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首座太夫人,尊陪南嶽,記春來桃熟,摳衣五茀堂前,猶詢壽母起居,寢閣沉深低落日; 當代高門舊名氏,親叩西平,溯老去椿靈,酹酒百花洲上,重感使君恩遇,江樓悽惻送慈雲。
對聯全文
上聯:中朝首座太夫人,尊陪南嶽,記春來桃熟,摳衣五茀堂前,猶詢壽母起居,寢閣沉深低落日;
下聯:當代高門舊名氏,親叩西平,溯老去椿靈,酹酒百花洲上,重感使君恩遇,江樓悽惻送慈雲。
對聯備註:
(清-李壽蓉《馮淑人》)
參考注釋
中朝
(1).臨朝之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臨朝嘆息, 應侯 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
(2). 漢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後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漢書·劉輔傳》:“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將軍 辛慶忌 ,右將軍……俱上書。”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國志·魏志·杜畿傳》:“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勢不獨多。” 唐 劉長卿 《集梁耿開元寺所居院》詩:“豈得長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為王,向中朝請封號。”
(4).指朝廷官員。 清 張際亮 《送雲麓觀察督糧粵東》詩:“ 唐 宋 中朝厭過嶺,今代軺車喜馳騁。”
(5).偏安 江 左的 東晉 、 南宋 分別稱建都中原時的 西晉 、 北宋 為“中朝”。 南北朝 時,亦稱 南朝 為“中朝”。《晉書·王隱傳》:“時著作郎 虞預 私撰《晉書》,而生長東南,不知中朝事,數訪於隱。”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長秋寺》:“﹝寺﹞亦在 延年裡 ,即是 晉 中朝時金市處。” 宋 陸游 《觀渡江諸人詩》:“中朝文有 漢唐 風,南渡詩人尚數公。”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引 張孝純 挽 張叔夜 詩:“疇昔中朝士,簪紳仰令名。”《北齊書·王琳傳》:“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濱餘胄, 沂川 舊族,立功代邸,効績中朝。”
(6).指中原。《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 邕 ﹞尤長碑頌。雖貶職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是時,天下已亂,中朝士人以 嶺 外最遠,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時亦指 中國 。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學士北使》詩:“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進 者真驍將也。如 進 輩有幾?’虜所以固矜者,意謂 進 本虜族, 中國 無之。” 清 王韜 《變法自強下》:“我中朝素嚴海禁,閉關自守,不勤遠略。”
首座
(1) [seat of honour]∶筵席上居第一位的最尊貴的席位,也作“首坐”
(2) [No.1 monk in a temple]∶寺廟裡地位最高的和尚
太夫人
[offical's mother] 漢制列侯之母稱太夫人,後來凡官僚豪紳的母親不論在世與否,均稱太夫人
太夫人已不幸。——《漢書·李文蘇建傳》
上書太夫人。——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南嶽
亦作“ 南嶽 ”。山名。五嶽之一。(1)指 衡山 。《書·舜典》:“五月,南巡守,至於 南嶽 ,如 岱 禮。” 孔 傳:“ 南嶽 , 衡山 。”《漢書·郊祀志上》:“﹝ 舜 ﹞五月,巡狩至 南嶽 。 南嶽 者, 衡山 也。” 田漢 《長衡道上》詩之八:“十年夢裡朝 南嶽 ,日斷層巒未許攀。”(2)指 霍山 ,即 天柱山 。《爾雅·釋山》:“ 泰山 為東嶽, 華山 為西嶽, 霍山 為南嶽, 恆山 為北嶽, 嵩山 為中嶽。” 郝懿行 義疏:“ 霍山 在今 廬江 灊縣 , 潛水 出焉。別名 天柱山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故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為南嶽……以 霍山 即 南柱 ,亦止得為 漢武 之南嶽,而不得為《爾雅》之南嶽矣。”
見“ 南嶽 ”。
摳衣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趨時的動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職》:“已食者作,摳衣而降,旋而鄉席,各徹其餽,如於賓客。”《禮記·曲禮上》:“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唐 李邕 《大照禪師塔銘》:“負笈 梁 許 ,摳衣 班 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見贈》詩:“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五:“其摳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贊善而秉方冊, 及 ( 獨孤及 )之為文可徵矣。”
堂前
(1).正房前面。 漢 無名氏 《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2).正廳。 唐 朱慶餘 《近試上張籍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翠蓮 ﹞泡了一盤茶,托至堂前,擺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請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 羿 又在房裡轉了幾個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頭看著對面壁上的彤弓、彤矢、盧弓、盧矢、弩機、長劍、短劍。”
(3).代指母親。《宋史·列女傳·陳堂前》:“ 陳堂前 , 漢州 雒縣 王氏 女,節操行義為鄉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猶私家尊其母也。”
壽母
(1).祝母長壽。《詩·魯頌·閟宮》:“ 魯侯 燕喜,令妻壽母。” 鄭玄 箋:“ 喜公 燕飲於內寢,則善其妻、壽其母,謂為之祝慶也。” 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一家壽母紅氍拜,最羨君家家慶圖!”
