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一心全心最大菩提心要為眾生造福 守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方能佛國超凡

名勝福建

對聯全文

上聯:發一心全心最大菩提心要為眾生造福
下聯:守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方能佛國超凡

對聯備註:

(福建連城性海寺當代·羅心如)

參考注釋

一心

(1) [wholeheartedly;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地;專心;一心一意

一心為革命

(2) [of one mind;be at one]∶齊心;同心

萬眾一心

菩提

[梵Bodhi] 佛教音譯名,指覺悟境界

心要

佛教語。指心性上精要的法義。《壇經·宣詔品》:“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 唐 白居易 《八漸偈》序:“初, 居易 常求心要於師,師賜我八言焉:曰觀,曰覺,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濟,曰捨。” 宋 秦觀 《寄陳季常》詩:“暮年更折節,學佛得心要。”

眾生

(1) [all living creatures]∶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動物

芸芸眾生

(2) [domestic animal] 〈方〉∶畜生

造福

[bring benefit to] 給人帶來幸福

造福人類

五戒

[Five Buddhist Disciplines] 佛教中在家的男女教徒所應遵守的五項戒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二百五

[stupid person] 俗語。常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戒方

亦作“ 戒尺 ”。亦作“ 戒飭 ”。舊時對學童施行體罰的木尺。也可用作鎮紙。 清 李漁 《比目魚·改生》:“戒方終日不離頭。”《儒林外史》第七回:“本該考居極等,姑且從寬,取過戒飭來,照例責罰。” 魯迅 《朝花夕拾·叢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

佛國

(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維摩經略疏》卷一:“言佛國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國。” 宋 陸游 《掩戶》詩:“ 泰山 蟻垤初何有?佛國魔宮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一:“佛國三秋別,雲臺五色連。” 清 方文 《麻城訪稿木大師》詩:“普天披髮奈渠何,我黨逃名佛國多。”

超凡

[super mundane] 超乎常人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