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七世士大夫,司祿司命,上應星辰,新地久經崇秩祀; 五百餘言陰騭文,成帝成神,無過孝友,諸君何以副科名?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一十七世士大夫,司祿司命,上應星辰,新地久經崇秩祀;
下聯:五百餘言陰騭文,成帝成神,無過孝友,諸君何以副科名?

對聯備註:

(清-周家祿《題文昌祠》)

參考注釋

十七

十分之七。《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註:“世之所重,則十言而七見信。” 宋 蘇軾 《范景仁墓志銘》:“以今賦入之數十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水旱非常。”

士大夫

[literati and officialdom in feudal china;scholar-bureaucrat] 古時指當官有職位的人,也指沒有做官但有聲望的讀書人

充乎士大夫之列

天下有縉紳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清· 周容《芋老人傳》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宋· 蘇軾《石鐘山記》

司祿

(1).官名。《周禮·地官·序官》“司祿” 鄭玄 註:“主班祿。” 孫詒讓 正義引 江永 云:“司祿職雖闕,觀其序於廩人、倉人、舍人之後,司稼之前,皆為穀米之類,其為頒穀祿於羣臣可知矣。”

(2).星名。文昌宮第六星。《周禮·春官·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祿。” 鄭玄 註:“司祿,文昌第六星。”《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六曰司祿。” 司馬貞 索隱引《春秋元命包》曰:“司祿賞功進士。”

(3).星名。下台司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東二星曰下台,為司祿,主兵,所以昭德塞違也。”

(4).星名。《宋史·天文志三》:“司祿二星,在司命北,主增年延德,又主掌功賞、食料、官爵。”

(5).神名。掌司人間祿籍。《新唐書·禮樂志二》:“四時祭 風師 、 雨師 、 靈星 、 司中 、 司命 、 司人 、 司祿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我非仙非鬼, 文昌 司祿 之神也。”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三編第七章第四節:“密宗的做法,和道教有相同的地方……道教的 司命 、 司祿 之神及 泰山府君 ,也見於 密宗 經文。”

司命

(1).星名。文昌的第四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鄭玄 註:“司命,文昌宮星。”《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四曰司命。” 司馬貞 索隱引《春秋元包命》:“司命主老幼。”

(2).星名。三台中的上台二星。《晉書·天文志上》:“三台……上台為司命,主壽。”

(3).星名。虛宿北的二星。《宋史·天文志三》:“司命二星,在虛北,主舉過、行罰、滅不祥,又主死亡。”

(4).神名。《禮記·祭法》:“王為羣姓立七祀,曰 司命 ……” 孔穎達 疏:“ 司命 者,宮中小神。 熊 氏云:非天之 司命 ,故祭於宮中。”

(5).神名。掌管生命的神。《莊子·至樂》:“吾使 司命 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 晉 葛洪 《抱朴子·金丹》:“服之百日,肌骨強堅;千日, 司命 削去死籍,與天地相畢,日月相望。”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二十:“他的東西不容易到手,我心裡運神,既然送上門來了,收了再說。不收, 司命菩薩 也要見怪的。”

(6).神名。灶神。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請僧道看經,備酒果送神,燒合家替代錢紙,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 司命 。”

(7).掌握命運。亦指關係命運者。《管子·國蓄》:“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孫子·虛實》:“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 張預 註:“故敵人死生之命,皆主於我也。” 唐 元稹 《李踐方大理寺丞制》:“大理寺專獄犴視刑書,我國家生人之司命也。任非其才,為患不細。” 元 高文秀 《襄陽會》第二折:“馬乃將之司命,盜了馬步驟難熬。”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務》:“船主管輪,為一船司命之主,任大而責重。”

(8).主管詔令。《文選·揚雄<羽獵賦>》:“熒惑司命,天弧發射。” 呂向 註:“司,主也。令主天子之命。”

(9). 新莽 官名。主管軍事。《漢書·王莽傳中》:“置五威司命……司命司上公以下。”《漢書·王莽傳中》:“內置司命軍正……誠欲以司不奉命,令軍人鹹正也。”

星辰

[stars] 星的總稱

日月星辰

新地

舊時對於當代的諛稱。 晉 陸雲 《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熙光新地,邁勛九區。”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 周 室,迄於新地,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雲耳。” 唐 李白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詩:“吾家有季父,傑出新地英。” 清 金農 《新編拙詩四卷手自抄錄付女兒收藏雜題》詩之一:“新地空嗟骨相癯,常裁別體闢榛蕪。”

