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麥原文

今年天惠均,春膏近遠同。

適以武功就,展謁駕言東。

漁陽四境間,二麥皆芃芃。

綠意含風新,生機飽露濃。

屈指十三年,此景得未逢。

餅餌或可期,倉箱詎易充。

樂歲志雲慰,憂民心曷窮。

詩詞問答

問:麥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麥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

參考注釋

今年

指現在的這一年

天惠

(1).帝王的恩惠。 三國 魏 曹植 《又贈丁儀王粲》詩:“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

(2).上天的恩惠。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二講:“和世界的民族比較,我們還是最多最大的,是我們民族所受的天惠,比較別種民族獨厚。” 郭沫若 《女神·湘纍》:“我不是上天底寵兒?我不是生下地時便特受了一種天惠?”

春膏

(1).指春雨。 唐 李鹹用 《春晴》詩:“簷滴春膏絶,憑欄晚吹生。良朋在何處?高樹忽流鶯。”

(2).紙名。參見“ 春膏紙 ”。

(3).春天肥沃的泥土。 元 任士林 《吉祥草賦》:“方其根移露本,盆壅春膏,擬紫莖之逞瑞,伉蘭蕙於亭皋。”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武功

(1) 專指在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戰功

文治武功

(2) 武工

展謁

敬詞。猶拜見,拜謁。 宋 蘇軾 《賀正啟》:“某官守所繫,展謁無階。” 清 方文 《荊溪道中偕周穎侯》詩:“到城先展謁,賢祖 孝侯 祠。” 清 曾國藩 《祭韓公祠文》:“ 國藩 履任之日,敬謹展謁。”

駕言

(1).駕,乘車;言,語助詞。語本《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後用以指代出遊,出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一:“駕言發 魏 都,南向望 吹臺 。” 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鄭澤 《贈鈍根游海上》詩:“長帆翼金風,駕言拾海月。”

(2).傳言;託言。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石經淪缺,存半毀幾;駕言永久,諒用憮焉。” 明 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 李可灼 敢以無方無製之藥,駕言金丹,夕進御而朝賓天。”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然一旦成此大釁者,良由降虜 哱拜 久懷異圖,駕言云雲。” 清 蒲松齡 《上孫給諫書》:“凡以膚受來愬者,直笑曰,我不曾目見;有駕言毀駡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聞。”

漁陽

(1).地名。 戰國 燕 置 漁陽郡 , 秦 漢 治所在 漁陽 (今 北京市 密雲縣 西南)。《史記·陳涉世家》:“ 二世 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 漁陽 ,九百人屯 大澤鄉 。”

(2).地名。 唐玄宗 天寶 元年改 薊州 為 漁陽郡 ,治所在 漁陽 (今 天津市 薊縣 )。 唐 杜甫 《後出塞》詩之四:“ 漁陽 豪俠地,擊鼓吹笙竽。”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 唐明皇 歡好霓裳讌, 楊貴妃 魂斷 漁陽 變。”

(3).即《漁陽參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鬧榭》:“《玉樹》難諧拍,《漁陽》不辨撾。”參見“ 漁陽參撾 ”。

(4).複姓。 漢 有少府 漁陽鴻 。見《通志·氏族三》。

四境

四周的邊境;國境

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宋· 蘇洵《六國論》

二麥

大麥、小麥。《宋書·武帝紀》:“今二麥未晚,甘澤頻降,可下東境郡,勤課墾殖。”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三:“二麥俱秋斗百錢,田家喚作小豐年。” 清 鈕琇 《觚賸·廣東月令》:“﹝正月,﹞二麥黃。”

含風

帶著風;被風吹拂著。 南朝 宋 謝惠連 《秋懷詩》:“蕭瑟含風蟬,寥唳度雲雁。” 南朝 梁 虞羲 《見江邊竹詩》:“含風自颯颯,負雪亦猗猗。” 宋 王安石 《次韻徐仲元詠梅》之一:“額黃映日明 飛燕 ,肌粉含風冷 太真 。” 宋 蘇軾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詩:“含風偃蹇得真態,刻畫始信天有工。”

生機

(1) 生存的機會

一線生機

(2) 生命的活力

春天來了,田野里充滿了生機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青青翠竹!——《井岡翠竹》

屈指

彎著指頭計數

屈指一算,離家已經十五年了

餅餌

餅類食品的總稱。語本《急就篇》卷十:“餅餌麥飯甘豆羹。” 顏師古 註:“溲麪而蒸熟之則為餅,餅之言並也,相合併也;溲米而蒸之則為餌,餌之言而也,相黏而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名實》:“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齎梨棗餅餌,人人贈別。”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朝晡頒餅餌,寒暑賜衣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婦﹞陰市砒製餅餌,待其夫婦。”

