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曠了二六時果然自在 催趲到三十日為之奈何

集句罔措齋10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放曠了二六時果然自在
下聯:催趲到三十日為之奈何

參考注釋

放曠

豪放曠達,不拘禮俗。 晉 潘岳 《秋興賦》:“逍遙乎山水之阿,放曠乎人間之世。”《舊唐書·柳渾傳》:“ 渾 性放曠,不甚檢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余寶岡司寇詩》:“君本放曠士,我意亦安之。”

二六時

十二時辰。舊時以地支分一晝夜為十二時辰,因用以謂一天到晚,整天整夜。 明 無名氏 《贈書記·假尼入寺》:“將來墮落知何地?因此上情願焚修二六時。” 清 吳偉業 《同孫浣心郁靜岩家純祜過福城觀華嚴會》詩:“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時中小有天。” 魯迅 《華蓋集·雜感》:“無論愛什麼……只有糾纏如毒蛇,執著如怨鬼,二六時中,沒有已時者有望。”

果然

(1) [really;as expected;as things turn out]∶確實如此,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虛傳

裡頭果然有一件粉紅色的紗衣,她就拿起來,轉身走進樹林。——《牛郎織女》

(2) [if]∶連詞,表示假設

那兒果然像你說的那么熱,我去時就連毛衣也不用帶了。

(3) [be satiated with food]∶飽足的樣子

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莊子·逍遙遊》

自在

(1) [free;unrestrained]∶自由;無拘束

自在嬌鶯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無家身自在,時得到蓮宮。——唐· 李鹹用《游寺》

(2) [comfortable;at ease]∶安閒自得,身心舒暢

他心中好不自在

(3) [freedom of wordly cares] [佛教]∶心離煩惱的系縛,通達無礙

催趲

亦作“ 催儹 ”。1.催趕,督促。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一折:“我今親身直至 絳州 ,催趲軍馬,走一遭去。”《水滸傳》第四七回:“比及殺到 獨龍岡 上,是黃昏時分, 宋江 催趲前軍打莊。”《儒林外史》第八回:“適值 江西 寧王 反亂,各路戒嚴,朝廷就把他推陞了 南贛道 ,催趲軍需。”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催徵》:“平時催儹,逢限稽查。”

(2).謂德業修養努力前進。 宋 朱熹 《答王子合書》之十七:“後來自覺如此含胡,恐誤朋友,方著力催儹功夫。”

(3). 清 代漕運,沿途地方官皆有督同催運責任,謂之趲重催空,省稱催趲。《清會典事例·戶部·漕運》:“ 康熙 元年題準, 淮 北 淮 南沿河鎮道將領等官,均有趲重催空之責。漕船入境,各按汛地,立即驅行,毋使停滯。如催趲不嚴,以致糧船停泊及縱軍登岸生事,聽所在督撫題參。”

十日

(1).古代神話傳說天本有十日, 堯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 羿 斃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韓愈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堯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萬國赤子魚頭生。女於此時若食日,雖食ba9九無饞名。”參見“ 十日並出 ”。

(2).十乾所表示的日子。《周禮·春官·馮相氏》:“ 馮相氏 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左傳·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預 註:“甲至癸。”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國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數窮六十,其將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時,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為歷。”

奈何

(1) [how]∶怎么辦

無可奈何

(2) [how]∶如何

奈何不禮

不予我城奈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為之奈何。——《史記·項羽本紀》

(3) 又

且為之奈何。

奈何取之盡錙銖。(錙銖(zīzhū ),古代重量單位,一銖等於二十四分之一兩,六銖為一錙,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宮賦》

奈何飲於酒肆。——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4) [do sth.to a person]∶懲治;對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