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能分土提鄉兵殺宏誅昌一十四州雞犬桑麻撐住東南半壁 志在順天扶幼主迎周歸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吳越一家

名勝杭州

對聯全文

上聯:力能分土提鄉兵殺宏誅昌一十四州雞犬桑麻撐住東南半壁
下聯:志在順天扶幼主迎周歸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吳越一家

對聯備註:

(杭州:張岱題錢王祠。分土:割據一方)

參考注釋

力能

能力。《後漢書·班超傳論》:“時政平則文德用,而武略之士無所奮其力能,故 漢 世有發憤張膽,爭膏身於夷狄以要功名,多矣。”《宋史·楊存中傳》:“ 存中 魁梧沉鷙,少警敏,誦書數百言,力能絶人。”

分土

(1).分封土地。《書·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羣臣有能出奇計彊 秦 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後漢書·竇融傳》:“王者有分土,無分民,自適己事而已。”

(2).劃分的疆土。《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各守分土,無相侵犯。傳之後葉,克終若始。”

(3).猶分野。《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燿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鄉兵

古代地方武裝。始於 西魏 、 北周 ,由大都督或儀同統領,居於本鄉。其後歷代有之。《隋書·張奫傳》:“ 高祖 作相,授大都督,領鄉兵。”《宋史·兵志四》:“鄉兵者,選自戶籍,或土民應募,在所團結訓練,以為防守之兵也。”《清史稿·兵志四》:“鄉兵始自 雍 乾 ,旋募旋散,初非經制之師……各省舉辦團練,有駐守地方者,有隨營征勦者。”

雞犬桑麻

亦作“鷄犬桑麻”。雞鳴犬吠,桑茂麻盛。古代多用以形容農村生活安定。《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又走了一里多路,是一個鄉鎮了,田裡種著菜,籬笆里栽著花,大有‘鷄犬桑麻’光景。”

東南半壁

指東南半邊的江山。 清 杭世駿 《榕城詩話》卷下引 吳廷華 詩:“身經百戰兵不飢,士氣激發倍驍悍。以此克奏保障功,東南半壁推屏翰。” 清 王莘元 《星周紀事》:“風鶴之驚,千里一轍,幸 向軍門 (諱 榮 )提大兵東下,紮營 孝陵衛 ……東南半壁藉以支撐者七、八年。”

順天

遵循天道;順從天的意旨。《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孔穎達 疏:“順奉天德。”《管子·形勢》:“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 三國 魏 阮籍 《通易論》:“季葉既衰,非謀之獲,應運順天,不妄其作。” 茅盾 《子夜》八:“他就覺得凡百無非天意,他亦只好順天行事了。”

幼主

年幼的君主。《漢書·魏相傳》:“幼主新立。” 南朝 梁 沉約 《恩倖傳論》:“權倖之徒,慴憚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竊國權。”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禮制》:“王世子臣下呼稱幼主萬歲。”

九十

(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峯青。”

象犀

(1).象和犀。

(2).指象牙和犀角。 宋 蘇軾 《表忠觀碑》:“ 吳 越 地方千里,帶甲十萬,鑄山煑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鈕琇 《觚賸·石言》:“今夫珠璣象犀珍怪難得之物,美則美矣,固權門豪家之所宜蓄,而於我乎何有!”

筐篚

(1).盛物竹器。方曰筐,圓曰篚。《詩·小雅·鹿鳴序》:“鹿鳴,燕羣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書·禹貢》“厥貢漆絲,厥篚織文” 孔 傳:“地宜漆林,又宜桑蠶,織文錦綺之屬,盛之筐篚而貢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執荊藜以前進,持筐篚而遠行。”

(2).謂禮物。《南史·江革傳》:“ 革 門生故吏家多在東,聞 革 應至,並賷持緣道迎候。 革 曰:‘我通不受餉,不容獨當故人筐篚。’至鎮唯資公俸,食不兼味。” 明 吾丘瑞 《運甓記·帥閫賓賢》:“今日欣聞命世才,忙把安車遠聘,筐篚將誠,玉帛為媒。” 明 湯顯祖 《紫釵記·合卺》:“小生還有 藍田 白玉一雙,文錦十疋,少致筐篚之敬。”

(3).指婚前男方給女方的聘禮。《東周列國志》第六七回:“公子 圍 使 伍舉 入城,議婚 豐氏 , 鄭伯 許之。既行聘,筐篚甚盛。”

(4).謂財產。 晉 葛洪 《抱朴子·安貧》:“筐篚實者,進於草萊;乏資地者,退於朝廷。”

(5).帝王厚賜的物品。亦指帝王恩賜。 唐玄宗 《首夏花萼樓觀群臣宴寧王山亭回樓下又申之以賞樂賦詩》序:“鼓之以琴瑟,侑之以筐篚。”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聖人筐篚恩,實願邦國活。” 明 楊珽 《龍膏記·寵賜》:“門庭氣象,筐篚鬭輝光。”

混同

(1) [mix up;confuse with]∶將本質上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看待

(2) [unite]∶統一

天地混同

吳越

(1). 春秋 吳國 與 越國 的並稱。《國語·吳語》:“不修 方城 之內,踰諸夏而圖東國,三歲於 沮 汾 以服 吳 越 。”

(2). 吳 越 兩國時相攻伐,積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敵。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當初指望做夫妻,誰知變成 吳 越 。” 元 關漢卿 《碧玉簫》曲:“休謊説,不索尋 吳 越 。喒,負心的教天滅。”《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我與你恩愛深重,教你穿在身上,恩將讎報,反成 吳 越 ?”

(3).指 春秋 吳 越 故地(今 江 浙 一帶)。 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甘赴 江 湘 ,奮戈 吳 越 。”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我欲因之夢 吳 越 ,一夜飛度 鏡湖 月。” 清 方文 《宋遺民詠·龔聖予開》:“往來 吳 越 間,傷心舊宗社。”

(4). 五代 十國之一。始祖 錢鏐 ,據有今 江蘇省 西南部、 浙江省 全部和 福建省 東北部,後降於 北宋 。《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鏐》:“ 梁祖 革命,以 鏐 為尚父、 吳越 國王。”

一家

(1).一個家族;一戶人家。常用以謂無分彼此,如家人之相親。《管子·霸言》:“一國而兩君,一國不可理;一家而兩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說林訓》:“一家失熛,百家皆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兄弟》:“夫有人民而後有夫婦,有夫婦而後有父子,有父子而後有兄弟,一家之親,此三而已矣。”《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陳毅 《乘車過雪峰》詩:“明日 拉薩 會親友, 漢 藏 一家敘別情。”

(2).指一人。《禮記·大學》:“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 鄭玄 註:“一家、一人,謂人君也。” 漢 班固 《bai5虎通·正論》:“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謹敬謙讓之至也。”《宋史·道學傳·程顥》:“天下事非一家私議,願平氣以聽。”《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有五個防土庫的,在那裡喫酒du5錢,一家當一更。”

(3).一家學說;一個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晉書·荀崧傳》:“ 向 歆 ,漢之碩儒,猶父子各執一家,莫肯相從。” 唐 劉知幾 《史通·采撰》:“何嘗不徵求異説,採摭羣言,然後能成一家,傳諸不朽。” 宋 蘇軾 《莊子祠堂記》:“其論天下道術,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關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為一家。”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 蘇 張 縱橫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談,其論無當於宏旨,其義不主於一家。”參見“ 一家言 ”、“ 一家書 ”。

(4).古時生產活動的一個單位。三夫為一家。《管子·乘馬》:“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

(5).表數量。常用於工商企業等。如:一家百貨商店;一家紡織廠。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