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挺奇才,戡東南,定西北,數中興兩朝開濟,廿載馳驅,盡瘁鞠躬,國史比武鄉事業; 鐘山留遺愛,兄名相,弟名臣,溯先後百戰經營,八州都督,馨香祭祀,祠堂接文正儀型。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衡岳挺奇才,戡東南,定西北,數中興兩朝開濟,廿載馳驅,盡瘁鞠躬,國史比武鄉事業;
下聯:鐘山留遺愛,兄名相,弟名臣,溯先後百戰經營,八州都督,馨香祭祀,祠堂接文正儀型。

對聯備註:

(清-劉光才《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奇才

[great talent] 傑出的才能

東南

[southeast]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西北

[northwest]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數中

其中;內中。《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數中一個後生,年紀二十五歲,姓 崔 名 寧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只見五六個人似公人打扮,腰裡掛著牌兒。數中一個看了 許宣 ,對眾人道:‘此人身上穿的,手中拿的,好似那話兒?’”

兩朝

(1).指前後兩個君主統治的兩代王朝。《南齊書·王儉傳》:“臣逢其時,而叨其位,常總端右,亟管銓衡。事涉兩朝,歲綿一紀。” 唐 杜甫 《蜀相》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舊唐書·韓弘傳》:“及 齊 、 蔡 賊平,勢屈入覲,兩朝寵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終,人臣之幸也。”

(2).指兩個國家。《宋史·宇文昌齡傳》:“送 遼 使至 雄州 ,當宴,從者不待揖而坐, 昌齡 誚其使曰:‘兩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後坐,此禮渠可闕邪?’”

開濟

(1).形容情操志向開通美好。《三國志·魏志·和洽傳》:“﹝ 和逌 ﹞才爽開濟,官至廷尉、吏部尚書。”《梁書·張惠紹傳》:“ 張惠紹 志略開濟,乾用貞果。” 宋 蘇軾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尚書左丞王存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之一:“以卿忠義開濟,何施不宜。”

(2).開創並匡濟。 唐 杜甫 《蜀相》詩:“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唐 羅隱 《上鄂州韋尚書》詩:“都緣未負江山興,開濟生靈校一秋。” 王闓運 《陸建瀛傳》:“ 建瀛 才識明敏,開濟時務。”

馳驅

(1) [gallop]∶飛馳

策馬馳驅

(2) [do one's utmost in sb.'s service]∶奔走效力,盡全力效勞

盡瘁

[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 盡心盡力,全身心投入

鞠躬盡瘁

鞠躬

(1) [bow]∶請安、低頭,彎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從或羞愧

(2) [salute]∶在跳方形舞時(向舞伴)行禮

國史

(1).原指當代人修纂的本朝實錄和本朝歷史,後泛指一個朝代的歷史。《後漢書·班固傳》:“既而有人上書 顯宗 ,告 固 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 固 繫 京兆 獄。”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諸侯亦各有國史。” 唐 司空圖 《商山》詩之一:“國史數行猶有志,只將談笑繼英塵。”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國史者,君民比並之史。”

(2).國之史官。《詩大序》:“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流業》:“文章之材,國史之任也。” 宋 朱淑真 《芍藥》詩:“到底只留為謔贈,更勞國史刺民風。”

比武

[demonstration of and competition in military stills] 比賽武藝

事業

(1) [cause]∶人們所從事的,具有一定目標、規模和系統的對社會發展有影響的經常活動

他的畢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參加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及其所建立的國家制度的事業。——《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2) [facilities]∶特指沒有生產收入,由國家經費開支,不進行經濟核算的文化、教育、衛生等單位

用事

(3) [individual fulfilment;personal achievement]∶個人的成就

他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鐘山

(1).山名。在 昆倉 西北。一說即 崑崙 。其地多產美玉。《呂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 鐘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訓》:“譬若 鐘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高誘 註:“ 崑崙 也。”《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至 崑崙 之 懸圃 兮,采 鐘山 之玉英。” 王逸 註:“ 鐘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絃以 園客 之絲,徽以 鐘山 之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海經·海外北經》:“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袁珂 校註:“ 鐘山 以其不見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謂‘魂乎無北,北有 寒山 , 逴龍 ( 燭龍 )艷只’之‘寒山’也。”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 燭龍 晝夜於 鐘山 ,鵬雲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 三國 吳 孫權 避祖諱,更名 蔣山 。至 宋 復名 鐘山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王荊公 退居 鐘山 ,切切以 呂吉甫 為恨。”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鐘山 後湖, 長乾 夜烏。”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名相

1.有名的宰相。 2.佛教語。耳可聞者曰名,眼可見者曰相。

名臣

有名的賢臣。《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張廷尉 方今天下名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唐 呂延濟 題註:“名臣,謂有賢才,立功業,垂名於後代者也。” 宋 梅堯臣 《謹賦》詩:“往往得遺逸,烜赫見名臣。” 清 張穆 《與陳頌南書》:“古今必無徼倖之名臣循吏也。” 魯迅 《墳·論“ta33的!”》:“身分也高了,家譜也修了,還要尋一個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先後

(1) [early or late]∶先和後;早和晚

人來的不少,但總要分個先後

(2) [one after another]∶前後相繼;陸續地;接連地

她先後去了美國、英國和德國求學

百戰

多次作戰。《吳子·料敵》:“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怠。”《晉書·索綝傳》:“大小百戰, 綝 手擒賊帥 李羌 。”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六九:“幾拋雲髻恨金墉,淚洗花顏百戰中。” 宋 王安石 《烏江亭》詩:“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迴。”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超勇親王》:“王陣擒賊首二,皆百戰渠魁,賊帥 小策零 墮騎,裸身跨白駝遁。”

經營

(1) [tend]∶籌劃經管;組織計畫

這屆運動會真是煞費經營

韓魏之經營。—— 唐· 杜牧《阿房宮賦》

畢世而經營。——清· 黃宗羲《原君》

經營商業

(2) [operate]∶規劃治理

經營天下

(3) [come and go]∶往來

經營原野

州都

州大中正的別稱。 三國 魏 曹丕 時行九品中正制,郡置中正,州置大中正,掌管地方選拔官吏事宜。 隋 時避諱,改大中正為州都,常以重臣兼任,如 煬帝 為 晉王 時,即曾任州都。 開皇 後罷九品中正制,改行科舉,州都遂廢。《晉書·劉毅傳》:“置州都者,取州里清議,鹹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宋書·恩倖傳序》:“州都郡正,以才品人。” 陳垣 《史諱舉例》卷六:“ 魏 晉 以後,諸州皆置大中正,以甄別流品。 隋 時避諱,改為州都,而去中正之名。”

馨香

(1) [fragrance]∶芳香。比喻德化遠播

(2) [smell of burning incense]∶燒香的香味

祭祀

[offer sacrifice to gods or ancesters] 置備供品對神佛或祖先行禮,表示崇敬並祈求保佑

祠堂

[ancestral temple;memorial temple] 舊時祭祀祖宗或賢人的廳堂

正儀

(1).準則,典範。《荀子·修身》:“夫師,以身為正儀,而貴自安者也。”

(2).端莊儀態。 漢 劉向 《說苑·修文》:“使耳聽雅音,目視正儀,足行正容,心諭正道。”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