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映東隅,被光華於藝圃; 源流北海,挹沆瀁之文瀾。

名人名家10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日映東隅,被光華於藝圃;
下聯:源流北海,挹沆瀁之文瀾。

對聯備註:

(清-《盛京後宮東西門春聯》)

參考注釋

東隅

(1).東角;東方。《儀禮·士昏禮》:“婦洗在北堂,直室東隅。” 明 茅溱 《雙調夜行船序·宴薊鎮宛在亭四景》套曲:“邊境無虞,喜青陽布暖,斗指東隅。”

(2).古代指中原地區以東的小國。《逸周書·大匡》:“ 管叔 自作 殷 之監。東隅之侯,鹹受賜於王,王乃旅之。” 孔晁 註:“東隅自 殷 以東,旅謁各使,陳其政事者也。”《隋書·許善心傳》:“ 李虔 僻處西土, 陸機 少長東隅。”

(3).指日本。 章炳麟 《韻文集自敘》:“餘生殘 清 之季,逃竄東隅。”

(4).亦作“ 東嵎 ”。因日出東隅,故以“東隅”指早晨,引申指始,初。《後漢書·馮異傳》:“ 赤眉 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 回谿 ,終能奮翼 黽池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晉 陸雲 《答兄平原書》:“昔我往矣,辰在東嵎;今我於茲,日薄桑榆。”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一》:“某惟有益鞭其後,再鼓而前,失東隅收桑榆,詎敢忘於憤悱。”

光華

[splendor] 光彩明麗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尚書大傳》

藝圃

(1).種植花卉園圃。 清 劉大櫆 《繭齋先生傳》:“日率孫曾僮僕,相與藝圃灌園,植花竹以樂其志。”

(2).指著述之事或典籍薈萃之處。 宋 樓鑰 《送劉仲起主簿》詩:“公餘黃卷頻卷舒,藝圃工夫日加葺。” 明 張居正 《恭勵聖學詩》:“書帷簡儒彥,藝圃覃文思。”

(3).指文學藝術界。 宋 陸游 《答廖主簿發解啟》:“文高藝圃,行著鄉評。”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古之奇》:“工古調,足幽閒淡泊之思,婉而成章,得名藝圃,不泛然矣。”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桃花園》:“冀永垂藝圃,爭看好句如花,且共識桃園,續賦佳篇似畫。”

源流

(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水的本源和支流

順澗爬山,直到源流之處。——《西遊記》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發展

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西遊記》

北海

(1) [the North Sea]∶大西洋東北部一個淺海,位於歐洲大陸東北與不列顛島之間

(2) [Beihai]

(3)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港口城市。著名漁港,工業有水產加工、貝雕工藝、電力、造船、機械、化學、輕工、紡織等

(4) 北京市的北海公園

(5) [the Northern Border]∶中國北方的邊區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左傳·僖四年》

(6) [Bohai Sea]∶渤海

非挾太山以超 北海之類也。——《孟子·梁惠王上》

(7) [Baikal Lake]∶貝加爾湖。蘇武居北海牧羊之所。今蘇聯亞洲部分南部的湖泊

乃徒武北海上無人處。——《漢書·李廣蘇建傳》

沆瀁

(1).水廣闊貌。 晉 左思 《吳都賦》:“泓澄奫潫,澒溶沆瀁;莫測其深,莫究其廣。”《文選·郭璞<江賦>》:“極望數百,沆瀁皛溔。” 李善 註:“沆瀁,廣大之貌。”亦指廣闊的水面。 清 錢謙益 《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贈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銘》:“譬彼驕人, 天吳 罔象,鼓舞相磓,不越沆瀁。”

(2).猶蕩漾飄蕩起伏。《文選·江淹<雜體詩·效阮籍“詠懷”>》:“飄飄可終年,沆瀁安是非?” 李善 註:“《莊子》曰:‘飄飄蒿下,沆瀁海上,逍遙一也。’”

(3).猶蕩漾。水波微動。 唐 穀神子 《博異志·呂鄉筠》:“﹝老人﹞抽笛吹三聲,湖上風動,波濤沆瀁,魚鱉跳噴。”

(4).猶蕩漾。隨風擺動。 宋 朱熹 《秋懷》詩之二:“寂歷候蟲悲,沆瀁碧草露。”

文瀾

文章波瀾。 明 何景明 《六子詩·邊太常貢》:“芳詞灑清風,藻思興文瀾。” 趙朴初 《悼郭沫若同志》詩:“ 殷 契深功探史闕, 屈 騷妍演壯文瀾。”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