誼托葭莩,久敦世好,業承弓冶,無忝前徽,穎悟著髫齡,奈螢窗苦志終虛,未捷棘闈登上第; 近聯宦轍,楚尾吳頭,逖聽循聲,冀南代北,滄桑驚變局,嘆驥足長才莫展,空從栗里哭遺民。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誼托葭莩,久敦世好,業承弓冶,無忝前徽,穎悟著髫齡,奈螢窗苦志終虛,未捷棘闈登上第;
下聯:近聯宦轍,楚尾吳頭,逖聽循聲,冀南代北,滄桑驚變局,嘆驥足長才莫展,空從栗里哭遺民。

對聯備註:

(清-顧家相《挽沈鄜生》)

參考注釋

葭莩

(1).蘆葦里的薄膜。比喻親戚關係疏遠淡薄。《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羣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 顏師古 註:“葭,蘆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 唐 楊炯 《李舍人山亭詩序》:“葭莩為 漢帝 之親,枝葉為 周公 之裔。”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狐諧》:“我此處有葭莩親,往來久梗,不可不一訊。”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其在同黨,雖無葭莩微末之親,一見如故。”

(2).用作新戚的代稱。《梁書·武帝紀上》:“ 蕭領軍 葭莩之宗,志存柱石。”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浪言輝棣萼,何所託葭莩。”《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若不棄微賤,永結葭莩,死且不恨。”

(3).比喻瘠薄;簡薄。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地則葭莩,祥惟岳瀆。” 宋 楊萬里 《經和寧門外賣花市見菊》詩:“病眼仇寃一束書,客舍葭莩菊一株。”

世好

時尚,世俗愛好的。 宋 蘇舜欽 《夜聞秋聲感而成詠》:“未能追世好,且樂樽酒間。” 宋 蘇軾 《題王逸少帖》詩:“顛 張 醉 素 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 元 揭徯斯 《處士楊君墓志銘》:“其力行,敦六行,明五教,邪説不能亂,世好不能惑。”

猶世交。 宋 陸游 《送子虡赴金壇丞》詩:“汝雖登門晚,世好亦牽聯。”《儒林外史》第三回:“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同你來的那位 尤公 ,是世好么?”

弓冶

謂父子世代相傳的事業。語本《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北史·魏收魏季景等傳論》:“ 季景 父子,雅業相傳,抑弓冶之義。” 唐 陳子昂 《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陳其弓冶,戴其簪纓。”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剪髮延賓》:“孩兒 陶洪 ,詩書勤習,堪承弓冶之傳。” 清 龔鼎孳 《吳郎南征賦別》詩:“國士知弓冶,家聲薄鼎鐘。”參見“ 弓裘 ”、“ 弓箕 ”。

無忝

不玷辱;不羞愧。《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纘乃舊服,無忝祖考。” 孔 傳:“無辱累祖考之道。”《漢書·韋玄成傳》:“於戲後人,惟肅惟栗。無忝顯祖,以蕃 漢 室。”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爾惟奉若天道,以康四海……無忝我 高祖 、 太宗 之休命。” 明 胡應麟 《詩藪·唐上》:“ 伯禽 二女妻野人,當道欲為易婚,不願,而以厥祖遺言,俾卜葬青山,以成先志,亦無忝也。”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只要我行權市義心無忝,怕甚么矯制開倉蹟可疑。”

前徽

前人美好德行。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欽若皇姑,允迪前徽。” 南朝 梁 沉約 《奏彈王源》:“ 欒 郤 之家,前徽未遠。” 唐 韓愈 《譴瘧鬼》詩:“祖 軒 而父 頊 ,未沫於前徽。” 清 方文 《田居雜詠》之六:“我質本淺薄,安敢望前徽。”

穎悟

[intelligent;clever; bright] [古]∶聰慧過人;極其聰明的(多指少年)