(2).使母長壽。 漢 焦贛 《易林·姤之無妄》:“《關雎》淑女,賢妃聖偶;宜家壽母,福祿長久。”
(3).長壽的母親;對老母的尊稱。 宋 蘇舜欽 《寄富彥國》詩:“歸來堂上拜壽母,賓車塞破 甘泉坊 。”《宋史·樂志十三》:“既尊聖父,亦燕壽母。” 明 劉基 《壽萱堂記》:“ 余君 豐於家而得壽母以養之。”
起居
[daily life] 指日常生活作息
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寢閣
(1).古代帝王日常處理政事的便殿。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崇政殿 宿衛士作亂於殿前,殺傷四人,取準備救火長梯登屋入禁中,逢一宮人,問:‘寢閤在何處?’宮人不對,sha9人。” 宋 岳飛 《奏乞本軍進討劉豫札子》:“陛下比者寢閤之命,聖斷已堅,鹹謂恢復之功指日可冀,何至今日尚未決策北向?”
(2).擱置。《續資治通鑑·宋仁宗皇祐四年》:“頃 江 南歲飢,貸種糧數十萬斛,且屢經寢閣,而轉運司督索不已。”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官狥私而曲斷,吏受賕而寢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慈安皇太後聖德》:“外省軍報,及廷臣奏疏寢閣者,聞中宮一言,未嘗不立即省覽。”
低落
[low;downcast] 下降;變低
當代
[the present age; the contemporary era;in an epoch] 目前這個時代
高門
[rich family] 門戶高大、寬敞。舊指地位高,有錢有勢的人家(高門不一定出高才)
舊名
傳統的概念;原來的名稱。《荀子·正名》:“若有王者起,必將有循於舊名,有作於新名。”《漢書·諸侯王表序》:“ 長沙 、 燕 、 代 ,雖有舊名,皆亡南北邊矣。” 宋 楊萬里 《謝張功父送牡丹》詩:“淺紅釅紫各新樣,雪白鵝黃非舊名。”
老去
(1).謂人漸趨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詩:“歸號故松柏,老去苦飄蓬。” 宋 歐陽修 《贈王介甫》詩:“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 明 汪循 《老去》詩:“老去心還競,春來花又新。”
(2).引申為老年;晚年。 沉從文 《<沉從文選集>題記》:“現在過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讀者,都共同將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隱》詩:“情知老去無多日,且向閒中過幾年。” 明 李東陽 《柳岸垂綸》詩:“老去祗應家在此,不須盤石更垂蘿。”
椿靈
《莊子·逍遙遊》:“ 楚 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成玄英 疏:“冥靈、大椿,並木名也。”後因以“椿靈”稱人長壽。 明 張居正 《答上師徐存齋並附與諸公書》之二八:“仰惟椿靈之算,始七十有八。聞侍御者言,聰明步履,視昔益健,新壯少年不及也。”
酹酒
以酒澆地,表示祭奠。古代宴會往往行此儀式。 隋 杜台卿 《玉燭寶典·正月孟春》:“元日至月晦為酺食,度水。士女悉湔裳,酹酒於水湄,以為度厄。” 宋 周邦彥 《夜飛鵲·別情》詞:“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極望天西。” 清 翟灝 《通俗編·儀節》:“酹酒之制,應昉自古祼禮。《周禮·大行人》:享上公再祼而酢,侯伯壹祼而酢,子男壹祼不酢。古凡享大賓,皆先攝瓚,酌鬱鬯之酒,灌地而後送爵,故今飲席效之。”
百花洲
(1).在 江西省 南昌市 東湖 中。有 冠鰲亭 、 九曲橋 等勝景。解放後擴建,闢為“八一公園”。 蔣士超 《秋日百花洲》詩之一:“ 百花洲 上百花殘, 萬柳堤 邊柳色寒。”
(2).在 江蘇省 蘇州市 。 清 陳維崧 《望湘人·贈南水上人》詞:“借問師家何處?在 百花洲 畔,近 胥江 渡。”原註:“上人住 吳門 百花洲 。” 清 孫枝蔚 《百花洲》詩:“君不見, 金閶 大道多酒樓,如花小妓立樓頭,夜深能唱 吳中 曲,勸君一醉消千憂。請看英雄化黃土,春風不到 百花洲 。”
(3).在 山東省 濟南市 大明湖 中,又名 百花堤 。 宋 曾鞏 、 蘇轍 皆有詩詠之。
