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赤帝功垂 青燈觀青史使青龍偃月青史名標

名勝泰州14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赤帝功垂
下聯:青燈觀青史使青龍偃月青史名標

對聯備註:

(泰州:關帝殿)

參考注釋

赤面

臉色發紅,亦謂使臉變紅。多由憤怒、羞漸或酒醉引起。 漢 桓寬 《鹽鐵論·西域》:「將卒方赤面而事四夷。」 前蜀 貫休 《懷張為周朴》詩:「聖君在上知不知?赤面濁醪許多好。」

赤心

(1) [sincere loyalty]∶赤誠的心;丹心

一片赤心

(2) [red core]∶指物品、植物、果實內部為紅色

赤兔

(1).亦作「 赤菟 」。駿馬名。《後漢書·呂布傳》:「 布 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 唐 李賀 《馬詩》之八:「赤兔無人用,當須 呂布 騎。」

(2).泛指良馬。 南朝 梁 吳均 《贈柳真陽》詩:「聯翩驂赤兔,窈窕駕青驪。」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騎疋如龍,捲毛赤兔。」《水滸傳》第八八回:「桃紅鎖甲現魚鱗,沖陣龍駒名赤兔。」

(3).古代視為瑞徵的紅毛兔。《宋書·符瑞志中》:「赤兔,王者盛德則至。」《舊唐書·代宗紀》:「十一月甲寅, 乾陵 令於陵署得赤兔以獻。」

追風

(1).駿馬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 琛 在 秦州 ,多無政績,遣使向 西域 求名馬,遠至 波斯國 ,得千里馬,號曰『追風赤驥』。」

(2).泛指名馬。 唐 張祜 《愛妾換馬》詩:「綺閣香銷華廄空,忍將行雨換追風。」 明 馮夢龍 《情史·情憾·朝雲》:「公答詩曰:『……只為山行多險阻,故將紅粉換追風。』」

(3).形容馬行之速。《文選·曹植<七啟>》:「駕超野之駟,乘追風之輿。」 李善 註:「超野、追風,言疾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騁逸足以追風。」 陳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書樓夜坐雜感》詩:「天馬奔騰霧靄空,翩乎逐電與追風。」

(4).追隨前人的風尚。《宋書·孝義傳·郭原平》:「 永興 郭原平 世稟孝德,洞業儲靈,深仁絶操,追風曠古,棲貞處約,華耇方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是以 枚 賈 追風以入麗, 馬 揚 沿波而得奇。」

(5).謂追逐風情。 唐 蔣防 《霍小玉傳》:「﹝ 鮑十一娘 ﹞性便辟,巧言語,豪家戚里,無不經過,追風挾策,推為渠帥。」 張友鶴 註:「追風,指追求女人的行為。」

(6).迎風,隨風。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御淮》:「單尖寶鐙挑,把追風膩旗兒裊。」

赤帝

(1).即 炎帝 神農氏 。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以 神農 為 赤帝 。」

(2).指 神農氏 一系的帝王。《逸周書·嘗麥》:「 蚩尤 乃逐帝,爭於 涿鹿 之河,九隅無遺, 赤帝 大懾,乃説於 黃帝 ,執 蚩尤 ,殺之於 中冀 。」 朱右曾 校釋:「 赤帝 , 神農 之後帝 榆罔 。」

(3).即 祝融氏 。後世以為火神。《淮南子·時則訓》:「南方之極…… 赤帝 祝融 之所司者,萬二千里。」《後漢書·祭祀志中》:「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 赤帝 祝融 。」 唐 吳筠 《遊仙》詩之九:「 赤帝 躍火龍,炎官控朱鳥。」 宋 羅泌 《路史·前紀八·祝誦氏》:「﹝ 祝融氏 ﹞以火施化,號 赤帝 。」

(4).「赤帝子」的簡稱。《漢書·王莽傳上》:「 赤帝 漢氏 高皇帝 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 唐 鮑溶 《沛中懷古》詩:「煙蕪 歌風臺 ,此是 赤帝 鄉。」 胡韞玉 《龍飛》詩:「龍飛已卜黃天立,蛇斬先知 赤帝 成。」參見「 赤帝子 」。

(5).見「 赤熛怒 」。

青燈

(1).亦作「 青鐙 」。光線青熒的油燈。 唐 韋應物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詩:「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 宋 陸游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詩:「白髮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十一:「背老親而獨游,理 兔園 故業,青鐙顧影,悴可知己。」

(2).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天雨花》第二回:「不念我,少年春,空房獨守;不念我,紅顏女,一世青燈。」《冷眼觀》第一回:「 張令 半世青燈,一行作吏,到任後吏治過於勤勞,偶染痰疾,刻已稍愈。」

青史

[annals of history] 古時用竹簡記事,所以後人稱史籍為青史

青史留名

垂青

青龍

(1) [black dragon]∶青色的龍。也指東方星宿名。即蒼龍

(2) [the Orient God]∶道教所信奉的東方的神

(3) [the east]∶古時行軍以畫青龍的旗幟表示東方之位

偃月

(1).橫臥形的半弦月。《太平御覽》卷四引 漢 京房 《易飛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主。」

(2).泛稱半月形。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寒蘭盪》:「田畛細流,入池如偃月。」

(3).指額骨如半月之形。相法認為極貴之相。《戰國策·中山策》:「其容貌顏色,固已過絶人矣;若乃其眉目準頞權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後,非諸侯之姬也。」 鮑彪 註:「偃月,額骨。」《後漢書·皇后紀下·順烈梁皇后》:「相工 茅通 見後,驚,再拜賀曰:『此所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嘗見也。』」

(4).營陣名。《新唐書·突厥傳上》:「大將將兵,柄不得專,一曰為偃月,一曰為魚麗,三軍萬夫,環旋翔佯,愰駭之間,虜騎乘之。」 唐 方乾 《狂寇後上劉尚書》詩:「纔施偃月行軍令,便見台星逼座隅。」參見「 偃月營 」、「 偃月陣 」。

(5).指 唐 李林甫 的 偃月堂 。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岳侯追封》:「雖懷 子儀 貫日之忠,曾無其福;卒墮 林甫 偃月 之計,孰拯其寃!」 宋 林景熙 《雜詠十首酬汪鎮卿》之十:「權臣坐 偃月 ,棄官如飄蓬。」參見「 偃月堂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