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割萬物之謂聖化生萬物之謂神江河漾溢東西泗水源流允作六洲冠冕 衣被群倫頌其功孕育群倫頌其德日月照臨上下尼山俎豆長留百世馨香

名勝孔廟

對聯全文

上聯:宰割萬物之謂聖化生萬物之謂神江河漾溢東西泗水源流允作六洲冠冕
下聯:衣被群倫頌其功孕育群倫頌其德日月照臨上下尼山俎豆長留百世馨香

對聯備註:

(曲阜:孔廟)

參考注釋

宰割

[invade] 殺牲切肉,比喻分割、支配

任人宰割

宰割天下。——漢· 賈誼《過秦論》

萬物

[universe;all things on earth]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化生

(1).化育生長;變化產生。《易·鹹》:“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晉 葛洪 《抱朴子·譏惑》:“澄濁剖判,庶物化生。”《資治通鑑·晉惠帝元康七年》:“陰陽恃以化生,賢者恃以成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續錄三》:“此化生自然之理,非人力所能為。” 王西彥 《古屋》第四部:“一個做母親的人,怎能捨棄自己血肉所化生的兒女們?”

(2).古人認為某些昆蟲是由他類昆蟲變化而生成的,這種情況叫化生。亦指化生之昆蟲。《白雪遺音·南詞·和風吹動》:“又見粉蝶雙雙來對舞,蜜蜂兩兩採花忙。我想化生尚且成雙對,我的才郎豈不戀紅粧。” 清 趙翼 《園居》詩:“蚊蝱本化生,非有卵與核。”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藝能·治庖》:“蝦味甚鮮,其物是化生,螞蟻、蝗蟲之子,一落水皆可變。”

(3).佛教所謂“四生”之一。指無所依託,借業力而忽然出現者,如諸天神、餓鬼及地獄中的受苦者。 南朝 梁 沉約 《為文惠太子禮佛願疏》:“濕生化生,有想無想,皆藉今日慈悲,鹹簉浣濯。”《大乘義章》卷八:“言化生者,如諸天等,無所依託,無而忽起,名曰化生。若無依託,云何得生?如《地論》釋,依業故生。” 唐 司空圖 《偶書》詩之四:“證因池上今生願,的的他生作化生。” 明 李贄 《與李惟清》:“彼上上品化生者,便是他家至親兒孫,得近佛光,得聞佛語,至美矣。” 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後》:“我眼前總充塞著重迭的黑雲,其中有故鬼,新鬼,遊魂,牛首阿旁,畜生,化生,大叫喚,無叫喚,使我不堪聞見。”

(4).即化身。 唐 楊炯 《盂蘭盆賦》:“若乃山中禪定,樹下經行,菩薩之權現,如來之化生,莫不汪洋在列,歡喜充庭。”詳“ 化身 ”。

(5).古代的一種嬰兒偶像。古人有以“化生”求子的風俗。 唐 薛能 《吳姬》詩之十:“ 芙蓉殿 上中元日,水拍銀臺弄化生。” 元 顧瑛 《天寶宮詞》之四:“後宮舉做金錢會,香水蘭盆浴化生。” 元 袁桷 《馬伯庸擬李商隱<無題>次韻》之四:“蠟捻化生秋夕賜,翠標疊勝歲華移。” 明 陳繼儒 《群碎錄》:“七夕俗以蠟作嬰兒形,浮水中以為戲,為婦人宜子之祥,謂之化生。”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或曰:化生,摩侯羅之異名。宮中設此,以為生子之祥。”

(6).指女神像。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韻》:“翠鳳輿真女,紅蕖捧化生。”《太平廣記》卷三五七引 宋 柳開 《蘊都師》:“見一佛前化生,姿容妖冶,手持蓮花,向人似有意。”

江河

(1) [Changjiang River and Huanghe River]∶長江黃河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孟子·盡心上》

(2) [long river]∶大河的泛稱

是故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小而為大。——《莊子·則陽》

東西

(1) [thing]∶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people and animal]∶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源流

(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水的本源和支流

順澗爬山,直到源流之處。——《西遊記》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展

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西遊記》

六洲

指世界的六大洲: 亞洲 、 歐洲 、 非洲 、 大洋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清 秋瑾 《寶刀歌》:“願從茲以天地為鑪、陰陽為炭兮,鐵聚六洲。” 章炳麟 《駁康有為革命書》:“藉享天然,則禘祫海藻,享祧猿蜼,六洲之氓,五色之種,誰非出於一本,而何必為是聒聒者邪?”