使君
[honorific fitle of civil governor of a province in ancient China] 漢代稱呼太守刺史,漢以後用做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樂府詩集·陌上桑》
恩遇
[give special treatment] 指優惠的待遇
君密奏請皇上結以恩遇。——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悽惻
因情景淒涼而悲傷。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軍士各與父兄昆弟取訣,國人悲哀,皆作離別相去之詞……於是觀者莫不悽惻。”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悽惻。”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一旦大雪,生為凍餒所驅,冒雪而出,乞食之聲甚苦,聞見者莫不悽惻。” 清 顧炎武 《禹陵》詩:“ 會稽 山色好,悽惻獨攀登。”
悲痛;哀傷。 蘇曼珠 《碎簪記》:“余心中甚為 蓮佩 淒惻,此蓋人生至無可如何之事也。”
因情景淒涼而感觸悲傷。 南朝 梁 江淹 《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淒惻。” 唐 黃滔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六馬歸 秦 ,卻經過於此地;九泉隔 越 ,幾淒惻於平生。” 宋 陸游 《鹿頭關過龐士元廟》詩:“ 士元 死千載,淒惻過遺祠。”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八·玉華山樵》:“老懷豈能忘故山,神遊往往於其問。為君寫此轉淒惻,片雲零落何時還。” 丁玲 《阿毛姑娘》:“那歌調在那弦上是發出那樣高亢的,激昂的,又非常委婉悽惻的聲音, 阿毛 又想哭了。”
慈雲
佛教語。比喻慈悲心懷如雲之廣被世界、眾生。 南朝 梁簡文帝 《da9法頌》:“慈雲吐澤,法雨垂涼。” 唐太宗 《三藏聖教序》:“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陲。” 明 崔子忠 《送僧歸滇南》詩:“兵戈前路息,萬里憶慈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一》:“仰藉慈雲之庇,庶寬雷部之刑。”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公於時局切深憂,諷喻盡詩中,彌留猶直闕廷諫;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生前早悟無生理 死後長留不死名
名勝,青城山,7字對聯對聯:陽律欺瞞能倖免 陰司清算總難逃
名勝,城隍廟,7字對聯對聯:問先後替人誰,夢夢天心,一老不遺,三強未服;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女伶盛,男伶衰,猶不如瞎子能叫座;
名人名家對聯:冠蓋仍循鄉飲序; 笙歌先醉社公觴。
名人名家,名勝,福州,8字對聯對聯:佐時禮物天與厥福 含和履仁帝賴其勛
名人名家,集句,集漢碑,8字對聯對聯:帝之神在天下忠肝義膽鹹薦馨香詎獨詩山供一瓣
名勝,福建,關帝廟對聯:慟生不逢辰,母在堂,妾在帷,弱女在閨,更嗣續猶虛,劇憐朝露先零,定卜此時難瞑目;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中朝物望,絕國殊勛,往事憶靈楂,滄海曾隨天使命;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淥水漾丁簾,增我輩閒中風致;
名人名家,題贈,14字對聯對聯:柱杖尾掉一片白雲不重不輕任我拈為詩料
名勝,雲南對聯:盡留地步余前面; 須識天心在後頭。
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驅除韃虜 復興中華
題贈,4字對聯對聯:指囷粟,贈綈袍,卓卓高風,惟君氣誼堪千古;
輓聯,名人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