不意先生如此青年,竟有這等穎悟。——《鏡花緣》

髫齡

[childhood] 童年,幼年

螢窗

晉 人 車胤 以囊盛螢,用螢火照書夜讀。後因以“螢窗”形容勤學苦讀。亦借指讀書之所。 唐 許渾 《送前東陽於明府由鄂渚歸故林》詩:“殷勤為謝南溪客,白首螢窗未見招。” 明 王錂 《春蕪記·獻賦》:“不負螢窗十年相傍,渾一似趁 龍門 逐桃花浪。” 梁啓超 《新羅馬·黨獄》:“可不是嗎!卻是我們廿載螢窗,十年手版,好容易捱到今日這個地位。”參見“ 螢窗雪案 ”。

苦志

(1).苦其心志。謂磨練自己的意志。《孔叢子·記問》:“ 太公 勤身苦志,八十而遇 文王 ,孰與 許由 賢?” 唐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之十三:“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歡情。歡情信獨善,苦志竟何成?”

(2).猶苦心。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 嵇永仁 ﹞遇害時, 文敏 方七歲,母太夫人苦志撫教,以有成立。”參見“ 苦心 ”。

棘闈

(1). 春秋 楚 棘邑 之門。《左傳·昭公十三年》:“﹝ 申亥 ﹞乃求王,遇諸 棘 闈以歸。夏五月癸亥,王縊於芋尹 申亥氏 。” 杜預 註:“ 棘 ,里名。闈,門也。” 元 岑安卿 《予觀近時詩人往往有以前代台名為賦者輒用效顰·章華台》詩:“ 棘 闈深閉魂魄飛, 申亥 負屍理淺土。”

(2).棘圍。 宋 洪邁 《夷堅甲志·胡克己夢》:“吾夢棘闈晨啟,它人未暇進,獨先入坐堂上,今茲必首選。” 明 汪廷訥 《種玉記·登雋》:“昨日裡對策棘闈,今日裡策名天府。”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士階條例》:“棘闈應試之人,天囯干城之選。”參見“ 棘圍 ”。

上第

(1).上等;第一。《後漢書·梁冀傳》:“其四方調發,歲時貢獻,皆先輸上第於 冀 。” 李賢 註:“上第,第一也。” 唐 李華 《贈禮部尚書清河孝公崔沔集序》:“關外諸侯,公為上第,由是分掌選署,仕進之族知勸焉。”

(2).考試成績中的第一等。《後漢書·獻帝紀》:“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新唐書·選舉志上》:“每問經十條,對策三道,皆通,為上第,吏部官之;經義通八,策通二,為中第,與出身;下第,罷歸。” 清 吳偉業 《送沉繹堂太史之官大梁》詩:“君也讀書致上第,傳家翰墨遊戲。”

及第。 唐 李復言 《續幽怪錄·張庾》:“明年春,﹝ 庾 ﹞進士上第焉。” 宋 劉攽 《次韻晁單州詩》之六:“愛子桂枝新上第,弄孫蘭茁始書名。”

宦轍

指仕宦之路;為官之行跡、經歷。 明 宋濂 《故民匠提舉司知事許府君墓志銘》:“命書既下,州人士具壺觴以為壽。府君笑曰:‘吾秋髮種種矣,倘何情落宦轍哉?’辭弗赴。” 明 李東陽 《<洛陽劉氏族譜>序》:“先生嘗聞之曾大母,僅得其世系名爵。又於宦轍所經,搜訪遺跡,亦間有所得。懼其久而益忘,乃用 歐陽 氏例為譜圖而傳之。” 清 趙翼 《樹齋述庵奉使秦郵別後卻寄》詩:“人間朋遊樂,此可入畫譜。宦轍一朝分,相望萬里阻。”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七:“三十華年四牡騑,每談宦轍壯懷飛。”

楚尾吳頭

豫章 一帶位於 楚 地下游, 吳 地上游,如首尾相銜接,故稱“楚尾吳頭”。亦泛指 長江 中下游一帶地方。 宋 張孝祥 《念奴嬌·欲雪呈朱漕元順》詞:“家在 楚 尾 吳 頭,歸期猶未,對此驚時節。” 宋 朱熹 《鉛山立春》詩:“雪擁山腰洞口,春迴 楚 尾 吳 頭。”《水滸傳》第一一一回:“ 江 心內有兩座山:一座喚做 金山 ,一座喚做 焦山 ……這兩座山,生在 江 中,正佔著 楚 尾 吳 頭。” 清 方文 《泊魯港》詩:“竹郎木客憂垂槖, 楚 尾 吳 頭患剝膚。” 太平天囯 宋溶生 《建天京於金陵論》:“ 金陵 乃名勝之區,王氣之鐘也,倚 鍾 阜,瞰 長江 ,接天闕,枕後湖,龍蟠虎踞, 楚 尾 吳 頭……其美利有不可勝言者。”

