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望是賈長沙一流,通籍四十年,謨猷樹立,不愧王志藎臣,止當時學界功虧,可為痛哭、可為太息; 政聲在張京兆舊治,近畿五百里,愷澤蓲敷,足稱古之遺愛,況今日議堂謚定,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才望是賈長沙一流,通籍四十年,謨猷樹立,不愧王志藎臣,止當時學界功虧,可為痛哭、可為太息;
下聯:政聲在張京兆舊治,近畿五百里,愷澤蓲敷,足稱古之遺愛,況今日議堂謚定,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對聯備註:

(清-謝事瑾《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才望

(1).才能聲望。《晉書·和嶠傳》:“﹝弟 郁 ﹞才望不及 嶠 ,而以清乾稱。” 唐 高適 《別劉大校書》詩:“昔日京華去,知君才望新。” 元 元懷 《拊掌錄》:“ 魯直 在 鄂 , 鄂州 太守以其才望信重之。”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三:“﹝ 金眉生 ﹞負才望,喜談天下事,亦振奇人也。”

(2).指有才能聲望的人。 明 汪道昆 《洛水悲》:“邂逅逢 東都 才望,殷勤獻南國明璫,我思他懷中密意頻觀望。” 康有為 《法國革命史論·跋》:“剪除才望,稱自然之美而縱淫盜。”

長沙

[Changsha Municipality] 中國湖南省省會,城市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45.9萬(1982),其中市區人口107萬,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廣鐵路線上。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機械、紡織和食品加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湘繡聞名中外

一流

(1).一類;同一類。 晉 葛洪 《抱朴子·窮達》:“或問一流之才而或窮或達,其故何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劉尹 道 桓公 鬢如反蝟皮,眉如紫石棱,自是 孫仲謀 、 司馬宣王 一流人。”《紅樓夢》第五八回:“ 藕官 因方纔護庇之情,心中感激,知他是自己一流人物。” 孔厥 袁靜 《新兒女英雄傳》第七回:“他倆一面吃,一面湊在一塊兒,嘁嘁喳喳的說了半天。他兩個本是一流子,一說就合轍。”

(2).第一等。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接識》:“故一流之人能識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識二流之美。”

(3).一個流派。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二節:“農而可列於九流也,則如 孫 吳 之兵, 計然 白圭 之商, 扁鵲 之醫,亦不可不為一流。”

(4). 王莽 時銀幣的一種單位。《漢書·食貨志下》:“ 朱提 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直千。”

通籍

[be an official;secure official position] 做官。“籍”是二尺長的竹片,上寫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宮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通籍”謂記名於門籍,可以進出宮門。因此後來便稱做官為“通籍”。

通籍後。——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謨猷

謀略。《周書·寇洛李弼于謹傳論》:“帷幄盡其謨猷,方面宣其庸績,擬巨川之舟艥,為大廈之棟樑。” 宋 蘇舜欽 《杜公求退第四表》:“臣實以量狹而位已過,器重而力不任,謨猷若斯,陛下所盡悉。” 清 王韜 《變法自強下》:“説者又謂中朝制度迥越尋常,前代謨猷姑勿具論。”

樹立

[foster;set up] 建立

樹立遠大的理想

不愧

[be worthy of the name;prove oneself to be] 無愧於;名副其實

不愧為藝術大師

王志

天子的意向。《周禮·夏官·撢人》:“掌誦王志,道國之政事,以廵天下之邦國而語之。” 鄭玄 註:“道,猶言也。以王之志與政事諭説諸侯,使不迷惑。”

藎臣

《詩·大雅·文王》:“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朱熹 集傳:“藎,進也,言其忠愛之篤,進進無已也。”本謂王所進用之臣,後引申指忠誠之臣。 唐 白居易 《韓愈等二十九人亡母追贈國郡太夫人制》:“生此哲人,為我藎臣,率由茲訓,教有所自,恩不可忘。” 清 薛福成 《強鄰環伺謹陳愚計疏》:“蓋既經藎臣碩輔,內外合謀,苦心經營者亦逾二十年, 中國 之聲威稍稍異於疇昔。”

當時

[right;immediately;right away;at once]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學界

[educational circles] 指教育界或學術界

痛哭

[cry bitterly;wail] 盡情地哭

太息

(1) [have a deep sign] 即“嘆氣”。

(2) 生理現象。以呼氣為主的深呼吸。正常人的呼吸中,一呼一吸稱為一息,一息脈動四次,三息之後有一次深呼吸,脈五動,脈診上稱為“閏以太息”。病理情況下,若患者頻頻吸氣,稱為善太息,它是一個症狀,可由肝膽鬱結,肺氣不宜引起

