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帶業往生方便至極 彌陀宏誓九界全收其大無外

佛教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淨土法門帶業往生方便至極
下聯:彌陀宏誓九界全收其大無外

對聯橫批:

南無阿彌陀佛

參考注釋

土法

[indigenous(或 local) method] 民間用的土辦法

往生

佛教淨土宗認為:具足信、願、行,一心念佛,與阿彌陀佛的願力感應,死後能往西方淨土,化生於蓮花中。見《無量壽經》卷下。一說,大徹大悟者,可以隨意往生十方淨土。 唐 韓愈 《吊武侍御所畫佛文》:“極西之方有佛焉,其土大樂,親戚﹝如﹞(姑)能相為圖是佛而禮之,願其往生,莫不如意。”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二:“丐為誦《法華經》迴向,則可藉以往生。” 明 屠隆 《曇花記·菩薩降凡》:“再休題人在房櫳,裙染胭脂,香薰羅綺,這些時,纔有個往生的訊息。” 清 錢謙益 《黃子羽六十壽序》:“於此時息心克念,浄信往生, 東林 西土,湧現幾席。”

方便

(1) [convenient]∶便利的

商店設立在對民眾方便的地點

(2) [fit]∶適宜

這兒說話不方便

(3) [have money to spare or lend]∶有富餘的錢

這幾天手頭不方便

(4) [help]∶幫忙,照顧

望周全方便

至極

(1).終極;達到極點。《莊子·逍遙遊》:“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漢書·敘傳上》:“ 許 班 之貴,傾動前朝,熏灼四方,賞賜無量,空虛內臧,女寵至極,不可尚矣。”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寧前愚而後智,先非而終是,將榮悴有定數,天命有至極,而謬生妍蚩?”

(2).指君位。 明 何景明 《皇告》:“皇帝告萬國:朕祗命上帝,乃御至極。”

彌陀

[Amitabha Buddha] 阿彌陀佛的略稱。佛教指西方極樂世界中最大的佛

九界

(1).佛教語。謂“十法界”中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九界相對佛界而言,均為迷界。《法華玄義·二上》:“己身他身,微妙寂絶,皆非權非實,而能應於九界之權,一界之實。” 清 龔自珍 《最錄三千有門頌》:“佛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九界性,我知之;佛具九界性,獨未之聞。”

(2). 康有為 所謂產生世間諸苦的九種界別。即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業界、亂界、類界和苦界。見《大同書》甲部第六章。

無外

(1).謂古代帝王以天下為一家。《公羊傳·隱公元年》:“王者無外,言奔,則有外之辭也。” 何休 註:“王者以天下為家,無絶義。”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三:“羣雄競起問前朝,王者無外見今朝。”

(2).猶無窮,無所不包。《管子·版法解》:“天覆而無外也,其德無所不在。”《呂氏春秋·下賢》:“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高誘 註:“道在大能大,故無復有外。”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何典》第一回:“且説這 陰山 ……其大無外,其高無比。”

(3).沒有外物。《莊子·則陽》:“除日無歲,無內無外。” 郭象 註:“無彼我則無內外也。”

(4).指遠方。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惠澤播於黎苗,威靈振乎無外。” 晉 傅玄 《喜霽賦》:“播仁風於無外。” 宋 蘇軾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小兒致語》:“若帝之初,達四聰於無外。”

(5).猶言沒有兩樣。《晉書·刑法志》:“ 江 左無外,蠻陬來格。” 宋 司馬光 《勸學歌》:“父教師嚴兩無外,學問無成子之罪。”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