逖聽

猶逖聞。常表示恭敬。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率邇者踵武,逖聽者風聲。” 唐 楊譚 《兵部奏劍南節度破西山賊露布》:“ 顓頊 有 共工 之陣,以平水害,逖聽前古。”《林伯渠日記·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七日》:“我軍進攻 贛 境節節勝利,逖聽之下,不勝鼓舞。”

循聲

(1).順著聲律;順著聲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論山水,則循聲而得貌;言節候,則披文而見時。”《二刻拍案驚奇》卷八:“忽然聽得一陣歡呼擲骰子聲,循聲覓去,卻在軒後一小閣中有些燈影在窗隙中射出來。”

(2).指為官有循良之聲。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 張 名 開士 ,字 軼倫 , 杭州 壬戌進士,歷任有循聲。”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江忠烈公殉難廬州》:“後 江公 知 浙江 秀水縣 事,卓著循聲。”

代北

(1).古地區名。泛指 漢 、 晉 代郡 和 唐 以後 代州 北部或以北地區。當今 山西 北部及 河北 西北部一帶。 唐 陳子昂 《送魏大從軍》詩:“ 雁山 橫 代 北, 狐塞 接 雲中 。”《宋史·韓琦傳》:“ 契丹 來求 代 北地,帝手詔訪 琦 ……會 安石 再入相,悉以所爭地與 契丹 。”

(2). 唐 方鎮名。《資治通鑑·唐僖宗中和三年》:“八月,甲辰……詔以前 振武 節度使 李國昌 為 代北 節度使,鎮 代州 。”

(3).指 北魏 。 西晉 末年, 拓跋猗盧 受封為 代王 。後其曾孫 拓跋珪 改國號為 魏 ,遷都 代郡 平城 ,是為 北魏 。故後世或以“代北”稱之。 章炳麟 《駁康有為革命書》:“五胡、 代北 ,始嘗宰制 中華 ,逮乎 隋 唐 統一,漢族自主,則亦箸土傅籍,同為編氓,未嘗自別一族以與 漢 人相抗,是則同於醇化而已。”

滄桑

滄海桑田”的縮語

久經滄桑(比喻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

驚變

因變故而震驚。 宋 張耒 《神宗皇帝輓詞》之二:“三百年成玉鼎丹,縞帷驚變紫宸班。”

驥足

比喻高才。《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龐士元 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唐 雍陶 《寄永樂殷堯藩明府》詩:“百里豈能容驥足,九霄終自別鷄群。” 清 劉大櫆 《送孫明府遷任鳳陽》詩之一:“循吏聲名動九閽,通才驥足豈辭繁。” 梁啓超 《樂利主義泰斗邊沁之學說·邊沁之政fa6論》:“使起案之權,全歸行政官之手,則議員自放棄其識見,有為之士,無從展其驥足。”

長才

優異的才能。 唐 白居易 《答杜兼謝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文》:“亞理以明慎選,專領以展長才。”《金史·宣宗紀》:“內負長才不為人所知者,聽赴招賢所自陳。” 陳毅 《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策劃賴長才,腐朽化神奇。”

栗里

地名。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晉 陶潛 曾居於此。 南朝 梁 蕭統 《陶靖節傳》:“ 淵明 嘗往 廬山 , 弘 命 淵明 故人 龐通之 齎酒具於半道 栗里 之間。” 唐 白居易 《訪陶公舊宅》詩:“ 柴桑 古村落, 栗里 舊山川。” 李光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之二:“浮家泛宅 梨川 夢,尋壑經邱 栗里 情。”

遺民

(1) [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指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2) [survivors of a great upheaval]∶泛指大動亂後遺留下來的人民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