屑玉披沙品資調鼎 熬波煮海業啟和羹

鹽店8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屑玉披沙品資調鼎
下聯:熬波煮海業啟和羹

對聯屑玉披沙品資調鼎 熬波煮海業啟和羹書法欣賞

屑玉披沙品資調鼎 熬波煮海業啟和羹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屑玉披沙品資調鼎 熬波煮海業啟和羹】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屑玉

碾碎玉石。多指仙家屑玉為食。 南朝 宋 鮑照 《白雲》詩:“鍊金宿明館,屑玉止瑤淵。” 宋 陸游 《梅花》詩之三:“屑玉定煩修月戶,堆金難買破天荒。”

披沙

淘去泥沙。 唐 李嶠 《金》詩:“向日披沙浄,含風振鐸鳴。” 唐 錢起 《江行無題》詩之四八:“披沙應有地,淺處定無金。” 宋 蘇轍 《戲呈試官》詩:“剪燭看書良寂寞,披沙見玉忽喧譁。”

調鼎

(1).烹調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余見宰人嘆曰:‘ 伊尹 與 易牙 同知調鼎,而有賢不肖之殊。’” 唐 劉禹錫 《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詩:“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左傳》:‘ 晏子 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是古人調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八:“《農桑通訣》曰:又一種澤蒜,可以香食。 吳 人調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國家。語本《韓詩外傳》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負鼎操俎調五味,而立為相,其遇 湯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詩:“未逢調鼎用,徒有濟川心。” 元 薩都剌 《題光春卷上有蕭滕王三學士贊》詩:“未經調鼎休惆悵,會見留酸到子孫。” 清 張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韻》:“自此期調鼎,無端怨失弓。”

(3).指治理國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詩:“聞道延年如玉液,欲將調鼎獻明光。”

熬波

指煮海水為鹽。 南朝 齊 張融 《海賦》:“若乃漉沙構白,熬波出素,積雪中春,飛霜暑路。”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蓋自 岱山 及二 天富 皆取海水煉鹽,所謂熬波也。”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十:“地滷矜不能藝稷黍,踐斯土者,大抵蓋苫熬波,掛席釣海。”

煮海

(1).煮海水為鹽。 唐 陸贄 《議減鹽價詔》:“專煮海之利,以為贍國之術。” 宋 蘇軾 《表忠觀碑》:“ 吳 越 地方千里,帶甲百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五編第一章第二節:“沿海地帶煮海水為鹽,俗稱煮海。”

(2).煮沸海水。神話傳說,秀才 張羽 同龍女相約為夫婦,後受阻, 張羽 得寶物,煮沸大海,制服龍王,才得以成婚。 元 李好古 《張生煮海》第三折:“﹝ 龍氏三娘 ﹞親許我中秋會約,不見他來,因此在這裡煮海,定要煎出他來。”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壯山河於水底,何懼丸泥;列介冑於波中,不愁煮海。”

和羹

(1).配以不同調味品而製成的羹湯。《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貝錦以繁采發華;和羹以鹽梅致旨。”後用以比喻大臣輔助君主綜理國政。 唐 錢起 《陪郭令公東亭宴集》詩:“不愁懽樂盡,積慶在和羹。”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二:“舉朝水火和羹苦,於野玄黃戰血重。”

(2).喻宰輔之職。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