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頌梓橦令仰先考創教芎林滿架五經書榮登祿籍 德沾陰騭文思寒家樂游泮水一門三秀士寵獲銓衡

名勝台灣

對聯全文

上聯:恩頌梓橦令仰先考創教芎林滿架五經書榮登祿籍
下聯:德沾陰騭文思寒家樂游泮水一門三秀士寵獲銓衡

對聯備註:

(台灣:新竹文林閣正殿,祀倉頡、孔子、文昌帝君等,建於清光緒年)

參考注釋

先考

《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後以“先考”稱亡父。亦以“先考”稱別人的亡父。 唐 張九齡 《追贈祭文》:“謹以醢脯庶羞之奠,敢昭告於先考先妣之靈。” 明 馬愈 《馬氏日抄·牌額》:“二卿為之弗安,問於先考府君。”《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北魏<元誘妻薛伯徽墓誌>》:“先考授以禮經。”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鶯鶯 雖是箇女孩兒,孝順別人卒難學,禮拜無休,追薦亡靈,救拔先考。”

經書

[Confucian classics] 指儒家經典,如《易經》、《書經》、《詩經》、《春秋》等

祿籍

(1).舊時謂天上或冥府記錄人福、祿、壽的簿冊。《書·大禹謨》“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孔 傳:“言為天子勤此三者則天之祿籍,長終汝身。” 孔穎達 疏:“祿謂福祿,籍謂名籍,言享大福,保大名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巴丘縣 有巫師 舒禮 , 晉永昌 元年,病死,土地神將送詣 太山 ……府君問主者:‘ 禮 壽命應盡?為頓奪其命?’校祿籍,餘算八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餘韻》:“臣稽首,叫九閽,開聾啟瞶;宣命司,檢祿籍,何故差池。” 清 袁枚 《新齊諧·常熟程生》:“﹝神判曰:﹞汝命兩榜,且有祿籍,今盡削去。”

(2).為官食祿的簿籍。《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 懷公 恐 重耳 在外為變,乃出令:‘凡 晉 臣從 重耳 出亡者,因親及親,限三個月內俱要喚回。如期回者,仍復舊職,既往不咎。若過期不至,祿籍除名,丹書注死。’”

陰騭

亦作“ 陰隲文 ”。1.舊時勸善書。《紅樓夢》第十回:“你們必定説是我的生日,要叫我去客群人的頭,你莫如把我從前注的‘陰隲文’,給我好好的叫人寫出來刻了。” 清 沉曰霖 《晉人麈·異聞》:“﹝ 金見星 ﹞生平崇奉陰騭文,晨起盥漱畢,即莊誦一過。”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第八章三:“有道德目的的作品不一定就生道德影響,很少有人因為讀善書、陰騭文而變成真正的君子。”

(2).相術家稱人臉上可藉以推定其命運的紋路。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楔子:“長老,你看他那福祿文眉梢侵鬢,陰隲文耳根入口,富貴氣色四面齊起。”

寒家

(1).寒微的家庭。 漢 王粲 《英雄記·丁原》:“ 丁原 字 建陽 ,本出自寒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經 少貧苦,仕至二千石,母語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 清 曹寅 《雪霽夢遊漁村和桐初留別詩並寄懷慕廬學士》:“不愁食指無晨爨,常媿寒家有賜書。” 李心田 《永不忘記》:“自古英雄出在寒家。”

(2).謙稱自己的家庭。 宋 黃庭堅 《戲答張秘監饋羊》詩:“細肋柔毛飽臥沙,煩公遣騎送寒家。”《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你今到寒家,清茶淡飯,暫住幾日。” 田漢 《關漢卿》第三場:“除了天上的星星,龍宮的珠寶,只要人世間的好東西寒家都還備辦得出。”

樂游

(1).歡樂地遊逛。 唐 李冗 《獨異記》卷中:“ 陸賈 得 南越王 趙佗 所贈橐,中裝萬金。歸分五男,各令散居。而 賈 攜侍兒竟樂游於五子之家,每止十日,極其滋味承奉。” 清 唐甄 《潛書·獨樂》:“夜起寢者,與之觀色而聽音,甘味而樂游也,豈其所願哉。”

(2).“ 樂游苑 ”的省稱。指 漢宣帝 所建者。 唐 韓愈 《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詩:“ 長安 雨洗新秋出,極目寒鏡開塵函…… 樂游 下矚無遠近,緑槐萍合不可芟。”參見“ 樂游苑 ”。

(3).“ 樂游苑 ”的省稱。指 南朝 宋武帝 所建者。 唐 李白 《月夜金陵懷古》詩:“別殿悲 清暑 ,芳園罷 樂游 。” 王琦 注引《六朝事跡》:“ 樂游苑 ,《輿地誌》雲,在 晉 為 藥園 , 宋 元嘉 中以其地為北苑,更造樓觀,後改為 樂游苑 。”參見“ 樂游苑 ”。

泮水

古代學宮前的水池,形狀如半月。《詩·魯頌·泮水》:“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毛 傳:“泮水,泮宮之水也。” 鄭玄 箋:“泮之言半也。半水者,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後多以指代學宮。 宋 蘇軾 《答臨江軍知軍啟》:“泮水政成,繆膺桑梓之敬;海邦畫諾,又觀枳棘之棲。” 王闓運 《湘潭縣學附生王君之碑》:“執經庠序,思樂泮水。”一說, 泮水 為 魯 境內的河流名,“泮宮”為建造在 泮水 邊的 魯侯 之宮,非學宮。參見“ 泮宮 ”。

