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打鈴的浣熊
諾斯先生住在加拿大一處寧靜的山谷里,這裡經常充滿惹人注意的動物的顫叫聲,這種顫叫很富有音樂性,引得諾斯先生一次又一次前去察訪。
終於,他弄清這是一群浣熊在捕捉小龍蝦時跟另一群浣熊相互嚇唬的叫聲。它們之間沒有真正的毆打。這種顫叫聲與其說是互相威脅,還不如說各自為自己的捕獲物而自鳴得意。
諾斯先生聽出其中一隻母浣熊叫得最好聽,它的身上有許多色澤柔和的白毛,因此,諾斯先生就把它叫做“月光”。
誰都知道,浣熊是一種能運用多種聲音表達意願的野生動物。它們能發出各種微妙的顫音,以及似歌唱又似含有警告意味的其它音調。
諾斯先生決定靜心觀察浣熊在音樂上到底有多大能耐。
一個夏季的黃昏,母浣熊月光和另外幾隻浣熊來到諾斯家。它們先是坐在窗外的桌子上觀察諾斯先生在室內幹些什麼。不一會兒,電視裡的音樂就把它們迷住了。應該說,浣熊是天生的色盲,它們對圖像不怎么感興趣,但在哺乳動物中它們的聽覺最敏銳,而且尤其喜歡抒情音樂。諾斯先生髮現,母浣熊特別醉心於貝多芬的樂曲,每當播放貝多芬第九樂章時,它總是站立起來,眼睛裡閃光,豎起耳朵仔細聆聽。有次下雨,收音機里播放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樂,母浣熊月光推開他家的紗門,走進來坐在喇叭前一動不動。當莊嚴的樂曲澎湃起伏著進入尾聲時,這位動物音樂愛好者才從容地推開紗門,輕鬆地回到樹林裡去。
浣熊是有一些缺點的,比如,它們從未學會自己建巢,如找不到有洞穴的樹,它們就住在小地窖、土撥鼠洞、破船艙甚至被拋棄的老鷹窩裡來養育子女。
有好長一段時間,諾斯先生沒見到母浣熊月光露面了。他一打開收音機,就自然而然地想起這位動物音樂愛好者。它到哪兒去了呢?諾斯先生心煩起來,連音樂也沒心思聽下去了。
他在樹林裡四處尋找,終於發現母浣熊穴居在附近的一個樹洞裡。細細算來,它已有兩個星期沒露面了。諾斯先生用手杖敲敲這棵樹的根部,母浣熊月光馬上從洞中探出身來,皺著眉頭察看是誰擾亂了它的安寧。諾斯先生第二次去時,帶了一支口琴,當他吹起莫扎特的小夜曲時,母浣熊月光開心地探出頭來,跟著樂曲的旋律搖頭晃腦。諾斯先生扔過去一點食物,它竟看也不看。諾斯先生只好繼續吹起口琴來。
六十三天后,母浣熊月光生了兩隻小浣熊。當諾斯先生起勁地吹口琴時,母浣熊甚至高興得把它的小寶貝們抱出來給他看。小浣熊只有一百多克重,它們吃吃睡睡,蜷縮在一起取暖。三個星期後,它們的眼睛才睜開。
大暴雨過後,許多蚯蚓鑽進地面。母浣熊月光帶領它的孩子爬到有苔蘚的溝壑里去,爪子在覆蓋著樹葉的鬆土上亂掘亂挖。小浣熊見到這種有趣的事,立即也四肢亂劃,扒起土來。母浣熊一抓到大蚯蚓,小浣熊就撲過來大嚼大咽。這時,母浣熊月光很想自己亨用蚯蚓,但兩隻小浣熊正在斷奶,只有讓它們吃飽,它們才會漸漸忘記奶頭。諾斯先生挖到好幾條大蚯蚓,扔給母浣熊,但馬上被它送到小浣熊嘴裡。那隻小一點的浣熊爭不過另一隻個兒大的,常常躺在苔蘚上吮自己的爪子,唱歌似的嗚嗚叫,母浣熊月光就特地捉住蚯蚓,送到它的嘴邊。
一天黃昏,母浣熊月光帶著兩個孩子來正式訪問諾斯家了。它們上了台階,見到他,猶猶豫豫地靠攏過來,母浣熊月光的喉嚨里發出一種十分動聽的顫音,就像在獻上一首優美的歌曲。諾斯先生十分感動,馬上回到廚房,拿葡萄餵它們一家三口。以後,每天晚上,母浣熊月光都帶著孩子,從諾斯先生手中取食,但來的時間不規則。這啟發了諾斯先生,他在後面走廊上掛個銅鈴,在鈴繩的一端系了只夾子,夾塊雞肉,還灑上了濃濃的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