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酸鹹皆適口 玉缽滋味好充腸

調味品店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金鼎酸鹹皆適口
下聯:玉缽滋味好充腸

對聯金鼎酸鹹皆適口 玉缽滋味好充腸書法欣賞

金鼎酸鹹皆適口 玉缽滋味好充腸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金鼎酸鹹皆適口 玉缽滋味好充腸】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金鼎

(1).黃金炊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金鼎玉杯,銀樽珠襦之寶,皆以送女。”

(2).為鼎類炊具的美稱。 宋 陳師道 《滿庭芳·詠茶》詞:“華堂靜,松風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煉丹之鼎爐。 南朝 宋 鮑照 《代淮南王》詩:“琉璃作盌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聶夷中 《訪嵩陽道士不遇》詩:“先生五嶽游,文焰滅金鼎。” 唐 呂岩 《漁父·神異》詞:“金鼎內,迴朦朧。換骨添筋處處通。”

(4).借指煉丹或煉丹之術。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詩:“傾家事金鼎,年貌可長新。” 明 陸采 《明珠記·訪俠》:“願棄了升斗微官,早學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傳說 夏 鑄九鼎,奉為傳國之寶。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夏 鑄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肅慎 之楛矢。”《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旄頭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後亦用以喻指國家宰輔大臣。 宋 曾鞏 《送沉諫議》詩:“金鼎鹽梅須大用,九霄應已夢儀刑。” 元 李獻卿 《劉寓叔先生輓詩》:“便調金鼎佐無為鳳池坐數 汾陽 考。”

(6).鼎形的金香爐。《紅樓夢》第七六回:“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

鹹皆

全都。《百喻經·婆羅門殺子喻》:“時諸世人卻後七日聞其兒死,鹹皆嘆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錯。’”《百喻經·五百歡喜丸喻》:“時彼國人卒爾敬服,鹹皆讚嘆。”《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各各解談微妙教,聞者鹹皆發道心。”

適口

合口味。《宋書·孔琳之傳》:“所甘不過一味,而陳必方丈,適口之外,皆為悅目之費。” 唐 杜甫 《病橘》詩:“紛然不適口,豈只存其皮。” 明 焦竑 《玉堂叢語·刺毀》:“ 丘文莊 自製餅,軟膩適口。”《孽海花》第七回:“我們並不叫局,不過借他船坐坐舒服些,用他菜吃吃適口些。”

滋味

[taste] 味道

鮮肥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充腸

猶充飢。《淮南子·齊俗訓》:“貧人則夏被褐帶索,含菽飲水以充腸,以支暑熱。” 唐 杜甫 《發秦州》詩:“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唐 白行簡 《李娃傳》:“行路鹹傷之,往往投其餘食,得以充腸。”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