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所事不屈不撓三十年筆墨生涯樹立起報人模範 病已及身忽輕忽重四五月杖履失次消磨了國士精神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忠於所事不屈不撓三十年筆墨生涯樹立起報人模範
下聯:病已及身忽輕忽重四五月杖履失次消磨了國士精神

對聯備註:

(周22來挽張季鸞)

參考注釋

所事

(1).亦作“ 所是 ”。凡事,事事。 元 曲習見。 元 馬致遠 《漢宮秋》第二折:“他諸餘可愛,所事兒相投。”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四折:“他買下了眾街坊,所事兒依隨,官吏每更不問一個誰是誰非,誰信誰欺。”《雍熙樂府·鬥鵪鶉·香閨理髮》:“花月人間第一,所是兒風流旖旎。”《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那女兒所事熟滑。”《二刻拍案驚奇》卷三:“那翰林生得儀容俊雅,性格風流,所事在行,諸般得趣,真乃是天上謫仙,人中玉樹。”

(2).指某一件事,這件事。《水滸傳》第liu9四回:“﹝ 關勝 ﹞道:‘我們被擒在此,所事若何?’”《水滸傳》第七三回:“太公接見,問道:‘好漢,所事如何?’” 清 秋瑾 《醜奴兒》詞:“沉沉所事掛胸懷,劃遍爐灰,倚遍廊迴:盼煞音書雁不來。”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黃花岡之役·廣州三月二十九革命之前因後果》附《溫生才擊孚琦》:“ji9元前之二年,海內外黨員紛集 香港 、 廣州 ,分頭努力所事。”

不屈不撓

(1)

[indomitable;stand to one's guns]∶形容頑強鬥爭,在敵人或困難面前不屈服,不低頭

那種不屈不撓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

(2)

[with great firmness]∶不願改變目的或意見

脾氣暴躁,態度嚴厲,在履行他認為是自己的職責時,是不屈不撓的這樣個人

三十

(1).數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於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穀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筆墨

(1) ∶[words or writing]指文字或文章

我們的心情難以用筆墨來形容

筆墨酣暢

(2) [pen and ink]∶筆和墨

淚珠和筆墨齊下。——清· 林覺民《與妻書》

生涯

(1) [career]∶指從事某種活動或職業生活

從石磊溝回來以後, 黃老媽媽就重又過起了討飯生涯。——《黨員登記表》

(2) [property]∶指賴以維持生活的產業、財物

生涯罄盡

樹立

[foster;set up] 建立

樹立遠大的理想

報人

(1) [journalist]∶在報社從事新聞工作的人

(2) [newspaper men]∶擁有或開辦報館或通訊社的人

模範

(1) [an exemplary person or thing]∶學習、工作中值得樹為典型優秀人才或事跡

模範帶頭作用

(2) [model]∶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同類中最完美的事物

模範積極分子

(3) [mould]∶指製造器物的模型,模子

病已

病癒。 漢 枚乘 《七發》:“太子曰:‘諾。病已,請事此言。’” 漢 枚乘 《七發》:“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及身

(1).親身受到。《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孟子·盡心下》:“ 孟子 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2).在世的時候。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七》:“ 李 杜 詩垂名千古,至今無人不知,然當其時則未也。惟 少陵 則及身預知之。”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三》:“ 香山 詩名最著,及身已風行海內, 李謫仙 後,一人而已。” 阿英 《哀悼李克農同志》:“現在,在 mao99席 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竟及身而見了。”

輕忽

[indiscreet and negligent] 不認真對待;輕視;疏忽大意;不在意;輕率疏忽

事關重大,不容輕忽

杖履

(1).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 唐 李商隱 《為山南薛從事謝辟啟》:“方思捧持杖履,廁列生徒;豈望便上仙舟,遽塵蓮府。” 清 錢謙益 《祭都御史曹公文》:“儼觚稜之在望,撰杖履其奚從?”

(2).對老者、尊者的敬稱。 宋 蘇軾 《夜坐與邁聯句》:“樂哉今夕游,復此陪杖履。” 明 張煌言 《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千里片鴻,經年尺鯉,北顧旌旗,南詢杖履。” 清 姚鼐 《復曹雲路書》:“賢從子謂杖履秋冬或來郡,然則不盡之意可面陳。”

(3).謂拄杖漫步。 唐 朱慶餘 《和劉補闕秋園寓興》之三:“逍遙人事外,杖履入杉蘿。” 清 曹寅 《讀梅耦長<西山>詩》詩:“杖履凌雲巔,行歌弔龍宅。”

失次

(1).猶失伍。《國語·晉語三》:“失次犯令,死。” 韋昭 註:“次,行列也。”

(2).指星辰運行不在應處的躔次上。《史記·天官書》:“單閼歲:歲陰在卯,星居子……其失次,有應見張,其歲大水。”張,星名。

(3).次序錯亂。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中:“蓋斷簡失次而然,非實散亡也。” 宋 陳岩肖 《庚西詩話》卷上:“太常樂章,篇序失次。”

(4).猶失常。 唐 劉禹錫 《謝中書張相公啟》:“昨者詔書始下,驚懼失次。”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天宮》:“ 郭 迷亂失次,不覺屈膝。”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六章:“余聞言,震越失次,趨前抱 潮兒 而慟哭。”

消磨

(1) [wear down;fritter away]∶逐漸消耗;磨滅

消磨志氣

(2) [idle away;while away]∶消遣,打發時光

消磨歲月

國士

(1).一國中才能最優秀的人物。《左傳·成公十六年》:“皆曰:國士在,且厚,不可當也。”《戰國策·趙策一》:“ 知伯 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 宋 黃庭堅 《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以 張良 、 韓信 之才,不識為國士。”

(2).一國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墨子·公孟》:“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哉!”《荀子·子道》:“雖有國士之力,不能自舉其身,非無力也,勢不可也。” 王先謙 集解:“國士,一國勇力之士。”

(3). 太平天囯 改翰林為“囯士”。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改翰林為囯士,謂其學識超乎一囯,以囯士待之,自克以囯士報也。”

精神

(1) [spirit;mind]∶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essence]∶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vigour]∶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lively]∶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will]∶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