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勿揚聲空盟夙夜遵三畏 醒須跬步當佩箴規學九思

名勝台灣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喚勿揚聲空盟夙夜遵三畏
下聯:醒須跬步當佩箴規學九思

對聯備註:

(台灣:宜蘭喚醒堂。三畏:即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跬步:半步,相當於今之—步。喻數量之小。九思:反覆思考。九,虛數)

參考注釋

揚聲

(1) [raise the voice]∶提高聲音

這兒吵鬧聲越來越大,我們只好揚聲說話

(2) [make public]∶故意對外宣揚

他守口如瓶,不會往外揚聲

(3) [become famous]∶揚名;聲譽傳揚

夙夜

[always] 朝夕,日夜。指天天、時時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諸葛亮《出師表》

三畏

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論語·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跬步

亦作“蹞步”。1.半步,跨一腳。《大戴禮記·勸學》:“是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王聘珍 解詁:“跬,一舉足也。”《荀子·勸學》作“蹞步”。 楊倞 註:“半步曰蹞,蹞與跬同。”《北史·魏收傳》:“跬步無已,至於千里;覆簣而進,及於萬仞。” 宋 范成大 《土門》詩:“顛墜較分寸,商略營蹞步。” 梁啓超 《新民說》三:“譬之蹞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 沉鈞儒 《寄大兒》詩:“小妹居對房,跬步無我離。”

(2).舉步;邁步。 宋 蘇軾 《靈壁張氏園亭記》:“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 明 陸樹聲 《清暑筆談》:“士大夫逢時遇合,跬步以至公卿非難,而歸田為難。”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官常一》:“青雲之路,跬步可階;五尺之童,便思奔競。”

(3).指極近的距離。《舊唐書·肅宗紀下》:“忽大風飛沙,跬步之間,不辨人物。” 宋 蘇軾 《答陳季常書》:“自失官後,便覺三山跬步,雲漢咫尺,此未易遽言也。”《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時昏霧四塞,跬步莫覩物色。”

(4).形容少;極少。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計倪》:“ 桓 稱仲父, 文 稱太公,計此二人,曾無跬步之勞,大呼之功,乃忘弓矢之怨,授以上卿。” 宋 司馬光 《辭賜金第一札子》:“今臣等雖備位五使,猶在京城,跬步之勞,亦未嘗有,以何勛效再受重賜。”《朱子語類》卷五九:“自來見得此理真無內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覺此心慊然。”

(5).喻指小節。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四》:“夫細行不矜,終為大德之累,跬步必謹,猶憂其過舉也。”《明史·張邦奇傳》:“﹝ 張邦奇 ﹞與 王守仁 友善,而語每不合。躬修力踐,跬步必謹。” 清 姚鼐 《復張君書》:“是故古之士,於行止進退之間,有跬步不容不慎者,其慮之長而度之數矣。”

(6).人跡。 唐 杜甫 《溪漲》詩:“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 仇兆鰲 註:“跬步疏,人跡稀也。” 清 曹寅 《葺治亭後竹徑和牧中丞韻》:“跬步春園空,蒼然隔林語。”

箴規

勸戒規諫。 漢 王符 《潛夫論·明闇》:“過在於不納卿士之箴規,不受民氓之謡言。” 三國 魏 何晏 《景福殿賦》:“圖象古昔,以當箴規。” 晉 陶潛 《詠三良》:“箴規嚮已從,計議初無虧。”《紅樓夢》第一一三回:“ 寶釵 初時不知何故,也用話箴規。” 魯迅 《花邊文學·玩笑只當它玩笑(上)》:“如果嘲笑 歐 化式白話的人,除嘲笑之外,再去試一試紹介外國的精密的論著,又不隨意改變,刪削,我想,他一定還能給我們更好的箴規。”

九思

《論語·季氏》:“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後泛指反覆思考。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願加九思,不遠迷復焉。”《北齊書·王晞傳》:“吾長夜九思,今便息意。” 元 董旭 《題長江偉觀圖》詩:“九思苦未得,物理諒難求。”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