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看大江東去逝者如斯徒令抔土長封千古幾人綿血食 山頭對明月二分魂兮不昧從此金甌永奠九原當亦慰忠魂

名勝鎮江

對聯全文

上聯:門外看大江東去逝者如斯徒令抔土長封千古幾人綿血食
下聯:山頭對明月二分魂兮不昧從此金甌永奠九原當亦慰忠魂

對聯備註:

(鎮江:陳欽明題金山忠烈祠)

參考注釋

大江東去

詞牌名。即“念奴嬌”。因 宋 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首句為“大江東去”,故名。

逝者如斯

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後用以謂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晉 陸機 《順東西門行》:“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 宋 蘇軾 《前赤壁賦》:“客亦知夫水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花月痕》第五回:“逝者如斯,竟成千古,人如可作,重訂三生。”

抔土

(1).一捧之土。極言其少。 金 元好問 《學東坡移居詩》之四:“諸君頗相念,餘粒分鳧鶴。得損不相償,抔土填巨壑。”

(2).借指墳墓。 明 屠隆 《曇花記·郊遊點化》:“恨無情抔土,斷送幾英豪,今古價,有誰逃。” 清 鈕琇 《觚賸·舒氏義烈》:“ 王 之抔土未乾,而使全家骨肉,危如累卵, 國棟 之罪,其可逭乎?”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遠志屈於短年,雄心埋於抔土。”

(3).抓土。《新唐書·袁恕己傳》:“憤懣,抔土以食,爪甲盡。”

千古

(1) [through the ages]∶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forever]∶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zhou66

千古奇聞

(3) [eternal repose]∶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血食

(1).謂受享祭品。古代殺牲取血以祭,故稱。《左傳·莊公六年》:“若不從三臣,抑社稷實不血食,而君焉取餘?”《漢書·高帝紀下》:“故 粵王 亡諸 世奉 粵 祀, 秦 侵奪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 顏師古 註:“祭者尚血腥,故曰血食也。” 清 袁枚 《新齊諧·牛頭大王》:“上帝命血食此方,汝塑像祀我,必有福應。”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五講:“若説到滅族,他就怕祖宗血食斷絶,不由得不拚命奮鬥。”

(2).指用於祭祀的食品。《西遊記》第六一回:“小神居此苟安,拯救這方生民,求些血食,誠為恩便。”

(3).謂吃魚肉之類葷腥食物。《梁書·諸夷傳·扶南國》:“王常樓居,不血食,不事鬼神。”

頭對

對手。 元 無名氏 《獨角牛》第三折:“今年頭對是 獨角牛 ,二年無對手了。”參見“ 頭抵 ”。

明月

(1) [bright moon]∶明亮月亮

明月幾時有

(2) [a legendary luminous pearl]∶指夜明珠

二分

(1).春分和秋分。《左傳·昭公二十一年》:“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 杜預 註:“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文選·左思<魏都賦>》:“闡鉤繩之筌緒,承二分之正要。” 李善 註:“二分,春、秋之中者也。”《元史·世祖紀三》:“敕二分、二至及聖誕節日,祭星於司天臺。”

(2).分而為二。 晉 郭璞 《江賦》:“源二分於 崌 崍 ,流九派乎 潯陽 。”

(3).猶言兩份。 唐 徐凝 《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 揚州 。” 宋 蘇軾 《水龍吟·楊花詞》:“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4).十分之二,二成。 宋 蘇軾 《擬進士對御試策》:“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謂之放債取利,可乎?”《元史·成宗紀四》:“ 江 南佃戶私租太重,以十分為率減二分,永為定例。”

不昧

(1).不忘。《逸周書·王會》:“佩之令之不昧。” 孔晁 註:“不昧,不忘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樹雞柵》詩:“不昧風雨晨,亂離減憂慼。” 宋 曾鞏 《左僕射門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並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損壞;不湮滅。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玄陰凝,不昧其潔。” 唐 杜甫 《迴棹》詩:“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讀者>四版自序》:“感謝上帝,在我最初一靈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靈永久的皈依和寄託。”

從此

(1) [from this time on]∶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thenceforward]∶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金甌

(1).金的盆、盂之屬。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四:“婦以金甌、麝香囊與婿別,涕泣而分。”《明史·錢龍錫傳》:“帝倣古枚卜典,貯名金甌,焚香肅拜,以次探之。” 清 黃遵憲 《感事》詩:“金甌親卜比公卿,領取冰銜十日榮。”

(2).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國土。《南史·朱異傳》:“﹝ 武帝 ﹞嘗夙興至 武德閤 口,獨言:‘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唐 司空圖 《南北史感遇》詩之五:“兵圍 梁 殿金甌破,火發 陳 宮玉樹摧。” 清 秋瑾 《鷓鴣天》詞:“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mao66東 《清平樂·蔣桂戰爭》詞:“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3).酒杯的美稱。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蔡宅祝壽》:“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甌。” 明 沉采 《千金記·夜宴》:“碧月照金甌,銀河燦珠斗。”

九原

[Jiuyuan] 本為山名,在今山西新絳縣北。相傳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後世因稱墓地為九原。

汝在九原。——清· 袁枚《祭妹文》

忠魂

[loyal soul] 忠勇志士的英魂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mao66東《答李淑一》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