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於親炙之者乎。

名人名家名勝河南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千里而來,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下聯:百世之下,莫不興起,況於親炙之者乎。

對聯備註:

(清-沈春祥《開封游梁祠聯》;開封:沈春祥題游梁祠,為紀念孟子游梁而建 / 鄒縣孟廟)

參考注釋

千里

[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而來

以來。《墨子·兼愛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來,未嘗有也。”《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宋 范仲淹 《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又用兵而來,吏民疲苦。”

何必

[be not necessary;there is no need;why]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仁義

(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寬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韓非子·五蠹》

仁義之舉

(2) [gentle]〈方〉∶性情溫順,通達事理

已矣

(1) [finish;be over]

(2)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3) “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百世

[all generations] 很多世代;很長時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百世之怨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流芳百世

莫不

[there's no one who doesn’t or isn’t] 沒有一個不;無不

聽到這個訊息,全校師生莫不為之失聲痛哭

興起

[arise;rise] 因感動而奮起

況於

連詞。何況。《易·乾》:“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孟子·離婁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棄於 孔子 者也,況於為之強戰?”《史記·穰侯列傳論》:“及其貴極富溢,一夫開説,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況於羈於之臣乎!”

親炙

[be taught directly] 指直接受到傳授、教導

非聖人而能若是乎?而況於親炙之者乎?——《孟子·盡心》

久仰芳名,無由親炙。——《紅樓夢》

之者

唐 宋 時習語,相當於“之人”、“之物”。 唐 范攄 《雲溪友議》卷下:“乃作《劉弘傳》,雕印數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燒煉之者。”《敦煌變文集·祇園因由記》:“非但此金,世間一切伏藏未出之者,我能盡見。”《景德傳燈錄·司空山本淨禪師》:“即是求見聞覺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