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篇·其六·緇門十首

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百歲篇·其六·緇門十首原文

六十人間置法船。

廣開慈諭示因緣。

三車已立門前路,念念無常勸福田。

詩詞問答

問:百歲篇·其六·緇門十首的作者是誰?答:敦煌曲子
問:百歲篇·其六·緇門十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注釋

1.  押先韻 出處:敦煌歌辭總編卷五

參考注釋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法船

(1).佛教語。喻佛法。謂佛法如船,可以拯救沉溺的眾生渡過生死苦海,到達“彼岸”。《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帝修浄戒,軌道不及,無上法船,濟諸沉溺。” 唐 李紳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住覺超真境,依游渡法船。”

(2).舊時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晚上為超度亡靈而焚燒的紙船。《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晚,做的極精緻的蓮花燈,點起來浮在水面上。又有極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獄赦罪之説,超度這些孤魂升天。”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法船》:“中元日各寺院製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長至數丈者。” 林海音 《城南舊南·蘭姨娘》:“我想到去年七月半在 北海 看燒法船的時候,在人群里跟媽撒開了手,還急得大哭呢。”參閱《盂蘭盆經》。

諭示

即諭令,上級對下級的指令

因緣

(1) 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和輔助促成其結果的條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水滸傳》

(2) 緣分

他倆真有因緣

三車

(1).佛教語。喻三乘。謂以羊車喻聲聞乘(小乘),以鹿車喻緣覺乘(中乘),以牛車喻菩薩乘(大乘)。見《法華經·譬喻品》。 南朝 宋 謝靈運 《緣覺聲聞合贊》:“誘以涅槃,救爾生老。肇元三車,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號號 僧伽 ,有時與我論三車。” 王琦 註:“三車,謂羊車、鹿車、牛車也……當是以三獸之力有大小,三車之所載有多寡,喻三乘諸賢聖道力之深淺耳。” 明 唐順之 《山行即事》詩:“相期 白社 里,共聽演三車。” 清 錢謙益 《仙壇唱和詩》之二:“《妙華》已悟三車法,台教今為繼別宗。”參見“ 三乘 ”。

(2). 唐 窺基 博通釋典,嘗至 太原 傳法,以三車自隨,前車載釋典,中車自乘,後車載妓仆食饌。路遇一老父點化,頓悔前非,只身前往。後成為法相宗大師。見 宋 贊寧 《唐京兆大慈恩寺窺基傳》。詩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贈》詩:“雙樹容聽法,三車肯載書。” 錢謙益 箋:“此詩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雙樹聽法,亦應許我如 慈恩 三車自隨,但我只辦用以載書耳。”

前路

(1) 前面的道路

(2) 比喻以往的歲月或未來的歲月

茫茫前路

念念

(1).一個心念接一個心念;每一個心念。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若有天眼,鑒其念念隨滅,生生不斷,豈可不怖畏邪!”《西遊記》第二七回:“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2).引申為一心一意。 吳樾 《< * 時代>自序》:“予於是念念欲殺盡此輩。”

(3).佛教語。謂極短的時間,猶言剎那。《百喻經·病人食雉肉喻》:“一切諸法念念生滅,何有一識常恆不變。”《維摩經·方便品》:“是身如電,念念不住。” 宋 蘇軾 《龜山辯才師》詩:“此身念念浮雲改,寄語長 淮 今好在。”

(4).讀一讀。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二四章:“ 老楊 謙虛說:‘我念念可以,講解可不行呵。’”

無常

(1) 佛語。生滅變化不定

法令亡常。(亡通“無”。)——《漢書·李廣蘇建傳》

反覆無常

(2) 迷信的人指人將死時勾魂的鬼

(3) 婉辭,指人死

一旦無常

福田

佛教語。佛教以為供養布施,行善修德,能受福報,猶如播種田畝,有秋收之利,故稱。 晉 道恆 《釋駁論》:“是以知三尊為眾生福田供養,自修己之功德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誠願大王福田為意,於諸 印度 建立伽藍,既旌聖跡,又擅高名,福資先王,恩及後嗣。”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婢》:“便是我,也千不合萬不合前生不曾種得福田,把我這裡做丫頭,苦如何説得?”

詩詞推薦

百歲篇·其六·緇門十首原文_百歲篇·其六·緇門十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