冠冕

(1) [royal crown;official hat]∶古代皇冠或官員的帽子

(2) [high-sounding]∶比喻受人擁戴或出人頭地

冠冕之盛,當時莫與比焉。——《北史·寇洛等傳論》

冠冕堂皇

衣被

(1).衣服和被褥。《呂氏春秋·節喪》:“轝馬、衣被、戈劒,不可勝其數。”《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盧綰 ﹞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羣臣莫敢望。”《晉書·孝友傳·吳逵》:“家極貧窘,冬無衣被。”

(2).單指衣服。《荀子·正論》:“衣被則服五采,雜間色,重文繡,加飾之以珠玉。”《淮南子·人間訓》:“車馬所以載身也,衣被所以揜形也。” 晉 左思 《嬌女詩》:“衣被皆重地,難與沉水碧。”

(3).指裝殮死者的衣服與單被。《公羊傳·隱公元年》:“衣被曰襚。” 何休 註:“襚猶遺也,遺是助死之禮。” 徐彥 疏:“襚專施於死。”

(1).穿衣蓋被;給人穿衣蓋被。 清 魏源 《默觚上·學篇十三》:“使我後人道腴而義粱,詩冠而禮裳,非數聖人孰菑畬之而衣被之乎?”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 北宋 紡織業以 兩浙 、 川蜀 地區最為發達。 開封 設綾錦院,為皇室貴族織造高級織品。 河北路 產絹,有‘衣被天下’的稱號。”

(2).比喻養護,加惠。《老子》:“衣被萬物而不為主:則恆無欲也,可名於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是以 枚 賈 追風以入麗, 馬 揚 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宋 歐陽修 《夫子罕言利命仁論》:“衣被羣生,贍足萬類。” 郭沫若 《蒲劍集·文化與戰爭》:“它受了 歐洲 文化的洗禮僅僅六七十年,在六七十年前完全是受著 中國 文化的衣被。”

(3).引申為包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夫書記廣大,衣被事體,筆札雜名,古今多品。”

(4).比喻蒙受恩澤,得益。 宋 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草木衣被昭回光。”《續資治通鑑·元成宗大德八年》:“ 世祖皇帝 天戈一麾,無思不服,今其民衣被皇庥,同於方夏。”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積素齋文》:“自海內論古文者,以 方 、 劉 、 姚 三家為大宗,而邑人士衣被 姚 門者尤眾。”

群倫

同類或同等的人們。 漢 揚雄 《法言·孝至》:“聖人聰明淵懿,繼天測靈,冠乎羣倫。” 唐 劉禹錫 《袁州廣禪師碑》:“惟四海之大,羣倫之富,必有以得其門而會其宗者。”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使天下羣倫,為聞聲而搖盪。”

孕育

(1) [be pregnant with;breed;gestate]∶妊娠時胚胎在zi6宮中發育

使哺乳動物得以在體內孕育其後代

(2) [implicit]∶雖未顯露、表達或發展,但卻包含在某物本質中的

孕育在戰爭破壞中的…一個新ji6誕生

日月

(1) [life;livelihood]∶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sun and moon]∶太陽和月亮

照臨

(1).照射到。《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照臨四方曰明。” 漢 焦贛 《易林·巽之井》:“昊天白日,照臨我國。” 冰心 《寄小讀者》三:“朝陽極光明的照臨在無邊的整齊青綠的田畦上。”

(2).從上面照察。比喻察理。《詩·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 鄭玄 箋:“照臨下土,喻王者當察理天下之事也。”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 明 陸采 《明珠記·榮封》:“斯人既有殊能,在朕可無曲赦,諒黜陟之惟允,見照臨之無私。”

(3).猶光臨。稱賓客到來。《左傳·文公十二年》:“ 秦伯 使 西乞術 來聘,且言將伐 晉 , 襄仲 辭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 魯國 。’” 南朝 宋 范曄 《樂游應詔詩》:“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

上下

(1) [high and low]∶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old and young]∶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up and down]∶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

(4) [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about]∶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bailiff in a feudal yamen]∶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尼山

(1).即 尼丘 。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游士聚散》:“ 尼山 枯無華,奄奄山鬼相揄揶。”參見“ 尼丘 ”。

(2).指 孔子 。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昔 尼山 奧旨,傳在經師。”《四庫全書總目·子部一·儒家類序》:“ 王通 教授 河 汾 ,始摹擬 尼山 ,遞相標榜,此亦世變之漸矣。” 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而 宋 之賢者,以為可躋之 尼山 之次。”參見“ 尼丘 ”。

俎豆

(1) [dish and platter]∶俎和豆,古代祭祀、宴會時盛肉類等食品的兩種器皿

(2) [offer sacrifices to]∶指奉祀

俎豆千秋

百世

[all generations] 很多世代;很長時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百世之怨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流芳百世

馨香

(1) [fragrance]∶芳香。比喻德化遠播

(2) [smell of burning incense]∶燒香的香味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