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胡曾彭左諸公而後,名宿誰推,九陛鑒忠清,自有英聲昭史冊; 值天下國家多事之秋,老成遽隕,三遼同感泣,無復春風動玉關。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問胡曾彭左諸公而後,名宿誰推,九陛鑒忠清,自有英聲昭史冊;
下聯:值天下國家多事之秋,老成遽隕,三遼同感泣,無復春風動玉關。

對聯備註:

(清-豐年《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諸公

(1).眾公卿。《公羊傳·隱公五年》:「天子八佾,諸公六,諸侯四。諸公者何?諸侯者何?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 漢 班固 《bai7虎通·禮樂》:「諸公六六為行,諸侯四四為行。」

(2).諸多年老長者。《史記·田叔列傳》:「 叔 為人刻廉自喜,喜游諸公。」 張守節 正義:「諸公謂丈人行也。」

(3).泛稱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 元 貢師泰 《送江西傅與礪赴廣州教授》詩:「買得 吳 船便欲東,更騎羸馬別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個疑難在此,諸公大家參一參。」

而後

[then;after that] 以後;後來;然後

鳴呼!今而後(以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清· 袁枚《祭妹文》

如優孟搖頭而歌,而後可以得志。——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大家先議一議,而後正式表決

忠清

忠誠廉正。亦指忠誠廉正的人。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糾舉非法,更選忠清,平章賞罰。」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嘗小仕者,有忠清之効,治事之乾,則寸錦足以知巧,刺鼠足以觀勇也。」 宋 黃庭堅 《司馬文正公輓詞》之二:「忠清俱沒世,孝友是生知。」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賴 文文中公 篤棐忠清,宣布威德,五省通商,慬得無事。」

英聲

(1).美好的名聲。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俾萬世得激清流,揚微波,蜚英聲,騰茂實。」 唐 王迥 《同孟浩然宴賦》詩:「 屈 宋 英聲今止已,江山繼嗣多才子。」 清 吳偉業 《思陵長公主輓詩》:「英聲超北地,雅操邁東鄉。」

(2).指悠揚悅耳的聲音。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英聲發越,采采粲粲。」

史冊

[annals] 歷史記載;史書

載入歷史史冊

下國

(1).天下;下界。《詩·魯頌·閟宮》:「奄有下國,俾民稼穡。」《史記·天官書》:「五星皆從而聚於一舍,其下國可以禮致天下。」

(2).諸侯國。《書·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國。」《逸周書·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國作陳周,維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 孔晁 註:「下國,謂諸侯也。」《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初 恭王 始都下國,好治宮室。」 李善 註:「以天子為上國,故諸侯為下國。」 唐 齊己 《村居寄懷》詩:「諸侯行教化,下國自耕桑。」

(3).小國。對中原大國而言。 漢 袮衡 《鸚鵡賦》:「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魏書·奚斤傳》:「 斤 等三十餘人議曰:『 河西王 牧犍 ,西垂下國,雖內不純臣,而外修職貢,宜加寬宥,恕其微愆。』」 唐 溫庭筠 《經五丈原》詩:「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4).指京師以外的地方。 唐 李賀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詩之二:「青軒樹轉月滿牀,下國飢兒夢中見。」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屬聞降詔起羣彥,遂自下國趨王畿。」

(5).謙稱本國。《國語·吳語》:「天若不知有罪,則何以使下國勝!」《三國志·魏志·劉曄傳》:「 上繚 宗民,數欺下國,忿之有年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琉球入學》:「 康熙 二十三年,冊封 琉球 …… 中山王 尚貞 親詣館舍云:下國僻處彈丸,常慚鄙陋。」

多事之秋

[eventful period;period of turbulence] 變故多的時期

老成

[experienced;steady; mature; mellowing] 老練成熟;閱歷多而練達世事

幼年喪父使他變得少年老成

感泣

感動得下淚。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及覩皇太子儀表班行,既退,無不相賀,至有感泣者。」《水滸傳》第一○七回:「 盧俊義 慰撫勸勞,就令 武順 鎮守城池,因此賊將皆感泣,傾心露膽,棄邪歸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鎮南關起義清方檔案》:「回思七晝夜血戰,令人感泣。」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春風

(1) [spring breeze]∶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with smile]∶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玉關

(1).即 玉門關 。 北周 庾信 《竹杖賦》:「 玉關 寄書, 章臺 留釧。」 唐 李白 《王昭君》詩之一:「一上 玉關 道,天涯去不歸。」 金 元好問 《送李參軍北上》詩:「生男莫作 班定遠 ,萬里馳書望 玉關 。」 清 納蘭性德 《天仙子》詞:「古釵封寄 玉關 秋,天咫尺,人南北。」參見「 玉門關 」。

(2).門閂的美稱。

(3).借指宮門。 唐 許玫 《題雁塔》詩:「寶輪金地壓人寰,獨坐蒼冥啟玉關。」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辭官辭婚不準》:「只見那 建章宮 、 甘泉宮 、 未央宮 ……重重迭迭,萬萬千千,盡開了玉關金鎖。」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