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十首·其一原文
昔年十四五,猛志狹八荒。
欲登昆崙巔,揮手攀扶桑。
腰縣倚天劍,身被拂雲裳。
出入在元始,顧瞻近三光。
琅玕久不寶,靈鳥方高翔。
吞聲勿復道,感慨熱衷腸。
詩詞問答
問:雜詩十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王汝玉
問:雜詩十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汝玉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汝玉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參考注釋
昔年
前幾年;從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猛志
猶壯志。《後漢書·公孫瓚傳》:“是歲, 瓚 破禽 劉虞 ,盡有 幽州 之地,猛志益盛。”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 刑天 舞乾戚,猛志故常在!”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闕投石之猛志,無飛矢之麗辭。” 明 劉基 《雜詩》之一:“縛羊駕戎輅,猛志空悠悠。”
八荒
又稱八方。最遠之處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併吞八荒之心。——漢· 賈誼《過秦論》
揮手
揮動手臂或手中拿著的東西表示信號、問候或致敬
不住地向他揮手,直到列車在遠處消失
攀扶
援引扶助。 章炳麟 《東夷詩》之六:“舊史雖茫昧,上國當攀扶。”
拂雲
觸到雲。極言其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濁漳水》:“凡諸宮殿門臺隅雉,皆加觀榭,層甍反宇,飛檐拂雲。” 唐 杜甫 《嚴鄭公宅同詠竹》:“但令無翦伐,會見拂雲長。” 明 劉基 《郁離子·九難》:“膾躍湍之魴,炙拂雲之鵲。”
出入
不符之處,差距
有出入
元始
(1).起始。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式觀元始,眇覿玄風。”《隋書·律曆志中》:“四象既陳,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創歷之厥初者歟?” 明 何景明 《冬至》詩:“聖人謹元始,君子履攸終。”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文字肇興之日,歌詠先導其流。墳典已無篇牘,里巷猶聞謡諺,此章句之元始也。”
(2).猶言始祖。《弘明集·正誣論》:“佛故 文子 之祖宗,眾聖之元始也。”
顧瞻
(1).回視;環視。《詩·檜風·匪風》:“顧瞻周道,中心怛兮。” 唐 張鷟 《遊仙窟》:“余時漸漸去遠,聲沉影滅,顧瞻不見,惻愴而去。” 明 劉基 《晚同方舟上人登師子岩作》詩:“顧瞻望四方,悵焉愁思深。”
(2).泛指看、望。 唐 裴鉶 《傳奇·崑崙奴》:“時家中有 崑崙 奴 磨勒 ,顧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報老奴。’”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阿足師》:“山嶽檀施,曾不顧瞻。”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謝》:“暗中鬼影憧憧,略不顧瞻。”
(3).瞻前顧後。謂慎重、周密地考慮。 唐 韓愈 《祭馬僕射文》:“度彼四方,孰樂可據,顧瞻衡鈞,將舉以付。” 宋 范仲淹 《上時相議釗舉書》:“然必顧瞻禮義,執守規矩,不猶愈於學非而博者乎。”
(4).眷顧,照應。 唐 韓愈 《苦寒》詩:“天王哀無辜,惠我下顧瞻。” 元 關漢卿 《蝴蝶夢》第二折:“教我兩下里難顧瞻,百般的沒是處。”
三光
古時指日、月、星
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贈我金琅玕,何以報之雙玉盤。——漢· 張衡《四愁詩》
(2) 傳說和神話中的仙樹,其實似珠;比喻珍貴、美好之物
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玕樹。——《山海經》
(3) 翠竹的美稱
剖劈青琅玕,家家蓋牆屋。——唐· 白居易詩
高翔
高飛。《戰國策·楚策四》:“﹝黃鵠﹞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 宋 曾鞏 《題張伯常漢上茅堂》詩:“故棲勿回眄,黃鵠本高翔。” 明 胡其毅 《送洪仲闇還霍丘》詩:“鴻雁且高翔,江寒暮鴉散。”
吞聲
不敢出聲,特指哭泣不敢出聲
復道
高樓間或山岩險要處架空的通道:復道行空,不霽何虹?感慨
心靈受到某種感觸而慨嘆(感慨不已)
她不免感慨地想道:“……真是事變知人心啦!”——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否則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於其遺事,斯誠後死者之羞也!——孫文《< 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衷腸
心裡的話;衷情
傾吐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