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宏達是名翰林,清通簡要是真吏部,嚴明仁恕是封疆重臣,遺愛長留荊楚地; 論芸香俸為前後輩,編花萼集為同年生,訂縞紵交為吳中老友,傷心怕過櫟存堂。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大雅宏達是名翰林,清通簡要是真吏部,嚴明仁恕是封疆重臣,遺愛長留荊楚地;
下聯:論芸香俸為前後輩,編花萼集為同年生,訂縞紵交為吳中老友,傷心怕過櫟存堂。

對聯備註:

(清-俞樾《挽惲世臨聯》)

參考注釋

大雅

(1).《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舊訓雅為正,謂詩歌之正聲。《詩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廢興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為 周 王畿內樂調。《大雅》多為 西周 王室貴族的作品,主要歌頌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績,有些詩篇也反映了 厲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亂及其統治危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公子 札 來聘……為之歌《大雅》。曰:‘廣哉,熙熙乎!曲而有體,其 文王 之德乎!’”後亦用以稱閎雅淳正的詩篇。 唐 李白 《古風》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傳》:“自 杜甫 後,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稱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選·班固<西都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羣。” 李善 註:“大雅,謂有大雅之才者。《詩》有《大雅》,故以立稱焉。” 明 蔣燦 《題杜少陵像》詩:“大雅長往矣,遺容後代看。” 清 感惺 《斷頭台·受讞》:“那議會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學識淵博的人。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剪報一斑>拾遺附文》:“至於分類分得不倫不類,那是小子底學識不到,還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謂高尚雅正。 宋 葉適 《賀縣尉》詩:“端龐還有北人風,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詩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綿渺而藴藉。”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這樣不傷大雅而又含有象徵意義的詞兒正合於一個青年人寄興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宏達

[learned;intelligent] 廣博精通

大雅宏達,子茲為群。——班固《西都賦》

翰林

[member of the Imperial Academy] 皇帝的文學侍從官,唐朝以後始設,明、清改從進士中選拔

翰林天台陶先生。—— 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清通

(1).清和通泰。 晉 索靖 《月儀帖》:“四表清通,俊乂濯景,山無 由 皓 之隱,朝有二八之盛。”《晉書·惠帝紀》:“蠲除苛政,愛人務本。清通之後,當還 東京 。”

(2).清明通達。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上》:“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隋書·儒林傳序》:“爰自 漢 魏 ,碩學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 唐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詩:“市朝束名利,林泉繫清通。” 清 錢謙益 《客塗有懷吳中故人》詩之五:“共許清通持水鏡,還期淳樸挽風流。”

(3).指文章層次清楚,文句通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溫太真 之筆記,循理而清通。”《儒林外史》第三回:“那童生叫做 魏好古 ,文字也還清通。”越劇《二度梅》第一場:“三首《梅》詩看清通,才學高低不相同。”

簡要

[concise;brief] 簡略扼要

吏部

(1) [Ministry of Official Personal Affairs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長官為吏部尚書。位次在其他各部之上

時韓愈吏部權 京兆。—— 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吏部擬用左通政。——清· 張廷玉《明史》

(2) 又

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

嚴明

(1) [be strict and impartial]

(2) 嚴肅公正

紀律嚴明

(3) ——多指法紀

(4) 使嚴明

嚴明廠紀

仁恕

仁愛寬容。《漢書·敘傳上》:“寬明而仁恕。”《世說新語·政事》“ 山遐 去 東陽 ” 劉孝標 注引《江惇傳》:“ 惇 隱 東陽 ,以仁恕懷物, 遐 感其德。” 宋 葉適 《上光宗皇帝札子》:“陛下嚴祗寅畏足以膺受付託,仁恕溫厚足以慰答傒望。”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可是,真心的公理論者又‘勿報復’呀,‘仁恕’呀……的大嚷起來。”

封疆

(1) [boundary;border region]∶分封土地的疆界;分封的疆界,界域的標記,聚土而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公孫丑下》

(2) [local general]∶將某一地區全權交給官吏管理

封疆大元帥

執掌封疆之印

重臣

[a high-ranking official with heavy responsibility] 在朝廷中地位舉足輕重的大臣

元老重臣

遺愛

(1).謂遺留仁愛於後世。《國語·晉語二》:“死必遺愛,死民之思,不亦可乎?”《漢書·敘傳下》:“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 唐 王維 《故右豹韜衛長史賜丹州刺史任君神道碑》:“一門而鳧舃,皆為政以德,遺愛在人。” 明 何景明 《送石令之廣濟》詩:“知君忠孝志,遺愛 楚 人間。”

(2).指留於後世而被人追懷的德行恩惠貢獻等。《後漢書·西南夷傳·邛都》:“天子以 張翕 有遺愛,乃拜其子 湍 為太守。” 晉 陶潛 《影答形》詩:“立善有遺愛,胡可不自竭。” 陳毅 《哭彭雪楓同志》詩:“壯哉身殉國,遺愛萬人懷。”

(3).指有古人高尚德行、被人敬愛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年》:“及 子產 卒, 仲尼 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杜預 註:“ 子產 見愛,有古人之遺風。”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孔明 ﹞治國以體,民無怨聲,刑罰不濫,沒有餘泣。雖古之遺愛,何以加茲。”《新唐書·崔琳傳》:“﹝ 崔琳 ﹞ 天寶 二年卒,祕書監 潘肅 聞之,泫然曰:‘古遺愛也!’”

