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福溥人間阿耨耆闍開紫寒
下聯:妙函空有栴檀薝蔔護金繩
對聯備註:
(承德:乾隆題普寧寺大雄寶殿,位於避暑山莊北。溥:廣大,普遍)
參考注釋
人間
[man’s world;the world]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阿耨
(1).佛教語。意譯為極微。今譯為原子。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九流緒論上》:“ 鄒氏 ( 鄒衍 )之言,曰九州,曰瀛海,則佛之大千微塵也, 須彌 阿耨也。” 章炳麟 《四惑論》:“乃若《勝論》之言阿耨, 伊壁鉤盧 之言阿屯, 黎布尼 之言毛奈陀,漢語譯之,皆雲原子。”
(2).見“ 阿耨達池 ”。
耆闍
耆闍崛山 的簡稱。 清 趙翼 《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賦謝》:“旄牛徼外 烏斯藏 ,傳是 耆闍 古靈隩。”參見“ 耆闍崛山 ”。
空有
(1).佛教語。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謂相反相成的真俗兩諦。《佛地經論》卷四:“菩薩藏,千載已前,清淨一味,無有乖諍;千載已後,乃興空有二種異論。”《後漢書·西域傳論》:“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 李賢 註:“不執著為空,執著為有;兼遣謂不空不有,虛實兩忘也。” 南朝 梁簡文帝 《da9法頌》:“二諦現空有之津,二智包權實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普願眾生同我願,能於空有善思惟。”
(2).徒有;只有。 後蜀 歐陽炯 《江城子》詞:“空有 姑蘇臺 上月,如 西子 鏡,照江城。”
栴檀
(1).梵文“栴檀那”(candana)的省稱。即檀香。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yi9解·道安》:“雨甘露於豐草,植栴檀於 江 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憍賞彌國》:“親觀妙用,雕刻栴檀。” 宋 蘇軾 《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銀篆盤為壽》詩:“栴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臍柏所薰。”《西遊記》第八回:“佛子還來歸本願, 金禪長老 裹栴檀。” 蘇曼殊 《答瑪德利瑪湘女士》:“復實以栴檀香屑,最能耐久。”參見“ 檀香 ”。
(2).指山茶科紫莖屬一類植物。
薝蔔
梵語Campaka音譯。又譯作瞻卜伽、旃波迦、瞻波等。義譯為郁金花。 唐 盧綸 《送靜居法師》詩:“薝蔔名花飄不斷,醍醐法味灑何濃。”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卮子》﹝集解﹞引 蘇頌 曰:“今南方及 西蜀 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葉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説即西域薝蔔也。夏秋結實如訶子狀,生青熟黃,中仁深紅,南人競種以售利。” 清 趙翼 《哈密瓜》詩:“君不見薝蔔分根自 大實 ,茉莉購種從 波斯 。”
金繩
(1).黃金或其他金屬制的繩索。(1)用以編連策書。《後漢書·方術傳序》:“然神經怪牒,玉策金繩,關扃於明靈之府,封縢於瑤壇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齊書·高帝紀上》:“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 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繩。”《舊唐書·禮儀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繩連編玉簡為之。”(2)用於一般拴束。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2).佛經謂 離垢國 用以分別界限的金制繩索。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華經》:“國名 離垢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看金繩寶筏相招,何須慮永劫沉身不可撈。” 清 吳偉業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嵐光浮翠黛,塔勢界金繩。”
(3).借指地平線。 唐 劉長卿 《龍門八詠·退公龕》:“閒雲隨錫杖,落日低金繩。” 康有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觀燈》詩:“空濛海月上金繩,又看秋宵 香港 燈。”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帝澤如春,正寰海波恬,瀛洲日麗;
名人名家對聯:海涌天空龍起舞 泉清樹靜夜沉思
題贈,7字對聯對聯:鳥盡嘆弓藏,想當年勒鼎摩崖,詎料竟成三字獄;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振聵發聾共沐春風化雨 文林學海允期起鳳騰蛟
名勝,台灣,書院,10字對聯對聯:聚影畫聲光於咫尺牽來幾多活劇
影院,14字對聯對聯:是是非非地 冥冥曉曉天
名勝,泉州,5字對聯對聯:上界謫仙李白; 眾香國主姚黃。
名人名家,7字對聯對聯:碑林藏國寶 書院育人傑
題贈,5字對聯對聯:哭公豈以私,共說長城摧萬里;
輓聯,名人名家,14字對聯對聯:歡迎讀者遊學海 愛接仁人攀書山
圖書館,藏書樓,7字對聯對聯:莫讓韶光付逝水 宜將烈火燃青春
青年節,7字對聯對聯:封圻入相,赫赫三十年,依然諸葛布衣,長物只余書幾篋;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繡五紋素為本 織七襄報成章
題贈,6字對聯對聯:高老莊中稱快婿 天逢府內是元戎
春聯,豬年,7字春聯對聯:黑烏在火里 清白留人間
石灰廠,5字對聯
詩詞推薦
- 洪陽仙洞古,龍姥故祠靈趙文《次分宜》
- 窮居那敢恨,虛白自為鄰釋紹嵩《山居即事》
- 二老廬山間,風味夙昔同黎廷瑞《虎溪三笑圖》
- 農華女兒紅,芳草五孫綠王洋《和谹父尋春之作》
- 其服不同,其行猶一也。墨子《墨子·48章 公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