一門

(1).一道門戶。《左傳·定公十年》:“每出一門, 郈 人閉之。”《漢書·申屠嘉傳》:“ 錯 為內史,門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

(2).一條門路;一個途徑。《商君書·說民》:“塞私通以窮其志,啟一門以致其欲。” 唐 韓愈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詩:“丈夫在富貴,豈必守一門。”《朱子語類》卷三九:“只有此一門,舍此則無從可仕,所以 顏 、 閔 寧不仕耳。”

(3).一族;一家。《韓非子·八經》:“下不一門,大臣不擁。”《漢書·李尋傳》:“將軍一門九侯,二十朱輪。” 唐 杜甫 《送鮮于萬州遷巴州》詩:“ 京兆 先時傑,琳瑯照一門。”《水滸傳》第五十回:“﹝ 李逵 ﹞把 扈太公 一門老幼,盡數殺了,不留一個。” 清 鄭燮 《與江賓谷江禹九書》:“ 曹 氏父子, 蕭 家骨肉,一門之內,大小殊軌。”

(4).一個來源。《淮南子·原道訓》:“萬物之總,皆閲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門。”

(5).猶言一類。 晉 張華 《遊獵篇》:“榮辱渾一門,安知惡與美。” 清 劉毓崧 《古謠諺序》:“ 臧 氏 懋循 之《詩所》、 郭 氏 子章 之《六語》,則謡諺並收,然皆以謡諺各列一門,而非以謡諺特編一集。”

(6).一種風格;一個派別。《南齊書·劉繪傳》:“ 繪 為後進領袖,機悟多能。時 張融 、 周顒 竝有言工, 融 音旨緩韻, 顒 辭致綺捷, 繪 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 劉繪 貼宅,別開一門。’”《西遊記》第二回:“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傍門,傍門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哩?”

(7).一件,一樁。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一門親事,十分指望著九。”《紅樓夢》第一二○回:“叫他配一門正經親事,再多多的陪送他些東西。” 老舍 《正紅旗下》三:“ 福海 二哥大概是從這裡得到了啟發,決定自己也去學一門手藝。”

(8).方言。一直;一個勁兒。 梁斌 《紅旗譜》十三:“ 二貴 離不得哥哥,他們自小兒在一塊長大,這一去,說不定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只是一門裡哭。”

三秀

靈芝草的別名。靈芝一年開花三次,故又稱三秀。《楚辭·九歌·山鬼》:“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 王逸 註:“三秀,謂芝草也。”《爾雅翼·釋草三》:“芝,瑞草,一歲三華,故《楚辭》謂之三秀。” 南朝 梁 沉約 《早發定山》詩:“春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張太博修金籙齋詞》:“三秀呈祥,十朋表異。” 鄭澤 《夏日感興次鈍根韻即以奉寄》:“願偕采三秀,由來本同岑。”

銓衡

(1).衡量輕重的器具。《淮南子·齊俗訓》:“夫挈輕重不失銖兩,聖人弗用,而縣之乎銓衡。” 劉文典 集解:“《羣書治要》引,銓作權。”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夫銓衡不平則輕重錯謬,斗斛不正則少多混亂。” 唐 白居易 《革吏部之弊策》:“妍蚩者不能欺於藻鏡,錙銖者不敢詐於銓衡。”

(2).品鑑衡量。 晉 葛洪 《抱朴子·尚博》:“德行為有事,優劣易見,文章微妙,其體雖識,夫易見者粗也,難識者精也。夫唯粗也,故銓衡有定焉;夫唯精也,故品藻難一焉。”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魏文帝 ﹞惟‘西北有浮雲’十餘首,殊美贍可翫,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羣彥,對揚厥弟者耶?” 宋 司馬光 《和伯鎮再入館》:“銓衡時進對,戶牖日相親。” 王闓運 《桂陽陳侍郎行狀》:“故每遇時賢,銓衡輕重,無足失。”

(3).考核、選拔(人才)。《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夫官才用人,國之柄也,故銓衡專於臺閣,上之分也。”《隋書·高祖紀上》:“公水鏡人倫,銓衡庶職,能官流詠,遺賢必舉。” 元 無名氏 《延安府》第二折:“小官擢用良才,銓衡人物,褒貶必當。”

(4).指主管選拔官吏的職位。亦指主管選拔官吏的部門之長。《晉書·良吏傳·吳隱之》:“汝若居銓衡,當舉如此輩人。”《資治通鑑·晉哀帝興寧二年》:“辟召非其人者,悉降爵為侯,自今國官皆委之銓衡。” 胡三省 註:“銓衡,謂吏部尚書也。” 明 張煌言 《徐允岩詩序》:“我 明 選舉既行,薦辟遂廢。一命必由銓衡,三事莫敢幕置。” 清 獨逸窩退士 《笑笑錄·凍豬肉》:“ 姜晦 為吏部侍郎,眼不識字,手不解書,濫掌銓衡。”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