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昔乘槎,青簡書勛,鼎呂一言侵地返; 武鄉今盡瘁,黃楊厄閏,離騷重續問天詞。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博望昔乘槎,青簡書勛,鼎呂一言侵地返;
下聯:武鄉今盡瘁,黃楊厄閏,離騷重續問天詞。

對聯備註:

(清-王庭訓《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博望

(1).古山名。即今 安徽 當塗 西南 東梁山 ,與 和縣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對如門,故又稱 天門山 。歷來為攻守要地。《文選·陸倕<石闕銘>》:“乃假天闕於 牛頭 ,託遠圖於 博望 。” 李善 註:“ 孝武 大明 七年 博望 梁山 立雙闕。”

(2).苑名。 南朝 齊 謝朓 《侍宴華光殿曲水奉敕為皇太子作》詩:“登賢 博望 ,獻賦 清漳 。”詳“ 博望苑 ”。

(3). 漢 張騫 的封號。《漢書·張騫傳》:“ 騫 以校尉從大將軍擊 匈奴 ,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乃封 騫 為 博望侯 。” 明 劉基 《題陳大初畫扇》詩之二:“爭似乘槎隨 博望 ,玉繩光裹看山河。”參見“ 博望槎 ”。

乘槎

亦作“ 乘楂 ”。乘坐竹、木筏。傳說天河與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見有浮槎去來,不失期,遂立飛閣於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織女、牽牛。此人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 郡訪 嚴君平 則知之。”後至 蜀 ,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正是此人到天河時。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藝文類聚》卷八引“查”作“楂”。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也載有類似的傳說: 漢 張騫 奉命出使 西域 等 河 源,乘槎經月,到一城市,見有一女在室內織布,又見一男子牽牛飲河,後帶回織女送給他的支機石。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序》:“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飇道阻, 蓬萊 無可到之期。” 宋 蘇軾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豈知乘槎天女側,獨倚雲機看織紗。” 清 孔尚任 《岸桴記》:“予乘槎三年,江淮湖海,住若里巷。”後用以比喻奉使。 唐 杜甫 《有感》詩之一:“乘槎斷訊息,無處覓 張騫 。” 清 汪懋麟 《得舟次二隻琉球使還訊息》詩之一:“聞道乘槎客,安流實快哉。” 清 黃遵憲 《遠歸》詩:“且圖傍岸牽舟住,競説乘槎犯斗還。”參見“ 星槎 ”、“ 浮槎 ”。

青簡

(1).竹簡。古代用以書寫的狹長竹片。《後漢書·吳祐傳》:“ 恢 ( 吳恢 )欲殺青簡以寫經書。” 李賢 註:“殺青者,以火炙簡令汗,取其青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青,亦謂汗簡。”

(2).借指青史,史書。《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雖復青簡締芳,未若玉石之不朽。”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審李賓客之芳一百韻》:“ 雲臺 終日畫,青簡為誰編?” 清 王式丹 《睢陽廟》詩之一:“名先 李 郭 懸青簡,血並 南 雷 染碧莎。” 郭沫若 《志願凱歌》詩:“紅旗夾道風中舞,青簡留芳域外傳。”

(3).泛指書籍。 唐 白居易 《秘書省中憶舊山》詩:“厭從薄宦校青簡,悔別故山思白雲。” 宋 葉適 《葉路分居思堂》詩之一:“苔色迷青簡,蟲文蝕素書。”

(4).借指著作。 南朝 梁 劉孝標 《重答劉秣陵沼書》:“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青簡尚新,而宿草將列。” 宋 鄒浩 《送薛唐卿赴省試》詩:“緑衣春色知誰共,青簡風流自此開。” 清 錢謙益 《挽西蜀尹西有長庚》詩之一:“wan77書上黃扉寢,七字詩來青簡休。”

(5).道家的神仙名錄。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記》卷三:“六日往 東華 ,見爾名已上青簡。”《雲笈七籤》卷一一七:“天尊曰:‘爾之青簡列於方諸矣。’”

鼎呂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毛先生 一至 楚 ,而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 毛先生 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 司馬貞 索隱:“九鼎大呂,國之寶器。言 毛遂 至 楚 ,使 趙 重於九鼎大呂,言為天下所重也。”九鼎,相傳為 夏禹 所鑄;大呂,為 周 宗廟的大鐘。後遂以“鼎呂”指事物及言論的份量重。 宋 范成大 《寄贈泉石使李元直入覲》詩:“茲行公勿遜,安國如鼎呂。” 明 高攀龍 《文學景耀唐公墓志銘》:“重 于震 之言者若鼎呂。”

