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名勝山西

對聯全文

上聯: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
下聯: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對聯備註:

(山西隰縣鳳凰山千佛庵)

參考注釋

有因

(1).有道行。《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 顧夫人 ﹞請了幾個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廟 里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回生。”

(2).有緣故。如:事出有因,查無實據。

有果

古國名。有,詞頭。《逸周書·史記》:“昔 有果氏 好以新易故。故者,疾怨,新故不和。內爭朋黨,陰事外權, 有果氏 以亡。” 孔晁 註:“ 有果 ,亦國名也。”

佛佛

南北朝 時, 夏 主 赫連勃勃 , 南朝 稱其為 佛佛 。見《宋書·索虜傳》。

即心即佛

亦作“ 即心是佛 ”。佛教禪宗謂本心即佛,明心見性即是成佛。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問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景德傳燈錄·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 明 郎瑛 《七修類稿·義理十五·十八重地獄》:“佛氏以即心是佛、妄行為業,皆目前者也。”

欲求

[desire] 指慾念和要求

求心

謂玄思冥想,求悟佛理。佛教禪宗認為佛在人心,自省其心性,即可悟道成佛。 宋 蘇軾 《海會寺清心堂》詩:“ 南郭子綦 初喪我,西來 達磨 尚求心。” 王十朋 集注引 師民瞻 曰:“ 達磨 西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悟道。” 宋 葉適 《趙振文傳借琉璃燈鋪寫山水人物》詩:“坐有求心客,駭目不忍看。”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