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扼狂瀾,惟公能濟變夷艱,若論盛典易名,紀阮視之有慚色; 萬流宗學海,賤子更感恩知己,每讀剡章隕涕,胡曾以後此憐才。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一柱扼狂瀾,惟公能濟變夷艱,若論盛典易名,紀阮視之有慚色;
下聯:萬流宗學海,賤子更感恩知己,每讀剡章隕涕,胡曾以後此憐才。

對聯備註:

(清-邵啟賢《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一柱

(1).一根柱子。亦指象柱子的東西。 漢 王充 《論衡·談天》:“石之質重,千里一柱,不能勝也。”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四:“ 江陵 有臺甚大,而有一柱,眾木共之。”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雷書》:“ 大中祥符 間, 岳州 玉真觀為火所焚,惟留一柱。”《宋史·樂志十七》:“設二十五弦,弦一柱,崇二寸七分。”

(2).喻能擔當重任,獨力支撐局面的人。 唐 張祜 《讀狄梁公傳》詩:“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宋 王讜 《唐語林·豪爽》:“閣下為南溟之鵬,作中天之一柱。”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八:“代許孤忠留一柱,帝思耆德撫三辰。” 陳毅 《胡志明主席七十大壽祝辭》:“一柱南天欣老健,英雄肝膽福壽全。”

(3).指舊式賬簿或清冊里的一個項目。舊式賬目分舊管(原有的)、新收(新收進的)、開除(支出的)、實在(剩下的)四項,稱為“四柱”或“四柱清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我拿過來一看,就是 張鼎臣 交出來的盤店那一帳本,內中一柱一柱列的很是清楚。”

狂瀾

(1) [raging waves]∶巨大的波浪

八戒見了道;“果是狂瀾,無舟可渡。”——《西遊記》

(2) [a critical situation;a desperate situation]∶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力挽狂瀾

公能

公正能幹。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 峻 ( 任峻 )以公能,召拜選。文武吏各盡其用,發剔姦盜,不得旋踵,民間皆畏之。”《北史·辛雄傳》:“自後每有疑議, 雄 ( 辛雄 )與公卿駁難,事多見從。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盛典

[grand ceremony;grand celebration]大規模的、隆重的儀式

開國盛典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慚色

亦作“慙色”。羞愧的臉色。《韓詩外傳》卷一:“ 子貢 逡巡,面有慙色,不辭而去。”《晉書·何充傳》:“ 充 對曰:‘陛下龍飛,臣 冰 之力也。若如臣議,不覩昇平之世。’帝有慙色。” 宋 沉作喆 《寓簡》卷十:“吾視花有慚色也。”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論》:“其死也,將下見其始祖 召公奭 於九原,即引而進之 周 之先 文王 、 武王 之側,亦豈有慚色哉!”

萬流

(1).眾多的水流。 晉 潘岳 《滄海賦》:“群溪俱息,萬流來同。”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鑑·宋·曹仁希》:“善畫水,為驚濤怒浪,萬流曲折。” 葉聖陶 《倪煥之》二十:“各地青年都往都市裡跑,即使有頑強的阻力,也不惜忍受最大的犧牲務必達到萬流歸海的目的。”

(2).萬民。《文選·顏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庶士傾風,萬流仰鏡。” 李周翰 註:“言眾士萬人皆傾慕其風,仰之以為鑑鏡。”

宗學

皇室子弟的學校。《宋史·選舉志三》:“﹝ 紹興 ﹞十四年,始建宗學於 臨安 ,生員額百人:大學生五十人,小學生四十人,職事各五人。置諸王宮大、國小教授一員。在學者皆南宮、北宅子孫。”《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 陳伯大 收得此詞,獻與 似道 。 似道 密訪其人不得,知是秀才輩所為,乘 理宗皇帝 晏駕,奏停是年科舉,自此太學、武學、宗學三處秀才,恨入骨髓。”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 裘文達公 賜第,在 宣武門 內 石虎衚衕 , 文達 之前為右翼宗學,宗學之前為 吳額駙 府。”

賤子

謙稱自己。《漢書·遊俠傳·樓護》:“時請召賓客, 邑 居樽下,稱‘賤子上壽’。” 唐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丈人試靜聽,賤子請具陳。” 柳亞子 《dong22武先生六十壽詩》:“賤子傾心久,神交許我狂。”

感恩

(1) [be thankful]

(2) 感謝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

感恩不盡

(3) 餐前或餐後對上帝表示感謝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剡章

削牘寫成奏章。泛指寫奏章。 宋 陸游 《與趙都大啟》:“方剡章而俟報,輒懷檄以徑前。” 康有為 《故候選主事亡弟廣仁》詩:“王卿敬汝才,剡章薦延閣。”

隕涕

流淚。《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於是公有所愛者曰 顛頡 後期,吏請其罪, 文公 隕涕而憂。”《漢書·元後傳》:“行道之人為之隕涕,況於陛下,時登高遠望,獨不慙於 延陵 乎!”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感傷懷歸,隕涕薰心。” 葉聖陶 《北上日記·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至 佩弦 夫人家,觀 佩弦 書室,物在人亡,幾欲隕涕。”

以後

[later;thereafter;henceforward] 比現在或所說的時間晚的時間

從今以後

自此以後。——《後漢書·張衡傳》

憐才

(1).愛惜人才。 唐 杜甫 《不見》詩:“不見 李生 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唐 溫庭筠 《秘書省有賀監知章草題詩因有作》詩:“ 越 溪漁客 賀知章 ,任達憐才愛酒狂。”

(2).愛慕才華的人。 清 李漁 《玉搔頭·情試》:“那民間女子遇著個貧賤書生,或是憐才,或是鑑貌,與他一笑留情,即以終身相許。” 清 青閣居士 《<續板橋雜記>敘》:“俠妓自豪,原知慕義;儒姬爾雅,定解憐才。”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