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誅妖殺盡群妖萬里河山歸化日 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軍介冑逞威風

名勝長江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天命誅妖殺盡群妖萬里河山歸化日
下聯:王赫斯怒勃然一怒六軍介冑逞威風

對聯備註:

(南京:洪秀全題太平天國太33城)

參考注釋

天命

(1) [God's will;destiny;fate]∶指上天的意志;也指上天主宰之下的人們的命運

樂夫天命復奚疑。——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雖曰天命。——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

(2) [law of nature;natural law]∶自然規律、法則

(3) [natural span of life;one's allotted span]∶人的自然壽命;天年

萬里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gong11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政委員會城市建設部部長、中共北京市委書記兼北京市副市長、鐵道部部長、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河山

[rivers and mountains;land;territory] 河流和山嶺,指國家疆土

大好河山

化日

陽光。亦借指白晝。《宋史·樂志》:“化日初長,時當暮春。蠶事方興,惟後惟嬪。” 金 元好問 《慶高評事八十之壽》詩:“化日舒長留暮景,秋風搖落變春溫。”

王赫

天子勃然震怒貌。語本《詩·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鄭玄 箋:“ 文王 赫然與其羣臣盡怒。” 南朝 陳 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北齊廣陵城主書》:“願達丹誠,用停王赫。” 唐 張說 《神人傳慶》:“天帝下席,承 韋 於命。王赫斯興,撥亂反正。”

勃然

(1) [agitatedly]∶因心情煩亂、發怒等而激動地

權勃然曰。——《資治通鑑》

勃然而起。——唐· 柳宗元《封建論》

(2) 又

勃然變色。

(3) [vigorously]∶朝氣蓬勃地,精力充沛地

勃然興起

勃然奮勵。——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4) [suddenly]∶突然的樣子

忽然出,勃然動。——《莊子·天地》

六軍

(1).天子所統領的軍隊。《周禮·夏官·序官》:“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左傳·襄公十四年》:“ 周 為六軍,諸侯之大者,三軍可也。”後因以為國家軍隊的統稱。《三國志·魏志·辛毗傳》:“且四方之寇,莫大於 河 北; 河 北平,則六軍盛而天下震。” 宋 范成大 《州橋》詩:“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廻。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清 黃遵憲 《七月二十一日外國聯軍入犯京師》詩:“莫問空拳敺市戰,餘聞扈蹕六軍驚。”

(2). 晉 世稱領軍、護軍、左右二衛、驍騎、游擊為“六軍”。《南齊書·百官志》:“領軍將軍、中領軍。護軍將軍、中護軍……左右二衞將軍。驍騎將軍。游擊將軍。 晉 世以來,謂領護至驍、游為六軍。”

(3).指 唐 之禁軍六軍。《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龍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號六軍。”按,《舊唐書·職官志三》說六軍,與此不同。 清 王鳴盛 《十七商榷·新舊唐書十三》:“六軍,據《新志》以龍武、神武、神策各左右當之,而《舊志》説六軍則數左右羽林,而不數左右神策。《通典》説六軍與《舊志》同……要之,六軍之名乃取舊制書之,至中、晚 唐 神策軍權最重,故《新志》以後定者言之歟,今未能詳考。”

介冑

(1).鎧甲和頭盔。《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介冑生蟣蝨,民無所告愬。”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二張援襄》:“有浮屍遡流而上,被介冑,執弓矢。”《水滸傳》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冑。”

(2).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冑執枹,立於軍門。” 漢 賈誼 《新書·解縣》:“將吏戍者或介冑而睡。”《新唐書·來濟傳》:“遂不介冑而馳賊,沒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爭位》:“副淨扮 高傑 ,末扮 黃得功 ……俱介冑上。”

(3).甲冑之士。指武士。《陳書·魯廣達傳》:“爪牙背義,介冑無良。” 明 何景明 《點兵行》:“富豪輸錢脫籍伍,貧者驅之充介冑。”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登堂來萬民,下及介冑屬。”

逞威風

[lord it over;presume on one's power to intimidate others] 擺架子耍威風

電影導演對莎士比亞的解釋者逞威風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