(4).愛未遍及;偏愛。《後漢書·宦者傳·張讓》:“ 扶風 人 孟佗 ,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竭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

(5).謂拋棄親愛之人。《宋書·氐胡傳·胡大且渠蒙遜》:“臣伏尋 頭元嘉 以來,實有忠誠於國,棄親遺愛,誠在可嘉。”

(6).指死者遺留下的所愛的人或物。《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太后因不悅道:‘先帝遺愛之人,官家如何不惜?’ 神宗 受命,就有個釋放之意。”

楚地

指古 楚國 所轄之地。《戰國策·楚策一》:“ 楚 地西有 黔中 巫郡 ,東有 夏州 海陽 ,南有 洞庭 蒼梧 ,北有 汾 陘 之塞 郇 陽 ,地方五千里。” 南朝 宋 謝莊 《山夜憂吟》:“登 楚 都,入 楚 關, 楚 地蕭瑟 楚 山寒。” 宋 蘇軾 《荊州》詩之三:“ 楚 地闊無邊,蒼茫萬頃連。”

芸香

[rue] 一種多年生具濃香的木質草本植物( Ruta graveolens ),花黃色,複葉具有苦味

後輩

(1) [younger generation]∶同行中年輕的或資歷淺的人

(2) [posterity;offspring]∶後代;子孫

花萼

[calyx] 花葉的外層,構成花的外部,並由分離或連合的萼片組成,通常綠色和葉狀,但常像花冠一樣有顏色

同年生

科舉時代稱同榜考中者。 宋 范仲淹 《書澴州馬嶺鎮夫子廟碑陰》:“予幼居 淄川郡 ,又與記室為同年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盧彖 安仁 , 李藩 侍郎門生。性簡易。嘗與同年生在 藩 座。”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張炳垣傳》:“ 湖南 布政使 潘公鐸 ,與其父故 湖南 桃源縣 知縣 介福 為同年生。”參見“ 同年 ”。

縞紵

(1).《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吳季札 ﹞聘於 鄭 ,見 子產 ,如舊相識。與之縞帶, 子產 獻紵衣焉。”後因以“縞紵”喻深厚的友誼。亦指朋友間的互相饋贈。 北周 宇文逌 《<庾信集>序》:“余與 子山 ,夙期欵密,情均縞紵,契比金蘭。” 唐 韓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授縞紵以托心,示茲誠之不謬。” 清 顧炎武 《過李子德》詩之四:“ 關 河 愁欲徧,縞紵竟誰親?” 李光 《友人劉競生續學保定詩以送之》:“縞紵慣交屠狗客,摴蒱忍逐牧豬奴。”

(2).白色生絹及細麻所制的衣服。《戰國策·齊策四》:“後宮十妃,皆衣縞紵,食粱肉。” 鮑彪 註:“縞,鮮色繪也。紵,檾屬細者。” 吳師道 補正:“縞,白也。”

吳中

今 江蘇 吳縣 一帶。亦泛指 吳 地。《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sha1人,與 籍 避仇於 吳中 。” 唐 韓愈 《答李秀才書》:“故友 李觀 元賓 ,十年之前,示 愈 《別吳中故人》詩六章,其首章則吾子也。” 宋 張孝祥 《念奴嬌》詞:“ 吳中 何地,滿懷俱是離索。”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畫竹記》:“﹝ 余尉 ﹞詭辭以歲久剝落,將入 吳中 求國工裝之以獻。”

老友

(1).相交多年的朋友。《宋史·儒林傳四·蔡元定》:“﹝ 元定 ﹞聞 朱熹 名,往師之。 熹 叩其學,大驚曰:‘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之列。’”《儒林外史》第二五回:“我的老友到了。” 郁達夫 《遲桂花》:“是因為這一次的結婚,我才進城裡去買東西,才發見了多年不見的你這老友的存在。”

(2). 明 代士大夫對已考中秀才的儒學生員的稱呼。《儒林外史》第二回:“原來 明 朝士大夫稱儒學生員叫做‘朋友’,稱童生是‘小友’。比如童生進了學,不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

傷心

[grieve] 心裡非常痛苦

別為這事傷心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