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海空餘子; 栲栳回波配惱公。

名人名家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春秋左海空餘子;
下聯:栲栳回波配惱公。

對聯備註:

(清末近現代初-趙熙《左回》)

參考注釋

春秋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age]∶年齡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左海

(1).謂海居於東。《禮記·鄉飲酒義》:“洗之在阼,其水在洗東,祖天地之左海也。” 陳澔 集說:“天地之間海居於東,東則左也。”

(2).東海。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序》:“ 左海 春朝,連章離翰。” 宋 王應麟 《玉海·地理·州鎮》:“ 臨安 西界 浙河 ,東奄 左海 。”

(3). 福建省 的別稱。

餘子

(1).古代卿大夫嫡長子之外的兒子。《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謂 知徐吾 、 趙朝 、 韓固 、 魏戊 ,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 杜預 註:“卿之庶子為餘子。”《呂氏春秋·報更》:“ 張儀 , 魏氏 餘子也。” 高誘 註:“大夫庶子為餘子,受氏為 張 。”

(2).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古代軍制,家致一人為正卒,餘皆為羨卒,稱“餘子”。《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國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餘子。”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國有一事,當徵召會聚百姓,則小司徒召聚之。餘子謂羨也。” 孫詒讓 正義:“雲‘大故,致餘子’者,謂國被災寇,則發六鄉之餘子羨卒,以備守事及追胥也。餘羨既發,則正卒亦發可知。”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上》:“此雲‘大故,致餘子’。餘子,即民之子弟。《孟子·滕文公篇》所謂餘夫也。故《大司徒》統謂之萬民。”《逸周書·糴匡解》:“成年,年穀足……餘子務藝。”《尚書大傳·略說》:“耰鉏已藏,祈樂已入,歲事已畢,餘子皆入學。”

(3).年幼未服役的男子。《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 壽陵 餘子之學行於 邯鄲 與?” 成玄英 疏:“弱齡未壯,謂之餘子。” 陸德明 釋文:“未應丁夫為餘子。”《漢書·食貨志》:“是月,餘子亦在於序室。” 顏師古 註:“ 蘇林 曰:‘餘子,庶子也。或曰:未任役為餘子。’未任役者是也。幼童皆當受業,豈論嫡庶乎?”

(4).猶後代。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傳》:“臣將門餘子,素無藝術,猥當大任,必敗朝章。”

(5).官名。《左傳·宣公二年》:“ 晉 於是有公族、餘子、公行。” 杜預 註:“皆官名。” 孔穎達 疏:“則知餘子之官,亦治餘子之政。”

(6).其餘的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柳宗元》:“工詩,語意深切,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子所及也。” 明 焦竑 《焦氏筆乘·評杜詩》:“余家有 鄭善夫 《批點杜詩》,其指摘疵纇,不遺餘力,然實 子美 之知己。餘子議論雖多,直觀場之見耳。”參見“ 餘子碌碌 ”。

(7).謂劫餘之人。 葉葉 《九秋詩·秋望》:“誰成誰敗悲餘子,幾帝幾王付劫灰。”

栲栳

[wicker basket] 用柳條編成,形狀像斗的容器。也叫“笆斗”

只見那小猴子挽著個柳籠栲栳在手裡,糴米歸來。——《水滸傳

栲栳圈:像笆斗那樣的圓圈

回波

[echo] 從雷達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或在一個雷達jie33機的陰極射線管螢幕上由這個信號所產生的蹤跡

惱公

唐 李賀 有《惱公》詩,以濃詞麗筆寫冶遊情事。“惱公”猶言擾亂我心曲。此詩用意注家說法不一, 王琦 謂“蓋狹斜遊戲之作”。後多用以指代冶遊艷詞。 宋 陳師道 《寄寇十一》詩:“錦囊佳麗鄰 徐 庾 ,賸欲同君賦《惱公》。” 清 黃景仁 《都門秋思》詩之一:“帝京欲賦慚才思,自掩蕭齋著《惱公》。” 王德鍾 《書感》詩之一:“獨向尊前唱《惱公》,蹉跎髀肉意何窮。”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