一言

(1).一個字。《論語·衛靈公》:“ 子貢 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 曰:‘其恕乎!’” 漢 班固 《bai7虎通·謚篇》:“謚或一言或兩言,何?文者以一言為謚,質者以兩言為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

(2).一句話;一番話。《書·立政》:“時則勿有間之,自一話一言。我則末惟成德之彥,以乂我受民。”《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 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 唐 魏徵 《述懷》詩:“ 季布 無二諾, 侯嬴 重一言。” 元 紀君祥 《趙氏孤兒》第一折:“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孫炳華 《重賞之下》三:“ 林啟達 每天都要到車間轉轉,到工具機邊上看看,一言不發,看一會就走。”

(3).謂陳述一次。《穀梁傳·昭公四年》:“ 慶封 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孔子家語·屈節解》:“遽發所愛之使告 宓子 曰:‘自今以往, 單父 非吾有也,從子之制,有便於民者,子決為之,五年一言其要。’”

(4).眾口一詞。《韓非子·內儲說上》:“今 魯國 之羣臣以千百數,一言於 季氏 之私。”

侵地

侵奪的土地。《國語·齊語》:“審吾疆埸,而反其侵地;正其封疆,無受其資。” 韋昭 註:“侵地, 齊 侵取鄰國之地。”《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 晉侯 執 曹伯 ,班其所取侵地於諸侯也。” 晉 潘岳 《西征賦》:“履犬戎之侵地,疾 幽 後之詭惑。”

盡瘁

[exert oneself to the utmost] 盡心盡力,全身心投入

鞠躬盡瘁

黃楊厄閏

舊時傳說黃楊難長,遇閏年不僅不長,反要縮短。因以“黃楊厄閏”比喻境遇困難。 宋 蘇軾 《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退圃》:“園中草木春無數,只有黃楊厄閏年。”自註:“俗説,黃楊一歲長一寸,遇閏退三寸。”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王澹音》:“《病中述懷》云:‘愁如碧草逢春長,身似黃楊厄閏頻。’頗見風骨。”

離騷

(1).遭遇憂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猶離憂也…… 屈平 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 劉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長子,賢而能文。 建中jing7國 間,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謝諸公云:‘晚歲離騷,旋招魂於異域;平生精爽,猶見夢於故人。’”

(2).離別的愁思。語本《楚辭·離騷》 漢 王逸 註:“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言己放逐離別,中心愁思,猶陳直徑,以風諫君也。” 唐 岑參 《送趙侍御歸上都》詩:“帝城誰不戀,回望動離騷。” 宋 方岳 《齊天樂·和楚客賦蘆》詞:“天豈無情,離騷點點送歸客。”

(3).牢騷。《北史·儒林傳論》:“ 孝籍 徒離騷其文,尚何救也。” 宋 蘇轍 《次韻子瞻見寄》:“ 賈生 作傳無封事, 屈平 憂世多離騷。”

(4).文體之一種。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體上》:“風雅頌既亡,一變而為離騷,再變而為 西漢 五言,三變而為歌行雜體,四變而為 沉 宋 律詩。”

(5).泛指詞賦、詩文。 清 杭世駿 《<東城雜記>序》:“斯誠離騷之博徒,藝苑之別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彈離騷》:“一曲《離騷》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國恩 《楚辭概論·楚辭的名稱》:“﹝《離騷》﹞這個名詞的解釋,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離憂,也不是遭憂和別愁,更不是明擾,乃是 楚 國當時一種曲名。按《大招》云:‘ 楚 《勞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勞商’與‘離騷’為雙聲字,古音‘勞’在‘宵’部,‘商’在‘陽’部,‘離’在‘歌’部,‘騷’在‘幽’部。‘宵’‘歌’、‘陽’‘幽’,並以旁紐通轉,故‘勞’即‘離’,‘商’即‘騷’,然則‘勞商’與‘離騷’,原來是一物而異其名罷了。‘離騷’之為 楚 曲,猶後世‘齊驅’‘吳趨’之類。 王逸 不知‘勞商’即‘離騷’之轉音,故以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鮮卑’與《招魂》的‘犀比’是一件東西一樣。”

問天

謂心有委屈而訴問於天。 漢 王逸 《<楚辭·天問>序》:“《天問》者, 屈原 之所作也。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曰天問也。” 唐 王維 《偶然作》詩之一:“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