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魏國畫荻兼父師,九重綸誥,備荷恩榮,阡表待雕鐫,南峙瀧岡同不朽; 庾叔褒刈荊誡兄女,十載葭莩,多蒙獎掖,薤歌揮涕淚,北隨邞水一齊寒。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鄭魏國畫荻兼父師,九重綸誥,備荷恩榮,阡表待雕鐫,南峙瀧岡同不朽;
下聯:庾叔褒刈荊誡兄女,十載葭莩,多蒙獎掖,薤歌揮涕淚,北隨邞水一齊寒。

對聯備註:

(清-方浚師《挽張兆棟母宋太夫人聯》)

參考注釋

畫荻

歐陽修 四歲而孤,家貧,母 鄭氏 以荻管畫地寫字,教其讀書。見《宋史·歐陽修傳》。後以“畫荻”為稱頌母教之典。 宋 劉克莊 《挽劉母王宜人》詩:“分燈照隣女,畫荻訓賢郎。”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晝錦》:“膝下久離,徒切倚門之望;榜中雙占,忝成畫荻之功。” 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吳翠鳳》:“轉輾四年餘,兒頓長, 鳳 畫荻教導,彌覺聰慧。”

父師

(1).即太師。上古三公之一。《書·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師、少師, 殷 其弗或亂正四方。’” 孔 傳:“父師,太師。”《漢書·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師位而典之。” 顏師古 註:“父師,即太師,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諸父而為太師,故曰父師。”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師傅,掌國學之教。《禮記·文王世子》:“樂正司業,父師司成。” 孔穎達 疏:“父師,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孫希旦 集解:“父師,即大司成也。樂正掌國學之政,故世子之學業,樂正之所主;大司成總國學之教,故世子學業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還鄉的大夫。《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就先生而謀賔介” 漢 鄭玄 註:“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夫名曰父師,士名曰少師。”

(4).對長者的尊稱。《漢書·敘傳上》:“是所望於父師矣。” 顏師古 註:“齒為諸父,尊之如師,故曰父師。”

(5).對師長的敬稱。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堯 舜 以來相傳之意,質以平日所聞父師之言,更互演繹,作為此書。” 宋 周必大 《池陽四詠》之二:“向來稍喜《唐風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師。”

(6).指基督教傳教士。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洎 元 明 時,雖有一二景教父師,以教理暨歷算質學於 中國 ,而其道非盛。”

九重

(1).九層;九道。《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韓詩外傳》卷八:“ 齊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與之上九重之臺。” 三國 魏 曹植 《當牆欲高行》:“願欲披心自説陳,君門以九重,道遠 河 無津。”

(2).泛指多層。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四折:“九重圍里往來,直似攛梭;萬隊營中上下,渾如走馬。”

(3).指天門;天。《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一》:“九重開,靈之斿,垂惠恩,鴻祜休。”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戶, 丹丘 談天與天語。九重出入生光輝,東來 蓬萊 復西歸。”京劇《貴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廣寒宮 。”

(4).指宮門。 漢 趙壹 《刺世疾邪賦》:“雖欲竭誠而盡忠,路絶險而靡緣。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宮禁,朝廷。 唐 盧綸 《秋夜即事》詩:“九重深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6).指帝王。 唐 李邕 《賀章仇兼瓊克捷表》:“遵奉九重,決勝千里。” 明 無名氏 《金雀記·作賦》:“明朝入禁中,奏聞九重。” 清 鈕琇 《觚賸續編·人觚》:“先是, 寶 ( 法寶 )出奔時,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詞·酒泉子》:“隊隊雄軍驚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宮,祇擬奪九重。”

綸誥

亦作“ 綸告 ”。皇帝的詔令文告。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始以文學游 梁 ,俄而入掌綸誥。”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臣謬承恩寵,獲掌綸誥。”《宋史·禮志十四》:“公主受封,降制有冊命之文,多不行禮,惟以綸告進內。”《四庫全書總目·雜家類五·石林燕語》:“ 夢得 為 紹聖 舊人, 徽宗 時嘗司綸誥,於朝章國典,夙所究心。”

荷恩

蒙受恩惠。 宋 蘇轍 《謝除中書舍人表》:“譬如木之在山,生則荷恩,而死無所怨。” 葉聖陶 《窮愁》:“則吾之荷恩鄉里,非悲慘中之大愉樂耶?”

