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任事初心,願集海內通才,與商教育; 積歲幽憂成疾,忍聽病中囈語,猶念生徒。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當時任事初心,願集海內通才,與商教育;
下聯:積歲幽憂成疾,忍聽病中囈語,猶念生徒。

對聯備註:

(清-王儀通《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當時

[right;immediately;right away;at once]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任事

[assume certain office] 擔任大事

勇於任事

初心

(1).本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五:“既不契於初心,生死永訣。”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 岑文本 之初心,止於縣令。” 郭沫若 《萬引》:“我的初心是想在創作上得些觀摩。”

(2).佛教語。指初發心愿學習佛法者。《景德傳燈錄·弘教大師》:“初心後學,近入叢林;方便門中,乞師指示。”

海內

[within the four seas;throughout the country] 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

海內之地。——《孟子·梁惠王上》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內大亂。——《資治通鑑》

通才

[universal genius;all-round person;versatile person] 指知識廣博、具有多種才能的人

教育

[educate] 教導啟發,使明白道理

說服教育

積歲

多年。《南史·到洽傳》:“ 洽 覩時方亂,深相拒絶,遂築室巖阿,幽居積歲,時人號曰居士。” 宋 蘇轍 《送表弟程之元知楚州》詩:“ 淮南 旱已久,疲民食田蔬……要須賢使君,均此積歲儲。” 元 楊維楨 《送海鹽知州賈公秩滿序》:“故獄者積歲不決者,部使者多以屬公而得其平。”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詳文贅說》:“未能取贏積歲之逋欠,而先失土著之民心,使邑境空虛,田廬荒廢。”

幽憂

過度憂勞;憂傷。《莊子·讓王》:“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成玄英 疏:“幽,深也;憂,勞也。” 唐 皮日休 《潔死》:“意汩沒以奫淪兮,永幽憂而怫鬱。” 清 侯方域 《<宋牧仲詩>序》:“即有身世通顯者,考其著作,亦多矯情曲意,務欲叩寂寞之音,繪幽憂之狀。” 朱自清 《讀<湖畔>詩集》:“從他們的作品裡得著很有力的安慰仿佛幽憂的人們看到活潑潑的小孩而得著無上的喜悅一般。”

囈語

(1).夢話。 晉 王嘉 《拾遺記·吳》:“﹝ 呂蒙 ﹞嘗在 孫策 座上酣醉,忽臥,於夢中誦《周易》一部,俄而驚起……眾座皆云:‘ 呂蒙 囈語通《周易》。’”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夜必夢故夫同枕席,睡中或妮妮囈語。” 冰心 《三年》:“柳葉中的蟬兒,從酣夢中斷續的發出幾聲短吟,膠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囈語。” 端木蕻良 《鴜鷺湖的憂鬱》:“ 瑪瑙 夢中發著囈語:‘不要打我呵!’”

(2).比喻荒謬糊塗的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賈相壽詞》:“每歲八月八日生辰,四方善頌者以數千計……一時傳誦,為之紙貴,然皆諂詞囈語也。”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三:“主觀的我在客觀的物之中,何容你囈語連篇的求解放呢!”《十月》1981年第4期:“ 汪方亮 也笑了。 鄭子云 的話,在他看來是書呆子的囈語。”

生徒

(1).學生;門徒。《後漢書·馬融傳》:“﹝ 融 ﹞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 宋 歐陽修 《舉留胡瑗管勾太學狀》:“然臣等竊見國家自置太學十數年間,生徒日盛,常至三四百人。” 金 元好問 《<十七史蒙求>序》:“教授生徒,必使知己之所知,能己之所能。” 郭沫若 《盲腸炎·一個偉大的教訓》:“我自己對於經濟的智識,原不過是一個初等國小的生徒,我的見解當然是不能作數。”

(2). 唐 代科舉取士制度之一。《新唐書·選舉志上》:“取士之科,多因 隋 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於有司而進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