久經

(1) [long tested]∶長時間經過

久經沙場

(2) [long ago]∶很久以前已經

久經別離的故鄉

秩祀

依禮分等級舉行之祭。《孔叢子·論書》:“ 孔子 曰:‘高山五嶽定其差,秩祀所視焉。’” 唐 柳宗元 《湘源二妃廟碑》:“ 唐 命秩祀,茲邑攸主。” 明 許宗魯 《東嶽》詩:“秩祀嚴東土,明禋冠五宗。” 清 姚鼐 《宋雙忠祠碑文》:“今天子褒禮忠節,雖親與聖朝為敵難而殞者,皆隆崇諡號,俾吏秩祀。”

五百

(1).古代在官輿前導引的役卒。《後漢書·宦者傳·曹節》:“越騎營五百妻有美色, 破石 從求之,五百不敢違。” 李賢 注引 韋昭 《辯釋名》:“五百,字本為‘伍’。伍,當也;伯,道也。使之導引當道中以驅除也。”

(2).執杖行刑。《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 衡 言不遜順…… 祖 大怒,令五百將出,欲加箠。” 李賢 註:“五百,猶今之問事也。”《三國志·蜀志·劉琰傳》:“ 胡氏 有美色, 琰 疑其與 後主 有私,呼五百撾 胡 。”《續通典·職官十五》:“五百本為執楚導引之人,各代皆不特置, 唐 以後皆無此職名。”

余言

(1).謂未盡的話語。《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秦昭王 與 應侯 羣臣議曰:‘ 白起 之遷,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秦王 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2).其他的話;別的話。《梁書·王亮傳》:“ 高祖 變色曰:‘卿可更餘言。’ 縝 ( 范縝 )固執不已, 高祖 不悅。”

陰騭

亦作“ 陰隲文 ”。1.舊時勸善書。《紅樓夢》第十回:“你們必定説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客群人的頭,你莫如把我從前注的‘陰隲文’,給我好好的叫人寫出來刻了。” 清 沉曰霖 《晉人麈·異聞》:“﹝ 金見星 ﹞生平崇奉陰騭文,晨起盥漱畢,即莊誦一過。”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第八章三:“有道德目的的作品不一定就生道德影響,很少有人因為讀善書、陰騭文而變成真正的君子。”

(2).相術家稱人臉上可藉以推定其命運的紋路。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楔子:“長老,你看他那福祿文眉梢侵鬢,陰隲文耳根入口,富貴氣色四面齊起。”

無過

(1).沒有過失。《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記·蒙恬列傳》:“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文獻通考·經籍五》:“詩發乎情者也,而情之所發,其辭不能無過。”

(2).沒有超過。《史記·蘇秦列傳》:“夫挾彊 秦 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金史·樂志上》:“所以承天,無過乎質。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過。 唐 白居易 《白髮》詩:“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你把那行裝整頓,無過是一琴一鶴緊隨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陳德甫 ﹞無過在解舖里上些帳目,管些收錢舉債的勾當。”

(4).猶不如,比不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衙舍里消消沒的睃,扛酒去前坡。”

孝友

(1).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詩·小雅·六月》:“侯誰在矣, 張仲 孝友。” 毛 傳:“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後漢書·韓棱傳》:“ 棱 四歲而孤,養母弟以孝友稱。及壯,推先父餘財數百萬與從昆弟,鄉里益高之。” 唐 韓愈 《楚國夫人墓志銘》:“夫人在家,以聰明孝友為父母所偏愛。” 宋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除郎東歸》詩:“宦遊雖晚何妨久,餓顯從來不必高,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遺兒曹。”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李生孝友》:“余因嘆其處人倫之變,而孝友不失其常,可謂賢矣。”

(2).指對兄弟友愛。《書·君陳》:“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國語·晉語四》:“ 文王 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孝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刑於 大姒 ,比於諸弟。” 韋昭 註:“善兄弟為友。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 虢叔 。”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城 孝友,不忍與其弟異處,皆不娶,給侍終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昔 王祥 、 王覽 當 東漢 之末,兄弟隱居者三十餘年,以孝友著名於世。” 清 劉大櫆 《張豹林墓志銘》:“先君性孝友,以授徒為生,而所得館俸,輒分以與諸兄弟無難色。”

諸君

(1) [ladies and gentlemen] 各位

諸君!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又

諸君無意則已。

何以

(1) [how]∶用什麼

何以教我

(2) [why]∶為什

何以出爾反爾

科名

[scholarly honor won in imperial exams] 科舉考中而取得的功名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