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十三經,博廿四史,本才士、為名臣,去春下第謁荊州,揮灑臨池,我蒙惠矣; 銜九重命,歷五大洲,揚天威、彌邊患,自古知戎稱富弼,轉旋時局,公更過之。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精十三經,博廿四史,本才士、為名臣,去春下第謁荊州,揮灑臨池,我蒙惠矣;
下聯:銜九重命,歷五大洲,揚天威、彌邊患,自古知戎稱富弼,轉旋時局,公更過之。

對聯備註:

(清-謝霖《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十三經

[the thirteen classic works] 指《易經》、《書經》、《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粱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十三部儒家的經典

廿四史

即二十四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 伯述 嘆道:‘現在的世界,不能死守著 中國 的古籍做榜樣的了!你不過看了《廿四史》上,五胡大鬧時,他們到了 中國 ,都變成 中國 樣子,歸了 中國 教化。’”詳“ 二十四史 ”。

本才

本性。《莊子·列禦寇》:“必且有感,搖而本才,又無謂也。” 郭象 註:“必將有感,則與本性動也。”

名臣

有名的賢臣。《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張廷尉 方今天下名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唐 呂延濟 題註:“名臣,謂有賢才,立功業,垂名於後代者也。” 宋 梅堯臣 《謹賦》詩:“往往得遺逸,烜赫見名臣。” 清 張穆 《與陳頌南書》:“古今必無徼倖之名臣循吏也。” 魯迅 《墳·論“ta11的!”》:“身分也高了,家譜也修了,還要尋一個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下第

(1) [inferior] 下等;劣等

(2) [fail in an exam]∶科舉時代指殿試或鄉試沒考中

應舉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傳》

(3) 又

昨下第

荊州

(1).古“九州之一。在 荊山 、 衡山 之間。 漢 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於今 湘 鄂 二省及 豫 桂 黔 粵 的一部分; 漢 末以後轄境漸小。 東晉 定治 江陵 (現屬 湖北 ),為當時及 南朝 長江 中游重鎮。 明 清 置府,後廢。《書·禹貢》:“ 荊 及 衡陽 惟 荊州 。”參閱《讀史方輿紀要》卷七八、《嘉慶一統志》卷三四四。

(2). 唐 韓朝宗 曾任 荊州 長史,為時人所推重,稱 韓荊州 。見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後因以“荊州”稱己所推重之士。 明 章懋 《與張都運吉》書:“願識荊州,為日久矣!”參見“ 識荊 ”。

揮灑

(1) [shed;spray water on the floor to sweep it]∶灑[淚、水]

(2) [free]∶比喻文章、畫畫運筆不拘束;揮毫灑墨

長喔揮灑,以為真樂。——《宣和書譜》

揮灑自如

隨意揮灑

臨池

《晉書·衛恆傳》:“ 漢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宋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明 沉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型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重命

(1).賦予重大使命。《書·益稷》“天其申命用休” 孔 傳:“天又重命用美。”《史記·夏本紀》:“天其重命用休。” 裴駰 集解引 鄭玄 曰:“天將重命汝以美應,謂符瑞也。”

(2).舊謂重視天命。《後漢書·祭祀志上》:“今因舊封,竄寄玉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義。”

(3).重視生命。《韓非子·六反》:“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三國志·吳志·孫休傳》:“使家給戶贍,足相供養,則愛身重命,不犯科法。”《北史·魏紀三·孝文帝》:“但矜愚重命,猶所不忍。”

五大洲

全球大陸的總稱。舊分世界為五大洲,即 亞洲 、 歐洲 、 非洲 、 澳洲 和 美洲 。今分為七大洲( 亞洲 、 歐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大洋洲 、 南極洲 ),但習慣上仍稱五大洲。常用以代稱世界。《明史·外國傳七·意大里亞》:“ 萬曆 時,其國人 利瑪竇 至京師,為《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亦省稱“ 五洲 ”。 清 孫詒讓 《周禮政要·保商》:“西商挾其財力之富,雄視五洲。” 程善之 《贈陳子松藤》詩:“乘風歸來望八荒,五洲萬國何茫茫。” mao11東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

天威

(1) [the prestige of Heaven;emperor’s prestige]∶天道威嚴;也指帝王的威嚴

(2) [martial prowers]∶神奇的威力;神威

邊患

[disaster of foreign invasion on the border] 外敵對邊疆的侵擾,也指這種侵擾造成的災難

邊患頻仍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轉旋

(1).須臾之間。《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日蝕東井,轉旋且索,與既無異。” 顏師古 註:“轉旋且索,言須臾之間則欲盡也。”

(2).變化。 明 劉基 《雙燕離》詩:“世事有轉旋,陵谷一朝遷。”

(3).扭轉,挽回。 明 張居正 《答南中提學御史耿楚侗書》:“惟虛平此心,不敢人間作好惡耳,至於轉旋之機,未免有跡非心是之判。” 清 薛福成 《書桐城程忠烈公遺事》:“卒之大局轉旋,生民蒙福,公之成功甚偉。”

(4).猶斡旋。 黃遠庸 《大小零星雜記》:“ 徐君 溫厚闊達,愛才甚篤,且此次盡力共和,轉旋內部,其功甚大,其事甚密。”

旋轉;圍繞而動。 漢 杜篤 《書槴賦》:“雖轉旋而屈橈,時傾斜而反側。” 唐 盧綸 《臘日觀鹹寧五部曲娑勒擒豹歌》:“潛形踠伏草不動,雙鵰轉旋羣鴉鳴。”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五:“頭搖如轉旋,唇動若抽牽。” 清 趙翼 《套駒》詩:“才穿便覺氣降伏,弭帖隨人為轉旋。”

時局

[the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當前的政治局勢

時局不穩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