阡表

墓表。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二:“後公罷政出守 青社 ,自為阡表,刻碑以歸。”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一:“ 歐陽公 居 永豐縣 之 沙溪 ,其考 崇公 葬焉,所謂 瀧岡 阡是也。厥後奉母 鄭夫人 之喪歸合葬,載 青州 石鐫阡表。”參見“ 墓表 ”。

雕鐫

[engrave;carve] 雕刻

逼觀疑鬼功,其跡非雕鐫。——白居易《游悟真寺》

瀧岡

山岡名。在 江西省 永豐縣 南 鳳凰山 。 宋 歐陽修 葬其父母於此,並為文鐫於阡表,即世所傳誦的《瀧岡阡表》。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五:“ 歐陽公 居 永豐縣 之 沙溪 ,其考 崇公 葬焉,所謂 瀧岡阡 是也。厥後,奉母 鄭夫人 之喪歸合葬。載 青州 石鐫《阡表》,石緑色,高丈餘,光可鑑。” 清 錢謙益 《母錢氏加贈淑人》:“有命在天,旋觀 瀧岡 之表;其則不遠,永為彤史之光。”

不朽

[live] 存在於人類的記憶或記載

人類願望通過他的行動而不朽,這是建立金字塔的特徵

葭莩

(1).蘆葦里的薄膜。比喻親戚關係疏遠淡薄。《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羣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 顏師古 註:“葭,蘆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 唐 楊炯 《李舍人山亭詩序》:“葭莩為 漢帝 之親,枝葉為 周公 之裔。”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狐諧》:“我此處有葭莩親,往來久梗,不可不一訊。”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其在同黨,雖無葭莩微末之親,一見如故。”

(2).用作新戚的代稱。《梁書·武帝紀上》:“ 蕭領軍 葭莩之宗,志存柱石。”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浪言輝棣萼,何所託葭莩。”《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若不棄微賤,永結葭莩,死且不恨。”

(3).比喻瘠薄;簡薄。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地則葭莩,祥惟岳瀆。” 宋 楊萬里 《經和寧門外賣花市見菊》詩:“病眼仇寃一束書,客舍葭莩菊一株。”

多蒙

致謝之詞。蒙受,承蒙。《水滸傳》第四四回:“小弟多蒙錯愛,指教鎗棒。”

獎掖

[reward and promote] 獎勵提拔

獎掖後進,則有譽無否也。——江藩《漢學師承記·程普芳》

獎掖後學

薤歌

即《薤露》。 唐 孟郊 《吊盧殷》詩之三:“《薤歌》一以去,蒿閉不復開。” 清 吳偉業 《永和宮詞》:“玉匣珠襦啟便房,《薤歌》無異葬 同昌 。”參見“ 薤露 ”。

涕淚

(1).鼻涕和眼淚。亦專指眼淚。 漢 王粲 《贈蔡子篤》詩:“中心孔悼,涕淚漣洏。”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然人性自有少涕淚者,腸雖欲絶,目猶爛然。” 宋 司馬光 《送張兵部知遂州》詩:“聞道 西州 遺畫像,使我涕淚空霑衣。”《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他就接連不斷地打了無數的噴嚏,鬧得涕淚交流。”

(2).涕淚俱下;哭泣。《三國志·魏志·趙王乾傳》“ 黃初 二年,進爵,徙封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良 年小常呼 文帝 為阿翁。 帝 謂 良 曰:‘我汝兄耳!’ 文帝 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唐 杜甫 《gong4安送韋二少府匡贊》詩:“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紉針》:“妻攜女歸告兩弟。兩弟任其涕淚,並無一詞肯為設處。”

一齊

[at the same time;in unison] 同時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