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書未到媯川怎知紅杏枝頭春意鬧 瀟湘子頻來延慶只為長城腳下美人多

名勝長城

對聯全文

上聯:宋尚書未到媯川怎知紅杏枝頭春意鬧
下聯:瀟湘子頻來延慶只為長城腳下美人多

參考注釋

尚書

(1) [a high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中國古代官名。執掌文書奏章。作為官名,始置於戰國時,或稱“掌書”。秦為少府屬官,漢武帝提高皇權,因尚書在皇帝左右辦事,地位逐漸重要。後各朝均有設定,清代相沿不改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三國蜀· 諸葛亮《出師表》

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後漢書·張衡傳》

(2) [minister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明清兩代是政府各部的最高長官

兵部尚書

枝頭

樹梢;樹枝上。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罰俸西歸》詩:“漸到柳枝頭,川光始明媚。” 宋 翁森 《四時讀書樂》詩:“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戴望舒 《殘葉之歌·男子》:“你看,濕了雨珠的殘葉,搖搖地停在枝頭。”

春意

(1) [spring in the air]∶春天的氣象

春意盎然

(2) [desire for love]∶春心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延慶

延續福祚。《後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若夫數公者,則與參國議,分均休咎,其餘並優以寬科,完其封祿,莫不終以功名,延慶於後。” 南朝 梁簡文帝 《唱導文》:“馮法致安,積善延慶。” 隋 王度 《古鏡記》:“昔 楊氏 納環,累代延慶; 張公 喪劍,其身亦終。”

長城

(1) [the Great Wall]∶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象徵

(2) [impregnable bulwark]∶堅不可摧的力量或防禦物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腳下

(1).腳底下。 唐 杜甫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頭上鋭耳批秋竹,腳下高蹄削寒玉。”《朱子語類》卷二十:“問志學與立,曰:‘志是要求箇道,猶是兩件物事;到立時,便是腳下已踏著了也。’”《老殘遊記》第八回:“不但人行腳下覺得輕了許多,即驢子也不似從前畏難苟安的行動。” 王洪濤 《莉莉》詩:“ 太行 在你的腳下,你在 太行 的懷裡!”

(2).物體近地面的部分。 唐 白居易 《草茫茫》詩:“草茫茫,土蒼蒼,蒼蒼茫茫在何處, 驪山 腳下 秦皇 墓。” 前蜀 貫休 《漁家》詩:“前山腳下得魚多,惡浪堆中盡頭睡。”《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來日午時,你可將船泊於 蔣山 腳下南岸第七株楊柳樹下相候。”

(3).指鞋子。《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便是雨不得住,鞋兒都踏濕了,教 青青 回家,取傘和腳下。”

(4).現在;馬上。 宋 錢愐 《錢氏私志》:“ 子瞻 若能腳下承當,把一二十年富貴功名賤如泥土。努力向前,珍重珍重!” 陳登科 《風雷》第一部第五一章:“要是依著俺,腳下就動手。” 孫犁 《風雲初記》十六:“去年的皇曆,今年不能使了。從腳下起,就得變個樣兒!”

美人

(1) [beauty]

(2) 美女

一個長著油光發亮的黑頭髮、紅嘴唇、眼睛一點也不怯懦的大膽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賢人

全州的美人和紳士聚集在那裡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