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爾頑民,有恥且格; 察於上下,防患未然。

名人名家8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警爾頑民,有恥且格;
下聯:察於上下,防患未然。

對聯備註:

(清-紐傳善《德陽警察署聯》)

對聯警爾頑民,有恥且格; 察於上下,防患未然。書法欣賞

警爾頑民,有恥且格; 察於上下,防患未然。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警爾頑民,有恥且格; 察於上下,防患未然。】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頑民

(1).本指 殷 代遺民中堅決不服從 周 朝統治的人。《書·畢命》:“毖 殷 頑民,遷於 洛邑 ,密邇王室,式化厥訓。” 孔 傳:“惟 殷 頑民,恐其叛亂,故徙於 洛邑 ,密近王室,用化其教。”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十:“‘ 武王 克 商 ,遷九鼎於 洛邑 ,義土猶或非之。’義士即《多士》所謂‘遷 殷 頑民’者也。由 周 而言,則為頑民;由 商 而論,則為義士矣。”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編第一章第二節:“ 殷 人被征服了以後事實上是作了奴隸,他們算是受盡了輕視和虐待的, 周 室的人稱他們為‘蠢 殷 ’,稱他們為‘頑民’,一直到 春秋 戰國 的時候都還把他們的後人當蠢人看待。”後泛指改朝換代後仍效忠前朝的人。 宋 歐陽修 《晉祠》詩:“頑民盡遷高壘削,秋草自緑埋空垣。” 清 戴名世 《王學箕傳》:“況 明 統三百年之久,豈可無一義士,四海之大,乃不許有一頑民哉!” 魯迅 《吶喊·頭髮的故事》:“頑民殺盡了,遺老都壽終了,辮子早留定了, 洪 楊 又鬧起來了。”

(2).愚妄不化的人。 唐 歐陽詹 《回鸞賦》:“於時厥有頑民,從愚至逆。”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健訟之誤》:“凡謂頑民好訟者,曰‘嚚訟’,曰‘終訟’,可也。”《老殘遊記》第七回:“小盜則隨時隨地無賴之徒,及失業的頑民,胡亂搶劫。”

有恥且格

謂人有知恥之心,則能自我檢點而歸於正道。《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何晏 集解:“格,正也。” 邢昺 疏:“使民知有禮則安,失禮則恥,如此,ze3民有愧恥而不犯禮,且能自脩而歸正也。” 清 魏源 《軍儲篇一》:“天下有重典而不為酷者,懲一儆百,辟以止辟是也;有最輕之典而人莫敢犯者,有恥且格是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諸凡國法,治人身惡之既形者,制其滋蔓之多,必先教以天條,而後齊以國法,固非不教而殺矣,亦必有恥且格爾。”

上下

(1) [high and low]∶高處和低處;上面和下面;職位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勝。——《孫子·謀攻》

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范仲淹《岳陽樓記

(2) [old and young]∶輩分上較高的和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興

(3) [up and down]∶從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著這位陌生

(4) [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指程度上高低、優劣

不分上下

(5) [about]∶用在數量詞後,表示概數;左右

今年一畝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bailiff in a feudal yamen]∶稱衙門中的差役

這般炎熱,上下只得擔待一步!——《水滸傳

防患未然

[prevent] 在事故或災害發生之前就加以防備

毫無改革之意,只在防患未然。——《魯迅書信案》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