(3) 表示某種感情

陳涉太息回。——《史記·陳涉世家

感動太息。——清· 張廷玉《明史》

政聲

官吏的政治聲譽。《南史·沉憲傳》:“乃以 憲 帶 山陰 令,政聲大著。” 唐 錢起 《送沉少府還江寧》詩:“江樓新詠發,應與政聲傳。” 吳玉章 《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六:“辛亥革命勝利以後, 薄洵 還在 榮縣 作知事,他的政聲很好,受到民眾擁護,替當時的革命黨人保持了榮譽。”

張京兆

漢代 張敞 ,曾為 京兆 尹,人稱 張京兆 。《漢書·張敞傳》:“ 敞 為 京兆 ,朝廷每有大議,引古今,處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數從之。然 敞 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 章臺街 ,使御吏驅,自以便面拊馬。又為婦畫眉, 長安 中傳 張京兆 眉憮。有司以奏 敞 ,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和過於畫眉者。’上愛其能,弗備責也。然終不得大位。” 唐 杜甫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始見張 京兆 ,宜居 漢 近臣。”亦以喻夫婿。 明 葉憲祖 《鸞鎞記·閨詠》:“幾番盼殺 張京兆 ,翠黛留將嬾自描。” 清 孫枝蔚 《訊陳元水病》詩之二:“鏡里 張京兆 ,樽前 劉伯倫 。須聽苦口勸,忍使翠眉顰。”

舊治

從前或原來所管轄的地區。 清 李漁 《比目魚·假神》:“他既然選在 汀州 ,就是我們的舊治了。”

近畿

[the capital city’s environs] 鄰近國都的地方

百里

(1).一百里。謂距離甚遠。《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詩·大雅·桑柔》:“維此聖人,瞻言百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 宋 蘇軾 《明君可與為忠言賦》:“心苟無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將或錫之十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後日之憂者,始服 永公 ‘熟慮其後’一言,真‘瞻言百里’也。”

(2).古時諸侯封地範圍。《孟子·萬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後用以稱諸侯國。參見“ 百里之命 ”。

(3).亦謂地小。《孟子·公孫丑上》:“然而 文王 ( 周文王 )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荀子·仲尼》:“故善用之,則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4).古時一縣所轄之地。因以為縣的代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大率方百里。” 漢 蔡邕 《太尉陳公贊》:“公在百里,有西產之惠,賜命方伯,分 陝 餘慶。” 晉 陶潛 《酬丁柴桑》詩:“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唐 王勃 《上明員外啟》:“三冬文史,先兆跡於青衿;百里絃歌,即馳芳於墨綬。”

(5).借指縣令。《後漢書·循吏傳·仇覽》:“ 渙 ( 王渙 )謝遣曰:‘枳棘非鸞鳳所棲,百里豈大賢之路。’” 李賢 註:“時 渙 為縣令,故自稱百里也。”《南齊書·文學傳·崔慰祖》:“帝( 明帝 )欲試以百里, 慰祖 辭不就。” 宋 王禹偁 《畬田詞》序:“苟擇良二千石暨賢百里,使化天下之民如斯民之義,庶乎污萊盡闢矣。”

(6).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寳刀三,寳劍六。寳劍六:一曰白虹……六曰百里。”

(7).複姓。 春秋 秦 有 百里奚 。見《孟子·萬章上》。

足稱

值得稱道。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全 趙 之袨服叢臺,方此為劣 臨淄 之揮汗成雨,曾何足稱。”《隋書·王韶元岩等傳贊》:“ 元巖 王韶 ,任當彼相,並見嚴憚,莫敢為非,謇諤之風,有足稱矣。”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孫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今日有書至。”《水滸傳》第四五回:“ 楊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見外?有的話,但説不妨。’”《兒女英雄傳》第三回:“ 華忠 説:‘今日趕不到的;他連夜走,也得明日早上來。’”

(2).目前;現在。《穀梁傳·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清 黃遵憲 《台灣行》:“今日之政民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韋護》第一章:“然而她們卻痛叱 中國 今日之所謂新興的、有智識婦女。”

議堂

議論政事之堂。 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議堂猶集鳳, 貞觀 是元龜。”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