“問,遺也。通,行賂以亂軍。”

(2).詢問,質問。《水滸傳》第二四回:“那廝一定強不過我!且慢慢地相問他。”

青士

竹的代稱。竹色青,故稱。 唐 樊宗師 《絳守居園池記》:“有柏,蒼官青士擁列,與槐朋友。”

扶疏

亦作“ 扶疎 ”。亦作“ 扶踈 ”。1.枝葉繁茂分披貌。《呂氏春秋·任地》:“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肥而扶疏則多粃,墝而專居則多死。”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枝柯扶疎,世罕其比。” 宋 姜夔 《虞美人·詠牡丹》詞:“玉盤搖動半厓花。花樹扶疏,一半白雲遮。” 明 劉基 《梅頌》:“扶踈蕭森清以直兮,玄冰沍寒不撓其節兮。”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一:“花葉扶疏,上下錯落著,共有五叢。”

(2).迴旋貌;飄散貌。《淮南子·修務訓》:“龍夭矯,燕枝拘,援豐條,舞扶疏。” 高誘 註:“扶疏,槃跚貌。”《文選·嵇康<琴賦>》:“忽飄搖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 李善 註:“言扶疏四布也。” 元 揭傒斯 《寄題九江義門陳氏壽安堂》詩:“方瞳緑鬢紅氍毹,春酒搖盪香扶踈。”

芳香

花草等的香氣

從牛軛湖吹來的和風帶來了花園的芳香

雅稱

(1).素稱。《後漢書·韋彪傳》:“好學洽聞,雅稱儒宗。” 宋 柳永 《永遇樂》詞之二:“甘雨車行,仁風扇動,雅稱安黎庶。”

(2).美稱。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辨經》:“而今之致餼於人者,反藉以為雅稱,是以鬼事人也。”

江水

即 長江 。《淮南子·墬形訓》:“何謂六水?曰 河水 、 赤水 、 遼水 、 黑水 、 江水 、 淮水 。” 高誘 註:“ 江水 出 岷山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岷山 ,即 瀆山 也,水曰 瀆水 矣。又謂之 汶 。 阜山 在徼外, 江水 所導也。” 唐 韓愈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詩:“ 盆城 去 鄂渚 ,風便一日耳。不枉故人書,無因帆 江水 。”

蒼翠

嫩綠的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長者

(1) 年紀大、輩份高的人

傷長者之意。——《戰國策·燕策》

為長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唐· 杜甫《兵車行》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2) 指有德行的人

忠厚長者

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史記·魏公子列傳》

以君為長者。——《戰國策·魏策》

(3) 顯貴的人

明月清風

猶清風明月。比喻超塵脫俗的悠閒生活。 明 沉采 《千金記·遇仙》:“戀功名水上鷗,俏芒鞋塵內走,怎如明月清風隨地有,到頭來消受。”

隨處

到處;處處

只要有一粒種了,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松樹的風格》

去來

(1).往來,往返。《商君書·墾令》:“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則農民不飢,行不飾。”《魏書·禮志四》:“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所以皷舞群倫,曰官曰差遣曰職而已,又遷徙去來,常無虛日。”

(2).謂離去而又歸來。《史記·孝文本紀》:“與王 興居 去來,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雖始與 興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會東少司寇》詩:“鄉里卻看鬚鬢舊,行藏轉覺去來新。”

(3).離去。來,語氣助詞。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詩:“去來今何道,卑賤生所鍾。” 唐 孟郊 《古意》詩:“盪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去來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壽老》詩:“法法剎那無住,云何見在去來。”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引上》:“﹝釋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頓悟,而足以亡亂於去來。”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但有去來無現在,無窮生滅看香菸。”

有分

(1).有分器。謂諸侯分有天子藏於宗廟的寶器。《左傳·昭公十二年》:“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 杜預 註:“分,珍寳之器。” 孔穎達 疏:“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親也。分異姓以遠方之職貢,使無忘服也。是言諸侯皆得天子之分器也。”

(2).有分別,有區別。《莊子·齊物論》:“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有倫,有義,有分,有辯。’” 郭慶藩 集釋:“羣分而類別也。”

(1).有職分。《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鄭玄 註:“分,猶職也。” 陸德明 釋文:“分,扶問反。”

(2).有緣分。 唐 韓愈 《孟東野失子》詩:“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與無子,禍福未可原。” 宋 呂渭老 《浣溪紗》詞:“逐伴不知春路遠,見人時著小詞招,阿誰有分伴吹簫?”《武王伐紂平話》卷上:“我女有分與天子為皇后。” 胡韞玉 《即席贈橋口兼之》詩:“一夕 蓬萊 齊爛醉,神仙有分傲 秦皇 。”

(3).有一份。謂參與某事。 清 顧張思 《土風錄》卷九:“作事預及曰有分,否曰無分,財物亦然。”

(4).有一份。謂分享財物。如:這些東西人人有分。

何如

(1) 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詩詞推薦

再和換竹原文_再和換竹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