倉箱

《詩·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鄭玄 箋:“ 成王 見禾穀之稅,委積之多,於是求千倉以處之,萬車以載之。是言年豐收入踰前也。” 朱熹 集傳:“箱,車箱也。”後因以“倉箱”喻豐收。 唐 權德輿 《中書門下賀兩表》:“籉笠就緒,倉箱可期。” 明 徐渭 《賀兵侍江公擢戶書啟》:“邊儲告匱,久無望於倉箱。”

樂歲

(1) 豐年

樂歲終身飽。——《孟子·梁惠王上》

(2) 又

樂歲終身苦。

憂民

謂關心人民疾苦。 明 李贄 《與焦若侯書》:“但 半山 過於自信,反以憂民愛國之實心,翻成毒民誤國之大害。” 羅惇曧 《文學源流》:“ 孟子 言仁心、仁政、仁術,皆發揮仁字。至於保民、養民、憂民,皆從不忍人之心發出。”

詩詞推薦

  • 翠匝亭六絕句·其一

    乾隆清代〕偨池列林扉,抇淴鳴石激。是宜引思紛,而益令神寂。
  • 太淑人管氏輓詞

    樓鑰宋代〕彤史久不作,誰能有婦功。寧知貴家子,乃有昔人風。鈿軸恩何渥,芝庭澤不窮。死生無可憾,況已悟真空。
  • 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

    辛棄疾宋代〕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登塔

    強至宋代〕身世如追汗漫遊,丹梯一步擬三休。漢唐前後漫陳跡,城郭是非勞寸眸。寒日微明飛鳥背,孤煙漸起暮山頭。姓名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沈園

    陸游宋代〕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練川雜詩四首·其四

    張仲深元代〕江深風物異,歸計每逡巡。有酒愁難破,吟詩興自神。枯萑晴似雪,獨鶴夜如人。遁世當無悶,行藏一任真。
  • 青玉案(書七里橋店)

    廖行之宋代〕片帆穩送扁舟去。又還踏、江湖路。回首京城舊遊處。斷魂南浦,滿懷裝恨,別後憑誰訴。長歌擊劍論心素。有志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嵩頂六月芍藥初發

    李廌宋代〕誰言天地一無私,底事陽和到頂遲。暑氣已交五六月,雲中初見兩三枝。可憐下土炎蒸日,卻是青霄爛漫時,第有
  • 有懷成父

    趙蕃宋代〕雪裡同登我有詩,可憐同去阻同歸。扶疏夏木渾如許,還想吾廬晝掩扉。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東湖詩十首

    黎廷瑞宋代〕梅徑苔花長菉衣,仙翁跨鶴不曾歸。五陵年少無聊賴,幾陣風鈴放鴿飛。
  • 三月十八日雪中作

    溫庭筠唐代〕芍藥薔薇語早梅,不知誰是艷陽才。今朝領得春風意,不復饒君雪裡開。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參千里江山歌

    乾隆清代〕展卷古香霏坐席,懸知丹青定神跡。摩挲東絹辨氏代,宣和御物光而澤。歷歷江山領神韻,撫掌喜果遇莫𨒫。漫稱
  • 前漢門再吟

    周曇唐代〕重賦嚴刑作禍胎,豈知由此亂離媒。家傳揖讓亦難濟,況是身從傾篡來。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內閣蔡公歸闕

    張方平宋代〕豐宮周舊宅,梁國漢東關。尹正司留鑰,賢公出近班。教條推愛利,滋蔓悉除刪。狹野耕桑急,終年獄市閒。燕申
  • 杜無逸留別次韻三首

    傅察宋代〕汪汪萬頃浸清波,千里旁漸惠澤多。化比宋均方渡虎,瑞同黃霸自生禾。盤根治劇觀遊刃,破膽投奸去宿疴。已有
  • 閒居

    釋文珦宋代〕蕭然謝塵境,日夕心悠哉。廚空無鼠雀,徑僻多莓苔。 * 足自蔽,柴門詎曾開。坐聽風葉鳴,疑有幽人來。
  • 頌古

    釋道顏宋代〕楊岐老人瑣口訣,萬里長城一條鐵。斫牌禪客如到來,不動金槌腦門裂。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慶紹上人

    張元乾宋代〕上人久住湖外游,辛亥春陷孔彥舟。長沙城中就驅掠,七十七日遭拘留。眼看 * 等螻蟻,劍血洗盡湘川流。張帆
  • 守閘書事時已退居五首

    曹勛宋代〕十年壯節下清都,鷁首常辭負弩驅。一棹西來黃篾舫,閘胥指點右樵漁。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
  • 離潁

    陳師道宋代〕河市千人聚,寒江百丈牽。吾生能幾日,此地費三年。叢竹防供爨,池魚已割鮮。拙勤終不補,他日愧無傳。
麥原文_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