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初創,於時則羹沸蜩螗,山長獨千秋,受賜先看桑梓地; 鄉校從游,有公之親戚子姓,絢歌才數載,維持彌覺水源恩。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學堂初創,於時則羹沸蜩螗,山長獨千秋,受賜先看桑梓地;
下聯:鄉校從游,有公之親戚子姓,絢歌才數載,維持彌覺水源恩。

對聯備註:

(清-《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學堂

[school] 學校的舊稱

初創

[newly established] 剛剛創立

初創時期

於時

[for the moment;then;at that time] 介賓詞組。在這個時候,當時

於時冰皮始解。——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羹沸

喻時局紛擾動亂。《舊唐書·代宗紀》:“自三盜合從,九州羹沸,軍士膏於原野,民力殫於轉輸。”

蜩螗

亦作“ 蜩螳 ”。1.蟬的別名。 漢 焦贛 《易林·謙之解》:“蜩螗歡喜,草木嘉茂。” 晉 陸雲 《寒蟬賦》:“容麗蜩螗,聲美宮商。” 五代 齊己 《移居西湖作》詩之二:“蜩螗晚噪風枝穩,翡翠閒眠宿處深。”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十二:“蜩螳千萬沸斜陽,蛙黽無邊聒夜長。”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兒輩習射作》詩之一:“無限蜩螗齊沸了,又攜兒輩踏清秋。”

(2).比喻喧鬧、紛擾不寧。 清 趙翼 《耳聾》詩:“世務紛蜩螗,聆之本何益。” 丘復 《寄曹耐公汕頭》詩:“國會初開幕,黨爭正蜩螗。” 廬隱 《海濱故人》四:“以年來國事蜩螗,固為有心人所同悲,但吾輩則志不在斯。”參見“ 蜩螗沸羹 ”。

山長

(1). 唐 、 五代 時對山居講學者的敬稱。如 唐 代刺史 孫丘 於 閬州 古 台山 置學舍,延 尹恭初 為山長; 五代 蔣維東 隱居 衡岳 ,受業者稱 蔣 為山長。事見 宋 馬永易 《實賓錄》卷十一。 宋 元 時為官立書院置山長,講學兼領院務; 明 清 時改由地方聘請。 清 末改書院為學堂,山長之制乃廢。 宋 范成大 《代兒童立春門貼詩》之三:“盛族推山長,修齡號櫟翁。” 元 吳養浩 《象山山長岳仲遠美任》詩:“雅有 岳山長 ,三年今在茲。”《文明小史》第二二回:“﹝總辦﹞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為辦軍裝的事罣誤了,制臺為他學問好,請他做個書院的山長,後來改了學堂,便充總辦之職。”

(2).隱者之稱。《宋史·雷簡夫傳》:“ 簡夫 始起隱者,出入乘牛,冠鐵冠,自號‘山長’。” 宋 陸游 《遣興》詩:“退歸自合稱山長,變化猶應侍帝晨。”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桑梓

[one’s native place]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

造福桑梓

先生同在鄉桑梓。——《儒林外史》

鄉校

古代地方學校。 周 代特指六鄉州黨的學校。《左傳·襄公三十一年》:“鄭人 游 於鄉校以論執政。” 杜預 註:“鄉校,鄉之學校…… 鄭國 謂學為校。”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更拜 恂 ( 寇恂 )為 汝南 太守。郡中無事,乃修鄉校,能為《左氏春秋》者,親與學焉。” 宋 施德操 《北窗炙輠》卷下:“ 關子開 ,頗有前輩風,嘗為鄉校直學。” 明 宋濂 《故天台朱府君霞塢阡表》:“及游鄉校,擩嚌羣經,食芳而漱腴,充然若有所得。”

從游

亦作“ 從游 ”。1.隨從出遊。《論語·顏淵》:“ 樊遲 從游於 舞雩 之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子路 喜從游,遇 長沮 、 桀溺 、 荷蓧丈人 。”

(2).與之相游處。謂交往。《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酈生 見謂之曰:‘吾聞 沛公 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願從游。’”《後漢書·爰延傳》:“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二:“余嘗登門,出近作《贈別》長短句以示公……公賞誦久之。是後,從游頗密。”

(3).隨從求學。 明 徐愛 《<傳習錄>卷上‘按語’》:“從游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千里者,故 愛 備録平時之所聞,私以示夫同志,相與考而證之,庶無負先生之教雲。”

見“ 從游 ”。

親戚

(1) [relative] 有血統或婚姻關係的人

(2) [directly-related members of one's family]∶指父母及兄弟等

去親戚而事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親戚安居。——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獨身無親戚。——清· 方苞《獄中雜記》

(3) [relatives]∶指內外親屬

親戚畔之。——《孟子·公孫丑下》

親戚之所畔。

悅親戚之情話。——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當如親戚。——唐· 李朝威《柳毅傳》

送給朋友和親戚的禮物

子姓

(1).泛指子孫、後輩。《禮記·喪大記》:“既正屍,子坐於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於東方。” 鄭玄 註:“子姓,謂眾子孫也。”《新唐書·呂才傳》:“法曰:‘官爵富貴,葬可致也;年壽脩促,子姓蕃衍,葬可招也。’”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四:“有 易安室 者,父祖皆出 韓公 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 清 趙翼 《五十初度》詩:“家風豈敢夸 顏 柳 ,或可垂為子姓規。” 章炳麟 《五朝法律索隱》:“準此,是 漢 魏 舊法:謀殺、故殺、賊殺諸科,官未能理者,聽其子姓復仇。”

(2).謂子輩;子女。《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 已為大將軍後,方盛, 蚡 為諸郎,未貴,往來侍酒 魏其 ,跪起如子姓。”《淮南子·道應訓》:“ 秦穆公 謂 伯樂 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對曰:‘……臣之子皆下材也,可告以良馬,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馬。’” 高誘 註:“子姓,謂 伯樂 子。”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一:“凡掠良家子姓,悉為賤隸;六畜資財,埽地而盡。”《新唐書·楊慎矜傳》:“ 鉷 父與 慎矜 外兄弟也,故與 鉷 狎。及為侍御史,繇 慎矜 所引;後遷中丞,同列, 慎矜 猶以子姓畜之, 鉷 負 林甫 勢;滋不平。”

(3).特指孫輩。《儀禮·特牲饋食禮》:“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於主人之南,西面北上。” 鄭玄 註:“言子姓者,子之所生。” 賈公彥 疏:“雲子之所生,則孫是也。”

才數

才略本領。《三國志·魏志·鍾會傳》:“﹝ 會 ﹞及壯,有才數技藝。”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陸績 ﹞幼有儁朗才數,博學多通。” 明 李東陽 《壽工部尚書曾公七十詩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論。以予觀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間持才數,夸聲譽,善始而不令終者亦多矣。”

維持

(1) [maintain]∶保持使繼續存在

維持秩序

(2) [protect]∶保護;維護

多虧他暗中維持,才得以平安無事

(3) [pleased with oneself;very proud of oneself]∶得意;威風

好不維持

水源

(1) [waterhead]∶ 水道的源頭或上游

(2) [fountain]∶河流的發源地或源頭

(3) [water]∶民用水、工業用水或灌溉用水的來源

威脅要切斷水源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